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乡村女教师

歌舞升平

<p>  说来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在我到绥中县小庄子公社张安大队插队的第二年,大队让我到村里的张安小学作教师。自己初中只读了两年应该说没有什么资格,但既然是大队的决定,我就欣然接受了。</p><p> 首先接手的是二年级的一个班,一进教室我就被那乱哄哄的场面镇住了,桌椅板凳破破烂烂,大家吵吵嚷嚷。我想起了曾经就读的解放路小学教室,学生们鸦雀无声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情景,而眼前完全不是。那时我每天到学校都被搞得焦头烂额,我常常拍桌子,甚至歇斯底里地训斥他们。记得有个叫“杨孝贤”的学生,最调皮捣蛋,我就在黑板上写上他的名字, 说:“孝贤”就是资产阶级、地富反坏右的“孝子贤孙”!现在知道这样挖苦孩子是侮辱人格,可当时那孩子并没有反抗。班里也有听话的孩子,一个叫马保人的,是个小班长,时常会主动维持纪律默默地帮助老师。他家兄弟四人,名字分别是:保中、保国、保人、保民,意思是保卫中国人民。我记得还曾送给他一双球鞋呢,因为看他穿着漏脚趾的鞋子实在不忍心。这个班还有一个叫“董大学”的同学很聪明、性格倔强,想必后来一定考取了大学。</p><p> 那个学期好不容易过去了,春节前我回家过年,走出村子很远了,忽听后面有人喊“武老师~“,我回头一看远远的一个小孩在往我这里跑,我看不清他的脸。他气喘吁吁跑到我跟前把抱着的一个袋子推到我胸前,里面是农村过年才吃的粘豆包。再一看袋子已经跑开了口,还不知道跑掉了几个呢?这孩子就是我骂他是资产阶级、地富反坏右的孝子贤孙的“杨孝贤”同学。自责和感动让我差点儿掉下泪来,我悔恨自己当时怎么能那样对待他呢?他没有到校长那里去告我的状,还跑得满头大汗给我送粘豆包,我多么不应该啊!我认识到,虽然我能教他们语文、算数、音乐和体育,但是不爱学生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好老师。</p><p> 暑假张安小学校舍重建,我跟大家一起搬砖、上房顶铺泥,好像并不复杂就盖好了一排平顶教室。新学期校长把我安排在一年级新生班做班主任,在明亮的新教室上课心情格外高兴。这下我要从头做起了,吸取之前的教训,我要当个好老师。一年级有两个班,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高老师。高老师很有经验很有办法,带班很轻松。她给予我毫无保留的传帮带,这样我就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困惑了,也有时间考虑怎样改进教学、怎样开展课外活动。我记得那时学校在我们一年级搞“珠笔结合”的教学试验,就是算数课上提早引进珠算教学,也是为了适应农村孩子帮助家里算帐这一特殊要求。课余时间我还利用自己的爱好组织宣传队,我们排练了《沙家浜》中“军民鱼水情”和《红灯记》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片段。带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场院和社员大会上给乡亲们演出,扮演沙奶奶和郭建光的小朋友的对唱大家直叫好!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小女孩有银铃般的嗓音!那时的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份工作之中,努力的工作着并快乐着。很多孩子愿意到我教的班级里来,虽然我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认真学习,给那时落后的乡村小学带来了城市的气息和青春的朝气。高老师也把她的女儿放到了我的班。高老师的女儿名叫“史众垚”,多么有学问的名字呀!因为她的爸爸是校长、妈妈是老师,所以孩子聪明伶俐要强,在我们班级表现非常突出。2007年我重返张安大队时得到了她妈妈高老师的联系方式,知道史众垚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很快我联系到她并在网上通信了。她信中说:“岁月在流逝,但您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您给我买的带样板戏英雄人物的方格本和与西哈努克亲王夫人相同样式的白底红点的衬衫都让我在小朋友面前充满了骄傲和自信。我还记得穿那件衣服美滋滋地唱您教给我们的样板戏的情景。……上山下乡给您这代人带来了生活的磨练和艰辛,但也确实给未曾开放的乡村带来了新鲜的见闻和宽阔的视野。通过与您的相处,以及您后来去上学深造,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震撼是很大的,隐隐约约感悟到人生是可以那样的,不是只有乡村的小天地。所以恢复高考后,我就非常清楚自己要努力学习,以此作为追求高层次生活的阶梯。……”我把她的信打印出来一直保存至今。</p><p> 我在村办小学教书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是学毛选讲进步的年代,我们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学习开会,回青年点常常是我一人走“夜路”。我很害怕,怕有人跟在后面,怕碰到狗,也怕死人。可是越怕越遇上,有一天晚上,我回家的路上必经一个人家,他家刚死过一个大婶并养了两条大狗。快到他家门口时我屏住呼吸脚步轻轻,没想到还是惊动了它们,只见一前一后的两条大狗直冲我而来,吓得我反身倒退,竟然撞到一棵大树上,我抱住大树随即瘫坐在地,心里在想这下完了!结果出乎意料那狗没有继续扑过来,大概是看到我弯腰倒地了吧?这惊险的一幕让我永远不会忘记。</p><p> 做民办教师不需要早晨出工,我就主动承担了给青年点同学做早饭的任务,空隙时间还去房前屋后村边拾粪,然后悄悄地倒到大队的粪堆中。晚上学习毛主席著作直到眼睛睁不开,就这样努力着、坚持着,最终获得了贫下中农和大小队领导的肯定,推荐我参加公社知青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并发言,1972年3月12日我光荣的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村办学校教书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永生难忘。当我被推荐上了大连电力学校读书以后,还接到张安小学我的学生们的来信,厚厚的信封传递着我们师生的情谊和分别后的怀念,诉说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进步,令我十分欣慰。</p><p> 也正是从那时侯开始,“武老师”这个称呼伴随了我的人生。从乡村民办教师到大连电力学校留校教师、再到南京热电厂培训科教师、 最后是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教处教师,而乡村女教师是我成长的开端。几十年来,我经常梦见青年点门前的水塘,梦见每天去学校的那条小路,经常想起我当年的学生,他们现在应该多大年龄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是否很有成就?我想,他们可能大部分都还生活在农村吧,但是当他们回忆起小学时代时,可能不会忘记我教过他们的那一段美好时光吧?就像我半个世纪不曾忘记他们一样。</p> <p>下图这张照片是我们下乡知青与张安二队队干部一起的合影,其中有队长、会计、保管员等,中间一排左边两位男生和后排五位女生是我们知青,后排中间的就是当时做乡村教师的我。</p> <p><br></p><p>下图这张照片是当时我们班的史众垚同学</p> <p><br></p><p>2007年我回张安大队,就在我们即将回程时在二队村口遇见了我班的学生和他的孙子,令我惊叹:他的孙子都这么大了!他当时说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你那时可是个贵人啊!我琢磨他的话,可能当时我们在他们的眼里是令人仰慕的城里人吧?也许是几十年的生活磨砺让我变得苍老,不再是纯真有朝气的乡村女教师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