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已三载。萍花历乱苍山秋,误我一生踏里彩。吐噜吐噜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云片波鳞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风潇洒。"</h1><h1><br /></h1> <h1> 这是一首蒙、汉、白三个民族复合而成的诗歌。诗歌名字叫《吐噜歌》,它的作者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她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这首诗歌,由此成为千古绝唱! <br /> 她死后,被大理白族按本主身份请进庙里供奉至今,香火六百多年延续不绝。<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至今,在大理古城的关帝庙内依然供奉着这位公主公主的灵位。那么她究竟是何许人也?为谁殉情呢?让我们走进她和她的家族,了解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span></h1> <h1> 这是一首汉语、蒙语、僰语(今白语)相混合的古体诗。写于哀痛之中,杂用几种民族语言,一气呵成,无暇细微推敲。然情切意真,形象鲜明,凄婉哀怨,感天动地,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该诗成篇后,600年间广泛流传于西南广大地区,成为一首有名的忠于爱情的悲歌。</h1> <h3>【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的云南】</h3> <h1> 元朝,是蒙古人大量使用汉语言的朝代,曾一度出现了很多的蒙古族名人发表的汉文学作品。从云南的梁王、云南王、公主、驸马等在内的大小官吏都写下了不少诗歌,而且有些作品堪称绝世佳作。</h1> <h1> 阿盖,是元朝末年镇守云南的蒙古王爷梁王巴匝拉瓦尔密(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后裔)的女儿。 根据《昆明县志》云:"今考龙王庙祀元平章段功,阿姑狱庙祀梁王女阿盖",元平章段功是阿盖公主的夫婿。关于他们夫妻的爱情故事在大理流传了数百年。 根据这段爱情故事,大文豪郭沫若编写了四幕历史悲剧《孔雀胆》。近半个世纪以来,此剧被多次搬上舞台,尤其是席明真移植的川剧本,1955年由原四川省川剧院首演,连演200多场,很是轰动。</h1><h1> 从此,蒙古公主阿盖的形象更为国人知晓。当代人所创之剧目亦有《阿盖公主》。</h1><h1> 目前为止,她存世间诗仅两首,一首是抒写自己的美好爱情的《金指环歌》,另一首是得知丈夫死讯后,殉情之前写的《吐鲁歌》,由于这两首诗歌创作于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下,佐证了一段云南的史实,因此颇有影响。 </h1> <h3>【关于梁王和大理段氏的恩怨情仇】</h3> <h1> 关于梁王和大理段氏总管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公元1254年春,忽必烈率军南下,俘获大理国王段兴智,杀死相国高泰祥,建国三百余年的大理至此灭亡。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抚慰民心,以段氏任大理总管。又设云南行省,并分封皇子为梁王。从此,梁王、行省、段氏三家共掌云南大权,互相牵制,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权力之争。</h1> <h1>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红巾军将领明玉珍趁机占据四川,国号大夏,意图称雄,并向南进攻元梁王府邸所在地昆明,意图称雄。梁王不敌,不得不请求大理段氏援助。大理第九代总管段功经过权衡后最终出兵相助,打败明玉珍,并乘胜追击,将云南失地尽行收复。</h1> <h1> 梁王为了表示感谢,上奏元朝廷,授段功为"云南行省平间平章"(平章在元朝中书省制度中是仅次于丞相的大官) ,并将爱女阿盖公主嫁给段功。新婚燕尔,阿盖作诗表达喜悦之情,诗名《金指环歌》曰:将星挺生扶宝阙,宝阙金枝接玉叶。灵辉彻南北东西,皎皎中天光映月。玉文金印大如斗,犹唐贵主结配偶。父王永寿同碧鸡,豪杰长作擎天手。 <br /> 阿盖此诗赞美与段功的结合。全诗语言隽美,格调欢快,在盛赞段功的英武和忠于梁王的精诚、功劳中,表露了自己对段功的爱情、对美满婚姻的期望。段功因此恋居昆明,久久不肯回大理。</h1> <h1> 段功原配夫人高氏也是一位才女,她因思念段功而填了一首诗寄给段功,这首诗就是《玉娇枝》:<br /> 风卷残云,九霄冉冉促。<br /> 龙池无偶,水云一片绿。<br /> 寂寞倚屏帏,春雨纷纷促。<br /> 蜀锦半床,鸳鸯独自宿;<br /> 珊瑚枕冷,泪滴针穿目。<br /> 好难禁,将军一去无度,身与影立,影与身独。<br /> 盼归来,只恐乐极生悲,冤鬼哭。<br /> 段功得信后颇为感怀,即日赶回大理。然而,在大理居住不久,段功追忆阿盖的多情貌美,又想回去昆明。其部下认为梁王难以共事,竭力劝阻,但段功既想借行省平章的身份建功立业,又迷恋阿盖的美色,坚持回到昆明梁王府。</h1> <h1> 此时,梁王左右不断有人进谗言构陷段功。梁王也担心女婿位高权重,迟早要危及自己的利益,就密召阿盖公主说:"亲莫如父母,宝莫如社稷。"劝诱她用剧毒密药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盖泪流满面,不愿受命。回到家后,阿盖把父王要她毒杀丈夫之事告诉了段功,段功竟然不相信妻子的话。<br /> 梁王知道阿盖不能成事后,便另设圈套,邀请段功到东寺做佛事。段功自恃实力雄厚,不疑有他,欣然赴邀。行至通济桥时,预先受梁王之命埋伏好的蕃将突然杀出,刺杀了段功。阿盖得知丈夫死讯后,悲愤的写下了她生命中最后一首蒙汉相间的诗歌,然后自杀殉情,诗名曰《吐噜歌》:"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已三载。萍花历乱苍山秋,误我一生踏里彩(踏里彩为蒙语,意为锦被)。吐噜吐噜(吐噜为蒙语,意为可惜)段阿奴(对段的爱称),施宗施秀同奴歹(阿盖于灯下劝段功西归时"犹言云南施宗、施秀二人以胭花殒命,奈何不听")。云片波鳞不见人,押不芦花(朔方起死回生灵草之名)颜色改。肉屏(即骆驼)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松林)风潇洒。"</h1> <h3>【忠于爱情,至死不渝,千古传颂】</h3> <h1> 阿盖虽为蒙古女子,但深通汉文,善长诗词,美貌聪颖;与段功夫妻恩爱,感情日笃。但因元朝统治集团与大理地方势力间本有矛盾,段功威望日增,梁王丞相驴儿乘机进言,说段"有吞金马、啖碧鸡的野心",梁王更加疑忌,遂下决心除段,密召阿盖公主:"今付汝孔雀胆一具,乘便可毒殪之。"阿盖劝段西归,三谏终不听。至七月中元,梁王"邀功赴东寺演梵,至通济桥,马逸,因令蕃将格杀之。"(《滇考下》)。"梁王杀段功,阿盖闻之痛哭,盖命侍女锦被包之,以王礼敛,送归大理,作诗挽之"。<br /> 梁王杀段功,也断送了爱女的幸福,致使阿盖痛不欲生,绝食而死。清人杨琼《滇中琐记》载:"盖闻变,痛哭欲自尽,梁百计防卫,终悲愤作诗,不食而死。"另说,阿盖于通济桥跳水自尽。</h1> <h1>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统兵征云南,破梁王兵于白石江。梁王巴匝剌·瓦尔密走投无路,逃至晋宁忽纳寨,投滇池而死。<br /> 明朝征南大将军沐英平定云南后,曾于昆明南郊柳坝村建阿姑庙,纪念阿盖和段功,庙之楹柱上挂有对联:"祸变起伦常,夫也何辜,父也何仇,泣尽千行血泪;奇冤含肺腑,羌(段功原配夫人所生长女羌奴,亦名羌娜)兮休怨,宝(段宝)兮休怒,怜此一片贞心。"</h1> <h1><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文作者在大理关帝庙</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