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乌苏里江——黑瞎子岛,珍宝岛,赫哲族

华运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景音乐:《乌苏里船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唱:降央卓玛</p><p><br></p> <div><b><font color="#ed2308">乌苏里江</font></b>是黑龙江南岸的一大支流,原是我国的一条内河,自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以后,成为中国东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一条重要界河。<font color="#ed2308">东源乌拉</font><font color="#ed2308">河</font>出于俄罗斯锡霍特山脉西麓,自南向北流淌,<font color="#ed2308">西源松阿察河</font>,发源于兴凯湖东北面,这是该湖的唯一出口。最大<font color="#ed2308">支流穆棱河</font>,发源于黑龙江老爷岭山脉东坡,经穆棱市、鸡西市和虎林市,至虎头以南18公里处注入乌苏里江。乌苏里江全长905公里,穿行在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东岸山岳连绵,峭壁陡立,山水相映;西岸是茂密的森林和丰饶富庶的三江平原。在中国东极乌苏镇汇入黑龙江。著名的<font color="#ed2308"><b>《乌苏里船歌》</b></font>就取材于此,唱响于大江南北。</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乌苏里江示意图</h5> 2019年8月10日上午自驾房车到达<font color="#ed2308"><b>“东方第一县”抚远</b></font>,开启了“神秘的乌苏里江”三日游。 想到<font color="#ed2308"><b>乌苏镇</b></font>去看看,因为地理书上说,乌苏镇是中国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清朝时期,乌苏镇是乌苏里江的三大重镇之一,镇上有富源茂、仁中利等九大商号,并设有警察分所和税征分局。纷至沓来的朝鲜人和俄国人,曾使这座商业小镇热闹非凡、声名远扬。<br>1929年9月6日下午1时,苏军向乌苏镇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东北军第九旅42团2营7、8两个连的官兵在营副官国占奎的指挥下奋起反抗,战斗到傍晚,终因寡不敌众,乌苏镇失守,中国守军百余人全部阵亡。乌苏镇在苏军的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br>上世纪末,乌苏镇有一条街道,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100多米,是由6栋厂房组成的。居住的居民只有一户人家,3口人;其实这镇上原来只有一位男性居民。后来有位姑娘与这位居民结了婚,才使这里有了唯一的家庭。但是现在这家人已经离开了乌苏镇。<br>2013年,黑龙江省政府行政区划调整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将抚远县抓吉镇更名为乌苏镇。至此,乌苏镇不再是中国最小的镇。<br>后来又改回来了!……抓吉镇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行政镇,素有“东方第一镇”美称,辖区内还有全国闻名的旅游胜景—乌苏镇(好像这个“镇”不是那个镇了!),该镇距抓吉镇8公里,乌苏镇上驻扎着边防哨所,曾经被胡耀邦同志命名为“英雄的东方第一哨”的乌苏镇哨所的官兵,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 从抚远沿<font color="#ed2308"><b>“抚远水道”</b></font>往乌苏镇途中。今年雨水偏多,黑龙江、乌苏里江同时涨水,一路走来,公路两边都是泛滥的洪水。有的地方河面宽达十几公里,大片庄稼和旅游景点都淹在水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原乌苏镇旧址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建“东极小镇”旅游景点</h5> <div>由于洪水太大,通往<font color="#ed2308"><b>黑瞎子岛</b></font>的公路已被“军管”,并告知黑瞎子岛已被水淹。今年登上黑瞎子岛的愿望“泡汤了”,并且是真的泡了汤!<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能远远地看看中国的东极黑瞎子岛了!</h5> <font color="#ed2308"><b>黑瞎子岛</b></font>,又称抚远三角洲,是位于中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一个岛系,历史上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929年被苏联占领。2004年10月14日,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将抚远三角洲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等领土归还中国。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瞎子岛示意图</h5> 网友拍摄的<font color="#ed2308"><b>“东极宝塔”</b></font>。汉唐风格六角形九层宝塔,塔身通高 81 米,共九层每层高九米,有“九九归一”的寓意。广场设计为太极圆形图案,广场直径171 米,代表黑瞎子岛回归祖国的171平方公里领土。 网友拍摄的<font color="#ed2308"><b>“东极广场”</b></font>,位于抚远水道与乌苏里江交汇处。 <font color="#167efb">遥望乌苏里江口。前景左边是抚远水道,右边是乌苏里江。远景东极3D雕塑后是黑瞎子岛(左后属中国,右后属俄罗斯),中间是乌苏里江,右边是俄罗斯边陲镇卡杂科维茨沃。</font> 将镜头拉近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极广场上的3D雕塑</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从哪一方向看,都是一个“东”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俄罗斯边陲镇卡杂科维茨沃</h5> 沿乌苏里江向南,两侧时有低山丘陵逼近河边。 <font color="#ed2308"><b>赫哲族</b></font>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br>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现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和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总人口数约5400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乌苏里江撒网捕鱼的赫哲族渔民</h5> 沿乌苏里江来到了<font color="#ed2308"><b>抓吉赫哲村</b></font>。抓吉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行政镇,素有“东方第一镇”美称,辖区内还有全国闻名的旅游胜景—乌苏镇。(2013年,乌苏镇并入抓吉镇,降为行政村。后抓吉镇更名为乌苏镇,镇政府驻抓吉赫哲族村)。 抓吉赫哲新村,位于乌苏镇政府所在地,全村101户,381人,其中赫哲族居民51户,155人。 村庄是近年新建的,看得出当地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感觉政府是要打造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游览为一体的民俗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赫哲族徽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情的赫哲族姑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人机拍的抓吉赫哲新村(网络图片)</h5>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为赫哲族的<font color="#ed2308"><b>乌日贡节</b></font>(开江渔汛喜获丰收节)。乌日贡大会由赫哲族聚居地轮流举办,会期两天。主要内容为两大类:一是民族文化艺术,二是民族传统体育。乌日贡大会召开之际,居于各地的赫哲族群众,组织代表队齐聚乌日贡大会主办地,穿上节日的盛装,吃着鲜美的“塔尔卡”,竞技传统体育游戏,载歌载舞。 <font color="#ed2308"><b>赫哲民俗展示馆</b></font>。赫哲族、以及赫哲鱼皮画、鱼皮衣制作技艺的介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整个地球,只有赫哲族才会的鱼皮衣。鱼皮衣饰,多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br>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还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font color="#167efb">“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font>是赫哲人的真实写照。 <font color="#167efb"><b>饶河县</b></font>,位于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拥有珍宝岛、乌苏里江等旅游资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宿营地:饶河县百合广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冒雨出发,沿S211向珍宝岛前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路边已经被冲成小河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五林洞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双鸭山市饶河县与鸡西市虎林市的分界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S211省道,沿县道进入珍宝岛森林公园</h5> <font color="#167efb">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fo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达乌苏里江江边,一片白茫茫的大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中的珍宝岛只有树尖和营房露在水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岛上军营</h5> 由于珍宝岛位于界河之上,俄国、苏联都曾声称拥有珍宝岛主权(中方认为,中俄边境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上,而该岛明显在主航道以南故归属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八月风暴行动之后,从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珍宝岛巡逻。 <br>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准备将珍宝岛归还给中方,但由于中苏关系日趋恶化而谈判中止。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珍宝岛,不断发生巡逻队冲突,从对骂到推搡、棍棒武斗等。从1968年开始中方准备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武装行动。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部署3月在珍宝岛进行<b><font color="#ed2308">“珍宝岛反击战”</font></b>,为在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基调。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了全岛。中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称为<font color="#ed2308"><b>“珍宝岛自卫反击战”。</b></fo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照纪念到此一游。</h5> 再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当年的战士们,是唱着<font color="#ed2308"><b>珍宝岛版《喀秋莎》</b></font>上前线的。<br><font color="#167efb">我们怀着崇高的理想<br>为保卫祖国扛起钢枪<br>珍宝岛上巡逻站岗<br>无限幸福无上荣光<br>乌苏里江碧波荡漾<br>完达山脉层峦叠嶂<br>珍宝岛是我第二故乡<br>一腔热血笑洒疆场<br><br>一条小路通向远方<br>连着伟大祖国的心脏<br>边防战士斗志昂扬<br>无怨无悔拼搏向上<br>我们的意志无比坚强<br>我们的气势不可阻挡<br>提高警惕准备打仗<br>随时痛击入侵的豺狼<br><br>站在哨所遥望着家乡<br>心中思念可爱的姑娘<br>假如有一天我牺牲在战场<br>请你不要为我悲伤<br>一杆国旗高高飘扬<br>北国之狮威武雄壮<br>保卫伟大祖国的安宁<br>是我们边防战士的愿望</font> <font color="#167efb">1990年,珍宝岛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2004年,中俄也达成了关于黑瞎子岛的协议。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将把占领的银龙岛的全部、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以及额尔古纳河上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归还给中国。</fo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宝岛全景(网络图片)</h5> <font color="#ed2308"><b>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b></font>虎林镇。驱车驶入虎头,要塞核心区中猛虎山“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的纪念碑跃入眼帘,碑上手托和平鸽的少女铜像在日光照耀下庄严而祥和。 <font color="#ed2308"><b>猛虎山地下要塞</b></font>曾是整个要塞的指挥中心,与虎东山、虎北山、虎西山地下要塞成扇面布局,沿乌苏里江绵延16公里,纵深10余公里,区域广阔。现地表上仍可找到多处曲曲折折的交通壕,与设在各个角落的出入口、瞭望所、反击口、暗堡等相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战雕塑:九一八事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战雕塑:台儿庄大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战雕塑:诺曼底登陆。</h5>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攻打虎头要塞,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虎头日军凭借要塞险峻继续负隅顽抗,8月26日在付出血的代价下苏军攻克虎头要塞,比日本宣布投降整整迟了11天。日本法西斯最后在这里举起了双手,二战的车轮在这里嘎然而止,虎头要塞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永久罪证,入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雕塑:对日最后一战。</h5> <font color="#ed2308"><b>乌苏里江的最大支流“穆棱河”</b></font>,发源于黑龙江老爷岭山脉东坡,流经鸡西市,鸡西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穆棱河公园位于鸡西市区的穆棱河两岸</h5> 南岸以雕塑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穆棱河的历史,以及穆棱河两岸的人民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奋斗! 北岸则是休闲观光娱乐的设施,供市民休闲娱乐和运动! 离开鸡西市继续前进,经过鸡西市城区 沿老爷岭西麓的G11鹤(岗)大(连)高速,经过老爷岭山脉。<br><font color="#ed2308"><b>老爷岭山脉</b></font>属于长白山系,西南起于牡丹江上游,东北接完达山脉,蜿蜒起伏长 500多公里,是牡丹江与穆棱河的分水岭,海拔700~1 000米。老爷岭最高峰牡丹峰海拔1 111.6米。 <div><font color="#167efb">从乌苏里江口溯江而上,沿江行驶1000多公里,翻过老爷岭后,结束了我们的“乌苏里江探秘之旅”,进入了松花江流域。</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