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小纪29:三月古生村,百花谢洱海

懶人國%逍遥王

<p>人生在世,走进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美好的,痛苦的,温馨的,悲惨的……轮不到自已去遴选。不过,写文章的时候却可以挑挑拣拣,只把美好留住,只把欢乐刻录,只活在美梦里,只躺在希望处。一天对于一生是短了点,但是美好的一天足以记忆一生。所以我特意花了一整天,去古生村寻找记忆中的美好。</p> <p>↑大丽公路旁的“乡愁古生”木牌坊。洱海边的古生村原本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白族小村,千百年来,人们沐浴着洱海晨光,脚踏着苍山晚晖,过着与世无争的平凡日子。自从2015年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访并给予“保持着古朴,记得住乡愁”点评后,古生村逐渐变得有些名气,2019年又被评为国家级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但是走进古村,似乎这里原生态的静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p> <p>↑公路两边还有零星的果苗种植园↓</p> <p>桃红梨白菜花黄,三月是花的季,三月是春的国。虽说是万古生春,但作为大理的匆匆过客,又怎能不沐风临洱海、古生送春归呢?</p> 村边的油菜田 <p>绿水青山,黄花碧树,蓝天白云,红粉佳人。</p> <p>自古凡人皆好色,春来争做扫黄人。</p> 凤鸣桥 <p>古生村是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古村,厚重人文,随处可感,雅风古意,俯拾皆是,街巷井然,民居星布,民风淳朴,古迹较多。凤鸣桥就是其中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p> <p>凤鸣桥位于古生村北侧,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单劵石拱桥,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全长20m,宽4m,高5.8m,孔径6.4m。</p> <p>↑凤鸣桥下是苍山十九峰十八溪之一的“阳溪”,这条千百年间灌溉着小村1200多亩农田的山溪,缓缓向东,注入洱海。</p> <p>↑山墙上的实心石窗,不知是什么寓意?</p> <p>↑“万古生春”的石牌坊</p> 村中的菜市场 <p>较大一点的白族村落都有本村自己的菜市场,朝聚午散,主要是村民们交易自家田中的菜蔬,也有少量的日杂用品摊位。我觉得村民们来这里聊天拉家常是最主要的,买菜卖菜还在其次。</p> <p>↑菜摊前不停忙碌的小女孩,正在帮忙给婆婆的菜上喷洒一些水。</p> <p>↑有点空闲,还要去安慰一下关在店铺门内的弟弟</p> <p>↑菜市场在午饭之前就散了,各回各家↓</p> <p>↑喜得贵子的王姓人家。院墙上的“瑞雪三槐”四字说明这户白族村民姓王。“弄玉之庆”即“弄璋之喜”,典故出自《诗经》,璋是玉器,生下男孩后给他玉器玩,期望长大后能够拥有美玉一般的品德;生了女娃就称为“弄瓦之喜”,“瓦”是古时用陶土制作的一种纺织用具,给女孩玩瓦,是期望长大后能够善于操持家务。</p> <p>↑民居外墙壁画,每家根据主人喜好和房型,材质与内容大多不尽相同。</p> <p>↑村中凉亭,亭边有一刻石,碑文摘自《古生村福海寺水晶宫历史碑记》,说到了“古生”的来历:“村字古生,历年久矣,原其意,人多朴实聪明,无骄傲夸张之习,因而名之。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所谓祖宗有良法,子孙不创科条者”。古生,取自“民生古朴”之意。关于“古生”由来还有另两种说法,一种是“古生”是白族语言中救生的意思,每年农历7月23日佛教放生之日,附近各村的莲池会都要到古生村渡口做佛事、念经、放生,因此叫古生;另一传说,古时洪水泛滥,有兄妹俩因为观音帮助,躲在金鼓中,来到此处逃过浩劫,因而得名,“古生”即“鼓生”。</p> 水晶宫与福海寺 <p>水晶宫与福海寺相邻相通,位于村中大青树的西侧,门前是一片较为开阔的空地广场,老人们上午时分在树下聚在一起,剃头、抽烟、聊天,怡然自得。</p> <p>↑水晶宫,又名北方景帝庙,是古生村的本主庙。“水晶宫”的牌匾被放在院内的空房中,并没有悬挂。主殿供奉两位本主尊神,大本主是北方天王托塔天王李靖,小本主是杨黼。本主教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人神兼备,包含了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本主大多与本族有关,有谱系可寻,且都是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p> <p>杨黼(1370-1455)是大理人,明代著名的白族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思想家。杨黼的白文诗《词记山花·咏苍洱境》被称“山花体”,开创了白族诗歌的先河,《明史》把杨黼看作是儒、释、仙三位一体的人物,杨黼的故事在大理白族民间喜闻乐道,世代相传,受人尊崇。杨黼被尊为古生村“杨”姓的始祖,也是凤鸣桥的最早修建者。</p> <p>↑南侧庙堂中供奉的是太金娘娘</p> <p>↑福海寺,又名三圣宫。是全村的洞经会、莲池会的重要场所。寺内还有村卫生院。</p> <p>↑前院盛开着三角梅</p> <p>↑主殿供奉着儒、释、道的孔子、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北侧还供奉着大黑天神。</p> <p>↑寺内花坛的壁画“八仙过海”</p> <p>↑风来翰墨香</p> 古生戏台 <p>↑民居的院墙壁画《古生戏台》</p> <p>↑村中大青树,白族人都喜欢种在村庄的中心位置。大青树是一种高山榕树,四季常绿,树冠广阔,树姿丰满壮观,生性强健,耐干旱瘠薄,又能抵抗强风,具有白族人崇尚的美德之风。</p> <p>↑古生戏台↓,位于大青树东侧,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单檐歇山顶建筑,中间是戏台,两侧是照壁。</p> <p>↑青龙照壁</p> <p>↑白虎照壁</p> <p>↑中央戏台</p> <p>↑戏台顶部,正中为八仙图,四周为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彩绘。</p> <p>↑戏台的墙壁上还装饰着一些其他绘画</p> 村东的洱海 <p>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长,东西窄。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一段“汉习楼船”的典故:汉武帝派遣使者寻求通往印度之路,不料被居住在洱海附近的昆明族挡住去路。于是汉武帝征调人力在国都长安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取名“昆明湖”,操练水军,为远征洱海做准备。后来清乾隆帝因为景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功业,把北京颐和园西湖改名为“昆明湖”。</p> <p>古生村紧靠洱海,是不是强悍的昆明族后人已经不得而知。对于族民,这一方苍洱间的丰沃渔田即为世代珍宝,对于游客,这一份天地间的秀美山水便已足够醉倒。</p> <p>↑洱海还在保护性整治中</p> <p>↑新旧框架,定格相映</p> <p>↑半拉老屋,犹如模具</p> <p>↑背娃娃。小男孩与同伴玩耍中摔倒,“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p> <p>↑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p> <p>↑全家海边聚餐。新冠疫情并未完全结束,外出游玩吃饭是个大问题。不少白族家庭就准备了许多食物饮料,席地而坐,面临洱海,尽享春暖花开。</p> <p>↑酒足饭饱,临海垂钓</p> <p>↑岸边有一条大鱼悠闲自在呆呆不动,于是我先给它拍一张纪念照,然后掏出手机和钱包,放下相机和背包,两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它的身子。可惜它甩了我一脸洱海水,不高兴地逃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暗自庆幸没有滑倒在洱海中。</p> <p>↑还是这父女俩有准备,带了一个大网兜来,很轻松就网到了一条大鱼。这不,旁边的小女孩不仅要羡慕那个大网兜,还得嫉妒一下别人的傲娇。</p> 龙王庙 <p>↑这棵大树底下,即为龙王庙。</p> <p>↑古生村的龙王庙紧靠洱海之滨,庙内正中供奉着洱海龙王,北侧供奉着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p> <p>故老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返回东土大唐,农历7月23日时来到古生,准备渡过洱海。不料船刚起航,海边一只乌鸦突然尖声怪叫,白龙马受惊,唐僧师徒及白马、经书纷纷落入水中。部分经书被鱼吞食,还有部分被泥鳅们发现后,便齐心协力地把经书由海底拱到海面,让唐僧师徒得以打捞和收回。佛祖得知此事,就让佛门弟子在每年这一天到洱海边敲打木鱼,让鱼把吞食的经书吐出来,以表明因果报应之理;而为了表彰泥鳅抢救经书有功,佛祖在这天让信徒们放生泥鳅,以扬佛祖慈悲之心与好生之德。时间一长,众信徒在古生海边修建了龙王庙,作为“放生”场所。</p> <p>↑龙王庙除了临海的东面,其余外围都种有许多花木↓</p> <p>往事悠悠,谁复凭记?</p><p>来春方长,且惜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