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时,思念重重来。

碧海蓝天

<p>东风吹过花满山,一团一簇彩云还。</p><p>曾经黄土尘飞扬,而今遍地花草香。</p><p> 不身临其境,人们不会想到这是昔日黄土漫天的陕北——我的家乡。在我的记忆中,山是光秃秃的,山坡上的野草、野花都是紧贴着地皮,被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分割的孤孤单单,冬春两季经常黄风满天黄土飞扬,沙尘一起,遮天蔽日。那时候,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拾柴,柴少的可怜,我们这些年岁小的孩子,只能拾黄蒿加葛针,那些大人们就在崖畔上刨根干粗的葛针、狼牙齿,刨下后用镢头打得方方正正,双道腰一捆,往肩膀上一背,就像带着战利品凯旋的勇士,大家都投去羡慕的眼神,因此为了刨一棵葛针,不惜用绳子把人吊到半空去作业,每年都有人因拾柴而坠崖,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在村小卖部那块常有一个拄着双拐的叫喜缠的中年人就是拾柴时烙下的终身残疾,他是我小学同学,我常感叹喜缠是中国“最后一个”因拾柴而致残的人,因为就在当年,中国历史上一项最辉煌的“民生工程”退耕还林正式实施,也就从那时起,我们这里的陕北人再也没有缺过柴,再也没有缺过“口粮”,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以粮代赈——陕北农民从此不再缺柴、从此吃上了“供应粮”,陕北的沟沟叉叉从此不再光秃,封山禁牧,使山变得郁郁葱葱,葛针长的能使镢把,狼牙刺、羊燕子、荆条要啥有啥;退耕还林,松树、柏树、山桃树、杏树长满了坡坡洼洼,崖崖畔畔,年一过山桃花、杏花先来报春,粉了山梁、染了大地,黄土高坡不再是“黄脸婆”,摇身一变就成了“都市丽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使人留恋往返。夏天一到,碧草如盖,山花烂漫,黄土地披上了靓丽的外衣,延河两岸群山苍翠,抬头便见“圣地蓝”。以粮代赈,使老百姓有粮吃、有钱花、有底气放弃广种薄收的传统而去造林绿化。</p><p> 这一切我们不能忘记一个老人,一个为共和国鞠躬尽瘁,一个有着盖世才华,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一个有着趟地雷、跨深渊的勇气,一个能冲破特权集团、为民伸张正义的好总理——朱镕基。从1999年8月16日来延安视察,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以粮代赈”政策,使陕北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解决了第一代共产党人遗憾一生的难题。2002年,当朱总理再一次视察延安,视察陕北时,他被眼前的画面震撼了,这样的变化坚定了总理的心,提出“退耕还林”政策再延续十年,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黄土高原一改旧颜,水清了、山绿了、天蓝了、老百姓的日子甜了……</p> <p>山桃花开遍野香,折枝为春送亲人。</p><p>青山绿水绕家园,山河日月鉴证君。</p><p><br></p><p>——赠送人民的好总理——朱镕基</p> <p>一夜春风劲,遍地野花香。</p><p>山桃开了、杏花开了,多年不见的马莲花也跑来凑热闹,放眼望去才知道我已经坠入花海,就如同眼前嘤嘤嗡嗡的蜜蜂,寻香采蜜来了……</p> <p>饮水思源看今朝,绿水青山变金山。</p><p>党的政策福人民,千秋功业铭记牢。</p><p> 今天,我们能居住在这青山环绕、碧水蓝天的家园,能够徜徉在百里春风的黄土高原,是党的政策的福祉,同时我们也时刻怀念这一政策的策划者、制定者——人民的好总理——朱镕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