小麦的孕穗期

兴平杨荣

<p>  平时经常说小麦孕穗期,那么,什么是小麦孕穗期呢?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距离达2~4厘米,即为孕穗期。</p> <p>  这是一株早播麦田刚好处于孕穗期的小麦植株,旗叶已经完全抽出,叶耳与倒2叶的叶耳相距2cm多一些。</p> <p>  此时小麦的两极分化已基本结束,存留的大蘖大都能抽穗,每亩穗数基本定型,穗部分化将进入四分体形成期。绿色面积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进入最旺盛期。是小麦一生中耗水最大的时期。同时对水分和温度极为敏感,水分亏缺会加速小花大量退化;而遭遇5°C以下的低温,会造成小花受冻败育,不能结实,形成半截穗、或部分小穗有穗无籽、严重时甚至不能抽穗。</p> <p>  这株小麦旗叶与倒二叶叶耳相距不到2cm,即将进入孕穗期。</p> <p>  这株小麦的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相距已经有5cm了。它已经处于孕穗中期了,能明显看出它膨大的幼穗,即将抽出。</p> <p>  这是他们的“裸体照”,别不好意思!明显一个发育更早更成熟,另一个刚处于青春期。</p> <p>  下面这幅图是刚进入孕穗期的小麦主茎及幼穗。该株小麦株高76cm,叶龄11,旗叶已经完全抽出,分蘖4个,一个退化,可成穗3个蘖。第一节定长8.8cm,第二节定长9.0cm,第三节定长10.7cm,第四节始伸1.8cm。倒二叶与旗叶叶耳相距2cm,幼穗现长5.5cm,小穗25个。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分化末期,3个雄蕊外部形态分化结束,雌蕊原基顶端呈二裂分叉明显,但未形成羽毛状的柱头。</p> <p>  这是它的穗中部的一颗小穗。最外侧的是一对护颖,颖上着短芒,从左到右已经分化出四个小花,三个小花的芒较长较粗,预计可成花结实,而最短芒的小花估计要退化败育了。另外,在最中间可以清楚看到不断分化的小花原基。</p> <p>  这是它的一朵小花,拨开外稃和内稃后呈现出的三个四棱柱结构的花粉囊(雄蕊),和中间呈二裂分叉状的雌蕊原基。</p> <p>  下面这几幅图是已经进入孕穗中期的那株小麦的幼穗及幼穗解剖图。该株小麦属于早播麦田,叶龄12,株高66cm,分蘖2个,均可成穗。第一节定长5cm,第二节定长7.5cm,第三节定长10.0cm,第四节定长9.3cm,第五节已伸长4.2cm,穗下节间始伸2.3cm。幼穗现长12cm,形成小穗23个。根据解剖镜察看结果推断出,主茎幼穗分化已经进入四分体形成期,3个雄蕊外部形态结构完全形成,花丝清晰可见,花粉囊内开始花药形成。雌蕊二裂状的两个羽毛状柱头已经形成,小穗不再分化小花原基,并已经退化。羽毛状的雌蕊形成时,就是无效小花大量退化了时期,凡是穗发育进入了四分体期的小花继续生长发育,在2-3天内,不能达到四分体的小花则停止发育,退化败育。所以,此期小麦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充足的水肥供应,适宜的湿温度,有利于小花成花,促进结实,提高结实率。</p> <p>  下面这幅图是这株小麦主茎幼穗的一个小穗,明显地可以看到两侧的护颖,而且护颖的芒较长。另外,可以看到四个小花的长芒,最先发育的两个小花的芒长而粗色深,后发育的两个小花的芒较短且细色淡,在小穗最中间已经看不到小花原基分化点了。</p> <p>  这是它的第一朵发育的小花,剥去外稃和内稃,看到形态结构完全的三个雄蕊,那个雄蕊看上去像两个绿色的油条粘在一起;另外,就是它发育完整的两个羽毛状的雌蕊柱头,在柱头的下方,清晰地看到子房原基。</p> <p>  这是羽毛状的雌蕊柱头,幼嫩透明,不好对焦,拍的不是很清晰,很遗憾。</p> <p>下面是这两株小麦幼穗的对比图。</p> <p>  感谢植保站宋梁栋农艺师、宋哥的帮助和关爱。</p> <p>  综上所述,小麦孕穗期是增加粒数、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应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科学追肥、搞好病虫草害的防治、预防倒伏及冷害,促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增穗粒数,为实现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要做到以上要求,就必须靠前管理,打好提前量。对于各类麦田,尽可能地在拔节的或前或中或后期进行肥水跟进,为即将到来的水肥敏感期(孕穗期)提前做好营养供应工作。 </p> <p>小麦蚜虫——二叉蚜与长管蚜。</p> <h3>小麦二叉芽</h3> <h3>小麦长管蚜或禾谷缢管蚜,暂时还不能确定。</h3> <p>小麦条锈病。</p> <p>  有的过稠麦田已经引发部分倒伏。</p> <p>  麦田禾本科杂草,急需人工拔除,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并减少来年杂草基数。</p> <p>  还好,中期预报至4.10号,没有明显的低温天气发生,躲过一劫。</p> <p>  目前全市小麦正处于早播麦田拔节末期、适播麦田拔节期。距离成熟收获还有两个多月初时间,正是万米赛跑的拼耐力的关键后半程,将要面临晚春低温冷害的突袭、严峻的条锈病流行考验、不能预知的赤霉病和已经迫不及待、饥肠辘辘的蚜虫、还有最讨人厌的穗期大风大雨和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倒伏和干热风灾害。我们农业工作者唯有与广大群众一起努力,与天斗、与地斗、与病虫害斗,珍惜目前的小麦生长形势,积极打好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战、打好穗期“一喷三防”产量保卫战,全力争取今年小麦丰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