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步行大串联

赵洪克

<p> </p><p> 2019年9月,我们七位好友从北京飞坦桑尼亚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不幸途中老伴患肺栓塞急病不得不中断徒步旅行返京,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恢复健康。痛定思痛,我们决定今后不再去高海拔山区徒步,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量力而行吧!11月北京马拉松期间见到了广州跑马帮朋友,他们是我心中久仰的英雄,旅友胡少不仅在国内外跑马,又开始玩铁人三项运动,他建议我参加此项活动,其实这也是我多年的梦想之一。12月重新学练自由泳、蝶泳并基本掌握要领,飞速𣈱游,让我信心倍增。今年1-2月疫情宅家,除了在室内健身外,每天下午去凉水河公园骑车,从15公里到30公里,上上下下弯弯曲曲的自行车专用道上尽显风采。3月中旬,终于决定挑战我最弱的体育项目-跑步,重新阅读相关书籍,反复观看视频节目,先订个小目标:慢跑5公里。3月16日第一次在亦庄企业文化东园田径场上快走与慢跑交替4公里(10圈),感觉良好。老友川悦俱乐部袁总热情鼓励我并拉我入活力趣跑群,终于又找到了组织,几十名跑步爱好者每天在线上晒跑步成绩,交流跑步技术,畅谈跑步的乐趣,抒发人生的感悟,令人愉悦。17日袁总在群里让我给大家讲讲几十年前步行大串联的情景,想想近10年的徒步和现今的跑步,也真是个值得回忆的故事。</p><p><br></p> <p>2020年春天骑行在北京凉水河畔</p> <p>  2013年5月,我与老伴参加北京汽车目标俱乐部组织的西藏自驾游,驱车1.3万公里,旅行1个月。2014年初,西藏自驾友推荐我参加非凡俱乐部戈壁挑战赛活动,2月我第一次参加非凡周六京郊越野徒步,五彩浅山十几公里的爬山,认识了袁总、杨娇、格桑一朵、陈春艳等。4月我参加完罗布泊无人区穿越自驾游后,与老伴在敦煌集合参加戈壁沙漠越野挑战赛,茫茫戈壁,烈日炎炎,荆棘丛生,120公里的4天4夜徒步,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与体力。我和老伴坚持走完全程,第三天挑战赛走了近10小时,获得第30名的好成绩,我们所在的四班夺取了总成绩冠军!庆功会上,我在发表感言时突然想起了近五十年前,1966年初冬我与老伴步行大串联的一幕,那也是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练的经历啊!</p> <p>2014.4.26-5.1,参加非凡足迹甘肃瓜州戈壁荒漠越野活动</p> <p>黄土高原逞英豪</p> <p>英雄四班,勇夺第一!</p> <p>  1966年春天,我年满19岁,正在就读东北师大附中高中三年级,全力以赴准备高考。6月中央决定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全校师生停课闹革命,校内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校外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1966.8.18 毛主席天安门广场检阅首都百万红卫兵, 吹响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大串联号角。8 月下旬一天傍晚, 我与上千名红卫兵冲进长春火车站,在车厢联接处站了 十几个小时,第二天下午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正值文 革初期,北京各大学校园内到处是大字报的海洋,内容 五花八门,涉及中央领导人的小道消息极多,让我这来 自长春的高中生大开眼界。8 月 31 日,清晨集合去天 安门广场随同几十万红卫兵接受毛主席检阅,一时喇叭 声震耳欲聋,人潮涌动,"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口号 声不断响起,我没有看见毛主席乘坐的检阅车,散场后, 只见一堆堆散落的鞋子留在广场。9 月初回到长春后,我 和同班同学刘玉光又搭火车,一心想去中国工业的领军 企业-大庆油田看看,无奈火车开到萨尔图后禁止红卫 兵下车串联,当时大庆油田还处于半保密状态,我们只 好扫兴而归。10 月,学校冷冷清清,大部分学生都外出 串联了。11 月初,我在学校护校无聊,和刘玉光 商量后决定去全国第二大文革热点城市上海串联。到上 海后,我们被安排住进上海第二医学院,发现上海各大学的伙食配餐真好,早餐就有小笼包,油条,豆浆,稀 饭,汤圆⋯太丰盛了!第一次走在南京路繁华的商业街上, 第一次看见静静流淌的黄埔江,一个个沿江矗立的二十 世纪初建设的外国风格的高楼大厦,黑脏的苏州河,狭 窄的弄堂,空中飘乱的衣服,早上刷洗木马桶的咚咚声,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现代而又市井的大都市交响曲。</p><p> 从广 播中知道红卫兵已开始步行串联,走红军长征之路,朝 拜各个时期的革命圣地。我们决定搭火车去南昌,在南昌我们住在当年八一起义指挥部所在地子固路小学,一座旧式二层木结构建筑。南昌市区规模不大,街道窄小,小商铺林立,参观过八一 起义纪念馆后,我们逛商业区找到一家铁匠店,买了一把护身刀,去红卫兵接待站领了一张南昌至井冈山的简易地图和一袋馒头。第二天清晨,开 启了步行串联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朝圣之路。一路上有几十支打着红旗穿着绿军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长征队伍行进,只有我们俩个散兵自由自在地行走。每个公社设有红卫兵接待站,免费用餐和住宿,真有当年红军长征吃的“红米饭,南瓜汤”,米饭又硬又糙又散,瓜菜汤无油无味,但能保证填宝肚子。南昌至井岗山距离800 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大约走上80里,整整十昼夜,烈日下或行走于尘土飞扬的县级公路,或行走在水田小路,一天由于地图标记有误,黑夜中 我们仍穿梭于高山陡壁公路,四周一片漆黑,为了壮胆,我们高唱文革红歌,晚上9点才赶到接待站休息。江西境内平原到处是红土地,树木稀少,老百姓生活清贫,偶尔见到有人卖青绿色的小柑橘,甜酸适口,一角线一斤,这也是我们一路上吃的唯一水果零食。第六天到了吉安县城,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老城,集贸市场热闹繁杂。过了吉安就进入了半山区,山上竹林茂密,灌木丛生,山路崎岖,每日体力消耗很大,幸好年轻,坚持前行。第十天,翻过陡峭的天险黄洋界,终于到达当年红色苏维埃政府 旧址地茨坪,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 之地,参观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历史课上学习过的红军井岗山武装斗争场面历历 在目。后乘大巴至萍乡,转火车达湘潭,参观朝拜毛主 席故乡,再到长沙,参见毛主席读书的湖南师范旧址,游览秋冬岳麓 山,爱晚亭,橘子洲头,湘江等名胜古迹。12 月,中央 通知停止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就地闹革命,我们打消了 去广州的念头,再则,我们口袋里已分文全无,赶快狼狈返长春。</p> <p>南昌-井岗山地图</p> <p>左一我,左三刘玉光(我初中高中六年同班同学,六年学习委员学霸也。退休前青岛海洋大学海归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海洋遥感专家)</p> <p>  我的老伴当年与我是同年级不同班的同学,那个时候不同班的男女生之间从不交往,仅混个脸熟。1966年10月末,大连海运学院红卫兵开创徒步去北京革命大串联的先河,人民日报发表支持社论《红卫兵不怕远征难》,全国掀起红卫兵徒步大串联高潮。12月初,学校多个红卫兵长征队先后从长春出发步行北京,老伴所在的长征队共有从初中到高中跨年级跨班级的男女生20多人,12月6日在学校大门口列队举红旗,挥红书,宣誓后启程。长春距北京1000多公里,沿途经过四平,开原,铁岭,沈阳,锦州,锦西(现葫芦岛),绥中,山海关,秦皇岛,唐山,天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东北冬天的天气十分寒冷,经常风雪交加,寒风凛冽,男女生一律身穿棉衣棉裤,头戴棉帽,毛线围脖,手戴棉手套,脚穿棉胶鞋,每个人都打上绑腿,即防风保暖又保护肌肉。身强力壮的几个男生组成先遣队,每天提早到当晚休息的红卫兵接待站安排食宿,其余队员自由组合,分散徒步,快慢不一,晚上到接待站集合。东北的伙食也是大锅饭,主食高粮米,玉米碴子粥,玉米面饼子,白菜罗卜土豆烂饨,咸菜,能吃上一顿豆腐粉条算改善生活了。夜晚睡大通铺火炕,炕头热炕尾凉,戴着帽子睡的香。红卫兵们充满着革命理想与激情,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不顾白天徒步的疲劳,晚上给农村老乡唱红歌,跳劲舞,用自制的幻灯机播放文化大革命的幻灯片。昏暗的油灯下,大家相互挑脚上磨起的血泡,按摩酸痛的肌肉,昏昏入睡。吉林至辽宁一带为东北平原,辽阔的大地被冰雪覆盖,公路平坦,辽河、大凌河千里冰封,队员们踏冰穿越,脚下冰裂声阵阵传响,令人心惊胆战。走过锦州来到金城,长征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工业学大庆!全体人员进造纸厂劳动20天,与工人阶级同吃同住同劳动。1月中旬长征队继续向北京进发,进入河北境内,天气转暖,吃到了香甜可口的大柿子和炒栗子,每个人脸上都露岀了轻松的笑容。山海关城楼前,老伴与好友虹、敏合影留念,英姿飒爽,令人赞叹!2月春节前夕,长征队终于抵达北京,历时2个多月,行走1000多公里,完成了徒步大串联的壮举。第二天,长征队来到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前合影留念,一张一生中最珍贵的照片。</p><p><br></p> <p>长春-北京地图</p> <p>右:老伴,山海关城楼前英姿飒爽</p> <p>1967.2,长征队在天安门广场前合影留念</p> <p>结语</p><p> 徒步大串联,一代人的特殊经历。那是一个青春激情四射的年代,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个愚昧的年代。老三届(统指1966-1968年在校的初高中六届学生,后绝大多数人去农村插队落户)人是新中国的同龄人,生在红旗下,长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自视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接班人。文革中,高举造反有理大旗,誓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他们心怀理想,充满激情,立志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精神进行徒步大串联。那时候中国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红卫兵们一身粗衣,一个水壶,一个小跨包,吃粗粮,喝白水,以每天40~50公里的速度行进,几个月,千公里,全靠理想与意志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一个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壮举。这十几年,我和老伴退休后也参加多次高山越野徒步,从国内的虎跳峡徒步,哈巴雪山攀爬,雨崩村的行走到尼泊尔ABC与EBC高山徒步,非洲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登峰,我们的装备比50年前强了不知多少倍,防风防雨衣裤,登山靴,护目镜,登山杖,手机,步话机,还有专业向导、管理服务人员陪同,今非昔比。但是,共同点是我们都热爱生活,满怀激情,挑战自我,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p><p>今天我和老伴都已是七旬老人,过着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几十年养成的酷爱体育运动(游泳、网球、徒步、排球、健身、骑行、划船等)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没有一切,这真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p><p> 让我们永不放弃,继续前行!</p> <p>七十年代在长春南湖划船</p> <p>2013.5,西藏珠峰脚下合影留念</p> <p>2018夏,长春公园内跑步</p> <p>2019.9,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攀登中</p> <p>2015.5,大五台山徒步</p> <p>2018.11,北京野长城徒步</p> <p>2018.1,香港麦里浩径百公里徒步</p> <p>2019.3,与母校校友气排球队一起训练</p> <p>2018.11,南极南大洋中游泳</p> <p>2015.6,新西兰皇后镇湖上划独木舟</p> <p>南极,南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