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川

树文云集

<p>回望武川于2020年2月20日故乡武川,位于阴山山脉土默川平原北部,苍凉神秘。在过往的历史岁月中,这片神奇的热土曾经影响和左右了中华文明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武川,商与西周时期,鬼方在这里游牧;东汉时期楼烦从这里打马走过;秦时归入大秦帝国;西汉时属中原王朝;汉亡后,鲜卑族开始在这里游牧。公元四世纪,起源于鲜卑族的一支柔然开始频繁的光顾这里。远古时期,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的山川河谷,天际线内,形成了不同的部族。在岁月的长河中,由于商品的交换、通婚、战争等原因,各部族的融合同化始终在进行着。以中原王朝为中心,习惯上把我国东部的少数民族泛称为东夷,北部的泛称为北狄,西部的泛称西戎,南部的泛成南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的演变与融合是个非常复杂的渐进过程。时至今日,尚有很多疑问难以理清。不过,必须清楚的是,无论是一个强大的部族,亦或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内部的民族构成都不是单一的,某一部族的坐大,英雄枭雄的出世,往往会在瞬间变换民族的称谓甚至国家的国号,即便是同一民族,在权利与利益的纠葛中,往往也是在分合中交织轮回。公元386年,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建立,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政权,存世148年,拓跋珪自称代王,定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公元398年正式定国号“魏”,史称北魏,同年迁都平城(今大同),拓跋珪称道武帝。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北魏立国后,游牧在阴山北麓的柔然族由于生活所迫,不断南下寻找食盐、茶叶、铁器等物质。期间,柔然的一支敕勒族写下了著名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民歌。由于柔然的不断袭扰,公元398年,道武帝在北部边陲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防守柔然南下,他们分别是:武川镇(今武川县东土城)扶冥镇(今四子王旗东)柔玄镇(今兴和西北)怀朔镇(今固阳东)怀荒镇(今河北张北)沃野镇(今乌拉特旗东)历史的烟云无法用当今的想象驱散,更无法用臆断去假设。在派往六镇的大批兵士、贵族将领中,汉族将领李熙,杨元寿,鲜卑族贵族独孤氏,宇文陵都被派往了武川。在武川东土城这个弹丸之地,在长达百年的岁月里,这几个家族拉开了统一中国,建立中华盛世的徐徐大幕。</p> <p>拨开历史的迷雾,站在武川镇东土城所剩无几的废墟上,我们无从还原历史长河中武川镇的原貌,也很难窥视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这些汉族将领与鲜卑族贵族在武川镇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落日与黄昏。尽管他们身处大漠高原,但在当时戎守边关要塞,世家贵族争恐未能,不但待遇高而且擢升快。即便他们当时的生活未必是风花雪月般的浪漫,想来也是歌舞升平的安宁。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戎边将领,与军士,百姓在武川镇繁衍生息。与此同时,北魏统一北方的战车一刻也没有停顿。公元389年,拓跋珪击败高车国。公元395年,拓跋珪在今凉城一带,全歼后燕主力四万余人。公元397年灭北燕,公元422年,北魏攻陷刘宋政权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至此,北方基本上被北魏统一。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此时距六镇的建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由于战争和中央内部贵族阶层的不断涌现,北魏政府对边疆戎边将士的待遇每况愈下。公元524年,沃野镇兵士首先起事,其他五镇纷纷响应,昔日的戎边将士今成反魏的叛民。在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胧加入了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北魏名将)镇压后,投靠了关陇名将贺拨岳(武川人),贺拨岳死后,宇文泰成为关陇军事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同期举事的怀朔镇人高欢(固阳人),先参加杜洛周义军,后归顺葛荣,高欢收编了六部起义流民之后,拥兵二十余万,于公元531年攻入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以大丞相控制北魏。公元534年,孝武帝因无法忍受高欢的欺凌,逃亡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公元535年,宇文泰诛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北魏一分为二成东魏、西魏。西魏时,由宇文泰倡导,分封八位“柱国大将军”。他们大多生于武川,长于武川,战争发生后奔赴各地。他们分别是宇文陵的后人宇文泰、李熙的后人李虎、独孤氏的后人独孤信、元欣、李弼、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出生于武川的这批军人以及他们的后人,缔造了封建君主专治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他们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巅峰,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最高峰。东魏权臣高欢(固阳人)死后,他的二儿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废掉东魏傀儡皇帝孝静帝,既帝位,国号齐,建都邺(安阳)史称北齐(550-557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废掉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长安(西安),史称北周(557-581)。出生于武川的汉化鲜卑人宇文泰,是西魏时期杰出的军</p> <p>西魏时加封的八柱国中,有一位将领叫杨忠,作战勇猛,富有见识,屡立战功,被封为隋国公,即杨坚的父亲。严格意义上讲,杨忠、杨坚的祖上是武川人,他们并未出生在武川。扬忠的祖上杨喜为汉初猛将,官至郎中骑都尉;杨宝为名士,是古代“结草衔环”的主人公;杨震为东汉名臣,官至太尉;杨元寿为武川司马;杨铉为武川司马。其后人渐入山西太原为官。公元541年,扬忠的夫人在同州(今渭南市大荔县)生下杨坚。相传,杨坚出生时有一位叫智仙的尼姑星夜兼程渡过黄河,赶往同州,来到杨家告诉杨忠,此儿特异,不可养于俗人家,于是杨忠将自家宅院改为尼寺,将儿子杨坚交由智仙抚养。智仙给杨坚起了一个佛化的小名“那罗延”,意思为“金刚力士”。这位道姑对杨坚的影响巨大。宇文泰曾赞杨坚“此儿风骨,不似代国人”。成年后的杨坚在征伐北齐的战争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华。被北周皇帝封为“大将军”“镖骑大将军”。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公元581年,杨坚废掉北周最后一个皇帝自立,国号隋。北周的六位皇帝系出武川,分别是:太祖文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周明帝 宇文毓周武帝 宇文邕周宣帝 宇文赟周静帝 宇文阐回头我们来看武川人独孤信,独孤信出生于武川,她生了七个女儿,在武川镇,是他的家世好,还是她生出了貌美如花的七个女儿,不得而知,但我们相信:史料记载,独孤信伟岸高大,相貌堂堂,他的女儿绝非俗类。他的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册封为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八柱国李虎的儿子李昞,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溢号文献皇后。李昞与杨坚是连襟,李渊娶的是周文帝宇文泰五女儿襄阳公主所生的窦氏,窦氏生下了李世民。宇文泰为李世民的曾外公,李渊为宇文泰的外甥女婿,李渊的爷爷李虎出生于武川,被封为“八柱国”之一。相传李虎风流倜傥,喜爱读书,精通骑射,志向远大,乐善好施,广交朋友,武川人的优点尽皆集中于此人,官拜太尉,封陇西郡公。李虎的父亲李天赐,爷爷李熙都曾在武川任职,李虎的三儿李昞与独孤信的四女儿生下李渊,李渊深得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姨母)的宠爱,李渊在隋朝三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公元618年,得知隋炀帝遇弑江都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建都长安(西安)。</p> <p>从此拉开了唐王朝近三百年的辉煌历史。李渊的女儿助父立功,今山西娘子关即为纪念这位公主而名。武川镇在隋朝时落入突厥人手中,逐渐衰败,唐时属唐王朝。公元916年入辽,其后归金,入元,属明,清康、乾年间,汉族人口逐渐迁入,垦田日众。居民点渐多,昔日的武川镇东土城在岁月的风雨中,夯土的城池渐成废墟,新的县城克克伊尔根(又名呼和额日格)在距武川镇旧址20公里的东部开始兴建,后演变为可可以力更,意思为“青色的山崖”。今天的武川,在时代的大潮中,一批又一批生于武川,长于武川的青年才俊奔赴全国各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有的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再一次谱写了武川的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