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语文”之想法的教学实践

喻家湖灯影

<p>“领学语文”之想法的教学实践</p><p> 彭代雄</p><p> 关于“领学语文”其实我很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曾经也为它寻找过理论上的支撑,诸如新课标的背景、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心理特征的体现等,但总觉得这个概念不那么高大上,也没什么创新,再说自己也不是什么可以撑起一个教学流派的大咖,所以没好意思提出。最终能使我个人下决心不揣冒昧地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学生的来信。教师节那一天,班干部代表全班送我一张节日贺卡,信中写道:“彭老师,我们……,您的课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语文的乐趣,打那时起我觉得您<b>带着我们在“学”语文,</b>而不是像之前教过我们的老师只是“教”我们语文。”</p><p> </p> <p>  “带着我们在学语文”,带领着,这不就是“领学语文”吗?这句话一下子启发了我,也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诧异的是我从未在他们面前提过这个字眼,他们怎么跟我想到一块了,这实际上是反映了学生内心里的一种需求,还有什么比学生的需求和认同更有支撑力的呢?所以我才敢提出这个教学概念,还谈不上理念,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最近以来我一直努力地在教学上实践着这个想法!</p><p> 接下来我不想在理论上作出解释和论述,我也缺乏这样的理论水平,我只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罗列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p><p> “领学语文”可分为课上和课下两方面。这两方面我都分别选二点来介绍。</p><p> 首先是课上:</p><p> 一、课堂思考性任务或提问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达到“领学”的效果。有位特级教师在讲《愚公移山》时,在让学生熟悉课文这个环节,给学生的任务不是像我们通常那样说:“同学们你们先花二分钟把课文读一下,熟悉一下课文。”而是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初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移山”的近义词。”然后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找到“平险”这个词。通过找词这个过程就完成了熟悉课文这个学习任务。而找词这个学习任务就比前面说的要具体,学生可操性也强得多。</p><p> 再如某位老师在《天上的街市》优质课中,提问:“从诗中找出一个频率最高的词,看这个词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就能找出那个高频率、表正在进行时态的“着”字,这个“着”字表明,天上的这一切美好事物正存在着进行着发生着,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笃信和向往!老师的这个提问就不是泛泛地让学生说课文是怎么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就体现了课堂任务或提问的具体可操作性!</p><p> 再说到我自己,我在讲《狼》一课时,在熟悉课文这个环节,我从网上搜集了上十张《狼》的连环画,让学生从课本中找相应的句子给画配文。学生很有兴趣也很轻松地熟悉了课文。这个任务就比只笼统的要学生读课本熟悉课文要具体可操得多,效果也不一样。</p><p> 具体可操的课堂任务或提问,这是课堂领学之一。</p><p>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课堂玩转起来,达到在活动中领学的效果。关于玩乐中学习,活动中益智,这个理论支撑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很多老师也在这样做。我这里也分享几例我开展的课堂活动。 </p><p> 如讲《咏雪》,开展画人物关系图的活动。《咏雪》篇幅虽短,但其中涉及的人物很多,关系也较复杂,好在课下注释也较详细。我在教这课时没有机械枯燥地串讲课文,而是让学生在看注释的基础上画出人物关系图,学生一边画老师一边指导,经几个轮回的修改,就有学生画出了完美的人物关系图。图示如下:</p><p><br></p><p><br></p> <p>谢 安----謝 据----谢 奕----王羲之</p><p><br></p><p>谢 朗----谢道韫----王凝之</p><p><br></p><p>通过用时十分钟的画图活动,既完成了疏通文字熟悉内容的教学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避免了课堂上老师串讲课文的沉闷枯燥。</p><p> 又如在讲《陈太丘与友人期》时我就只通过三个课堂活动,完成了该篇课文的教学,没有其它任何讲解。这三个活动是: 一、”抓特务”活动。也就是排查译文中重要字词貌似翻译通了,但其实没有准确落实的地方。我在屏幕上打出问题译文,让大家观察抢答,看谁又快又准。这一活动既检查了预习课文文字疏通环节,又强调了句子翻译准确落实字词的重要性,为考试中句子翻译题的评分标准作了准备! 二、用武汉方言白话演诵课文活动。这一环节是为了强化课文翻译。由于直接翻译课文太单调,采用这一活动形式,同学们兴趣一下被提起来,课堂上哄堂大笑,气氛十分活跃!在欢笑声中同学们更加熟悉了课文! 三、辩论赛活动。围绕“元方弃之不顾的行为是否无礼”这个辩题展开辩论。采用这一种活动形式,既满足了这个年龄学生的好胜心和表达欲,又在辩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处世观念。</p><p> 再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借用了央视节目“说出你的故事”的形式,学生在台上争着当记者当嘉宾当主持人,而要想演好这些角色,必须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大家在下面都在紧张地准备,看课文也十分专注认真。这样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领着学生自主理解课文,比老师辛苦地老旧教法效果自然要好许多。这就是课堂领学语文。</p> <p>  再来谈课下。课下领学语文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也只谈二点:</p><p> 一、布置作业。“领学语文”要求布置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这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说。当然趣味性挑战性并不等于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它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同步作业。比如在读课内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时,我要求学生用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来拟标题,在学完《邓稼轩》之后我布置了一个颁奖词的作业。在学完《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用其它体裁改写课文,有同学把它改写成一首叙事诗,十分有趣。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积极性非常高,他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交上来的作业质量上乘,令人惊喜。下面呈上样本供欣赏!这就是趣味性挑战性的作业所起到的领学语文的效果!</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二、布置一些比赛性、娱乐性强的课外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后课上展示。如去年国庆期间,我让学生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制作一个视频作文,学生的热情很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当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也在跟随指导,即时修正,领着他们不断地完善视频作文。</p><p><br></p><p><br></p><p><br></p> <p>  另外,我还让学生排练古诗词飞花令比赛,准备经典散文背诵大赛,语文才艺星光大道等。这些课外娱乐性学习任务,都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愉快的自主完成,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这就是“领学语文”这一想法的体现和诠释!</p> <p><br></p><p> 当然“领学语文”的想法和实践绝不仅仅这些,如果要深入开掘和拓展,它应该是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我这里只是挂一漏万!我还将进一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摸索去发展去充实去提高,以期让它能由一个想法慢慢长大成一种理念,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幼稚变得成熟!也寄期望有更多的同仁能理解这个想法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