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重现"凤头鸭″

苏州客,顾永昌

<p>  </p><p> 乌嘴白羽"凤头鸭″。最早记载见1591年明代江苏人黄一正的《事物绀珠》,写道"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嘴)″。比达尔文《物种起源》对"凤头鸭"的记载要早277年。凤头鸭气质优雅,曾游戏成群,生活在古代皇家园林;自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凤头鸭"就再无记载,消声匿迹。</p> <p>  2005年镇江水禽研究所沈晓丹先生在丹阳发现了一只"顶有高毛"的青年鸭。凭着多年的知识积累,判定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凤头鸭",从而打开了"凤头鸭"选育的大门,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4月,他们的选育工作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孵化的100只小鸭,80%有凤头,其中90%为乌嘴白毛白凤头,使失传了300多年的"凤头鸭"重新面世。</p> <p>  说到凤头鸭的文献,有用于观赏的,但更多的是出自古医书中。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中介绍凤头鸭可用于食疗,治虚痨,治肺病。</p> <p>  珍禽的价值不仅仅限于通过旅游业等来赚取经济利益,还可以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众多国家都将其珍禽,列为国宝而加以保护,利用的。乌嘴白羽凤头鸭,无疑也是我国家禽中的珍稀之宝。</p> <p>  凤头鸭体型娇小、羽色洁白,加上乌嘴的反衬,黑白更显分明,白凤头就格外引人注目。加上生性喜动,游势轻盈,优美,作为观赏珍禽放置于山水之间,使静静得的湖面增加了动感,更加赏心悦目。</p> <p>  今年1月份,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管理区引进两只凤头鸭,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于三月份放养于虎丘一榭园荷花池。</p> <p>  目前两只凤头鸭己逐步适应荷花池内环境,已与游客见面,尽情展示出它们优雅的形态、姿态。</p><p> 看看凤头鸭的各种形态与姿势吧,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赞不绝口。</p> <p> 凤 头 白 鸭</p> <p> 红 掌 拨 波</p> <p> 悠 然 自 得</p> <p> 荷 圹 戏 水</p> <p> 打 理 容 妆</p> <p> 自 由 觅 食</p> <p> 红 鲤 为 伴 </p> <p> 活 泼 泼 地</p> <p> 水 中 倩 影</p> <p> 跃 跃 欲 试</p> <p> 形 影 不 离</p> <p> 凤 头 美 姿</p> <p>  上述图片均由笔者摄于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一榭园"荷花池,待满池荷花盛开,凤头鸭游弋于红白之间,优者美哉,赏心悦目再会。</p><p> 2020年3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