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随着民办教师的大批精简,当了14年民办教师的我也难免可能被精简,心有点余悸,本人觉得自己除了在文化知识上可以胜人一筹外,其他实在没有什么胜算。于1982年我考取了上虞师范。</h3><h3> 上虞师范座落在上虞百官镇上,规模不大,只可容纳12个班级,临街进门穿过宣传窗、花坛是一幢行政楼,行政楼后面是一憧三层的教育大楼,教学楼右侧是一幢综合楼,内设图书馆、阅览室和实验室等,综合楼再过去是一个公共厕所,再过去就是两排学生宿舍,还有大礼堂和食堂,综合楼前是个操场。教育楼左侧是一排琴房。</h3><h3> 学校规摸不大,但很整洁,是上虞的卫生优胜单位。我们在上虞师范求学,我记得每星期六都要搞一次大扫除,地面要拖过,门、窗、桌椅要擦过,真的一尘不染。</h3><h3> 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是蛮有规律的,早晨起床钟声一响,匆匆潄洗后,喝上一杯淡盐水,我就去操场上跑步,跑完七、八圏后,正好学校集体做早操,做完操后去食堂吃早饭,一天三餐,3-4-3,每月21.50元的生活费,吃得很调匀,蒸好中饭后去教室上早自习,上午四节课一般都排得满满的,下午到是宽松的,完成作业,可以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书,可以去琴室练琴,可以逛街或在宿舍里休息。我有机会看了许多中外名著,丰富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晚上要安排两节晚自习。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到是空的,同学们可以自由安排。上虞电影院和上虞剧院离学校很近,那时候几角钱一张电影票、戏票,我们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剧院看戏。</h3><h3> 师范学习的课程对于我们这些上过高中,教过书的老学生来说是轻松的,(入学前我就担任公社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和教师中师函授的辅导员),普通话中的汉语拼音和弹琴的指法到是我的弱项,只好釆用突击强记、多练的方法,努力争取过关。 </h3> <h3> 上虞的百官和曹娥是相连的,百官过了曹娥江就是曹娥,曹娥有座曹娥庙,曹娥庙又称"孝女庙",享有"江南第一庙"美誉,她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自东汉流传至今,盛传不衰,远播海外。汉朝时(143年)端午节,曹娥父亲曹盱在这条江上祭祀潮神,不幸的落水身亡。曹娥时年14,悲痛欲绝,为寻父尸,昼夜沿江号哭,17天后便投江寻父而死。5天后,曹娥背负父尸浮出水面。孝行感动乡里,众乡邻为其立碑建庙以示表彰。为纪念孝女,舜江改称曹娥江。相传自从那时以后,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逝去,过了曹娥庙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h3> <h3></h3><h3> 在上虞师范读书之余,我们也常去曹娥江边散步,每年农历八月,是曹娥江观潮的好季节,以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最为壮观。平时曹娥江风平浪静,潮汛季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霎时间,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面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白线。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滚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五、六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浪拍云,云吞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似是千军万马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这便是著名的一线潮。曹娥江的潮不及钱江潮壮观,但也见浙江潮之风釆。</h3><h3></h3> <h3> 上虞城市区向南望,有一高山,名曰龙山。</h3><h3></h3><h3> 巍巍龙山,东西翼如,长长似卧龙盘踞。山中古木参天,怪石峥嵘。巨龙回环,用华羽将一处古迹拥于怀间,有沐春露而草木长,香远曲径;著秋秀而河山清远,俱净风烟。无论何时,拾阶而登,南望舜江,波光粼粼;极目虞城,人似蚁涌,街衢笔行。看山中短亭时隐,虹桥横陈;视山尽浅草如甸,远峰云间。</h3><h3> 亭旁有溪。潺潺溪水,当地人谓之甘泉。据传此泉乃女娲补天石时所采集,后遗于山前,经数百代岁月沉淀,集亿万年日月精华,一年四季,连绵不息,穿亭绕榭,冉冉不绝。相传此泉颇具灵性,幼饮之则聪明伶俐;壮饮之则勇猛刚强;妇饮之则肤滑体美;老饮之则健康长寿,故饮者多接踵而至,热闹山前。</h3><h3> 我们在上虞师范学习期间,也常去龙山, 龙山之行,在于游名川,品甘泉,览奇景。</h3> <h3> 春晖中学位于上虞,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得到民营资本家陈春澜先生的资助而创办。早期的春晖中学,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一代代先辈为"一洗从来之积弊",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为今日的春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奠定了坚实的名校基石,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周末我们也去春晖中学游玩,欣赏这江南名校的景色。</h3> <h3></h3><h3> 在上虞师范求学,周末我们也去过寻访过英台故里,英台故里祝家庄地处上虞市中部丰惠镇西北,是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h3><h3> 梁祝求学上杭城,我们求学上虞城。想想也觉得好笑。</h3> <h3> 在上虞师范学习的两年,是开心的两年。虽然生活清苦,但通过上虞师范的两年学习,总算拿回了一张就业的敲门砖,我们从农村户口变为城镇居民户口,从民办教师变为公办教师,从此再也不用考虑提心吊胆被精简,从此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当一名国家公办教师。</h3><h3> </h3><h3> 2014年9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