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卫国六兄弟

大漠胡杨

<p class="ql-block">编辑:王承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照片中这位戴军皮帽的老人叫牟位宪,是一九七零年就过逝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家位于四川宜宾屏山县新安镇金星村三组,小地名粮草坝,粮草坝-据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安营扎寨、屯兵储粮的地方,故此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的地方,他和爱人共生养了12个孩子,其中10个儿子2个女儿,他10个儿子中光荣参军入伍的就有6人,另孙子和外孙各有1人也参军入伍过,该家庭一共就走出了8名军人,从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该家庭每个年代都相继有军人产生,纵跨半个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光 荣 之 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这是他们昔日老家堂屋大门,6兄弟先后参军后,政府为该家庭悬挂累积的6块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光荣军属"匾额,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牟 德 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大,牟德金、1938年2月生~2012年8月卒。一九五六年冬月应征入伍,在没有通公路的年代,他和同年入伍的战友们全部赶到屏山县城集结,经龙华镇——沐川县一路翻山越岭徒步到达乐山五通桥区桥沟镇新兵急训队,经过三个月集训后分连队,他被分到夹江县0510部队汽车营,在夹江服役三年,随后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他又跟随全国十万官兵转战东北开垦北大荒、他所属的部队被调往罗北县驻防农垦,从此做起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一名农垦战士,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交恶时期,特别是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苏珍宝岛战役后,不甘心失败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与我国接壤的边界地区陈兵百万,中苏大战一触即发,罗北县地处中苏边界最前沿,他和战友们既要备战训练又要耕种生产。为贯彻党中央"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对抗苏联的核威慑、核讹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多年过去了,战争的阴霾早已散尽,一家人默默无闻永远扎根边疆黑龙江,昔日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已成今日美丽富饶的北大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牟德金夫妇和他们的八个孩子,其中老大至老七是女孩,老八是男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牟德贵与儿孙们在老家门前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三,牟德贵、一九四四年七月生,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亚东7891部队边防前线,他服役期间恰逢中印战争刚结束,双方箭拔怒张的对峙阶段,他所在部队奉命在边界地区轮班守卡,他和战友们个个都做好随时为祖国牺牲的准备,有的战友还悄悄写下遗书,其中就有他本人。服役期历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一九六九年十月退伍回原籍,先后在新市区政府、新安乡政府、新安粮管所工作,曾任粮管所所长,现已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牟德友、因农历戊子年(1948年)九月出生,年长的长辈称他小名叫戊娃儿、侄儿侄女们都习惯称他戊伯或戊叔。所以没有按排行称呼。一九六六年参军在四川江油基建工程兵00019部服役,一九七一年五月又随部队转战辽宁本溪,参加中国十大钢铁集团之一的本溪钢铁厂建设。在新组建的00039部队服役期间,经部队培养煅练成了一名军医,一九八三年五月以副营级转业在地方从事医务工作。曾任福延区中心卫生院院长。二零一六年在屏山书楼镇病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牟德友(前排中间)和战友们在一起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牟德友在辽宁本溪市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牟德友夫妇和两个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五,牟德强、一九五二年五月生,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4568部队3营9连服役,一九七四年四月退伍。他所属的部队是北京军区直属防化团,他从事的防化兵主要任务是对核武、化学、生物武器及燃烧武器进行防护。因表现突出,入伍两年就从副班长到班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期满后退伍回家务农,但是作为一名防化兵的使命却永远不会"退伍",今年新冠肺炎期间,他在电视新闻里获悉,在疫情防控最危急关头,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解放军某防化团奉命进入武汉参与防控救灾,一种无形的使命在促使他这名昔日的防化兵,第二天他就主动请缨参与村两委守卡防控,为保一方平安奉献自己的余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六,牟德文、一九五五年六月生,一九七六年春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唐山丰南52867部队91分队服役,一九七八年冬月退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零晨三点四十二分发生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他所在部队营房恰在震中,幸好营区都是只有一层的瓦房,部队伤亡不是很严重,他本人跑得及时所幸没有受伤,作为军人的他从地震发生那一刻起,他就没日没夜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中,救灾第一时间里,在没有任何工具情况下,他和战友们只得用双手刨被埋的老百姓,那怕是自己双手刨地血肉模糊,他和战友们都不会轻易放弃黄金救援时刻,践行了那里有难那里就有他们解放军的深刻内涵。据灾后统计,该次地震共造成24.2769万人死亡。地震后,为了恢复重建,也为新新的唐山重建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当年第一时间出现在地震现场军队里的他,如今默默无闻的在老家耕耘着他家那份农田,做起一名从不多言、很少向他人提起当兵的往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兵急训完后留影的牟德文</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p><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28日</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八,牟德海、一九六三年二月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十六日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56119部队服役,一九八四年一月退伍。他所在部队驻重庆江津,当时主要担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通信器材保障供给任务,经他手出库运往云南、广西前线阵地的通信器材没有发生一起差错,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服役三年后退伍回原籍务农,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蓄水迁新屏山,二零一六年因病在屏山县人民医院病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牟德海第二年服役期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牟德海当兵第三年在江津照相馆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牟德海新兵时和战友王厚艮、梁光明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老二牟德富之长子牟心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五八年六月生,一九七八年冬月应征入伍,在黑龙江孙吴县中国人民解放军81698部队服役,他服役期也是中苏关系特别紧张阶段,战争一触即发,他所在部队长时间处一级战备状态。做为人民解放军战士的他,曾参与一九八零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灭火战斗,火情就是命令,当他们奉命紧急驱车赶赴到指定的现场后,他和战友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冲进熊熊燃烧的火场,有的端起灭火吹风机、有的挥起拖地用的拖把、还有的挥起就地取材的树枝、一起向肆虐的森林大火宣战,近距离的鏖战,热浪袭人、浓烟刺鼻,战友们个个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在直升飞机的空中支援下,经过一周昼夜连续的轮番战斗,终于彻底战胜了肆虐八天之久的火魔。退伍回乡后一直在原籍务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牟心友和屏山籍战友们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俗话说,"国强千秋胜,家和万事兴",在新安金星村有着这样一个军人之家,一代代人为"国强"辗转南北、保家卫国,他们用行动谱写了动人的强军之歌,用最帅气的心灵和智慧构建了一个"最美家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