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汉人的“不服周”

荷风

<p>  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陡然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武汉这座城市。2020年1月23日,这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史无前例地宣布全市封城。</p> <p> 封一城,救一国!</p><p><br></p><p> 这座于不期然之中成为英雄的城市此后的五十多天里,受到了各地人们的超常注视:</p><p> 人们在每天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疫情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武汉每天的疫情报告数字和发展态势;</p><p> 大家一起为这座城市爆发的大批患者的病痛而难过,为治愈者出院而欢愉,更为当地和各地驰援的一线医护人员的艰辛工作和搏命付出而感动;</p><p> 许多的人熬着夜看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还有一些人把读女作家的武汉日记作为每天的念想……</p> <p>  五十多天的封城抗疫,让众多个性鲜明的武汉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们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他们在艰难时刻表现出的硬朗态度和乐观精神,让关注的人们感受到了武汉人那种看起来有些倔强,但是敢于担当、不肯服输的“汉子”和“女汉子”的那股率性。这,就是武汉人惯常说的“不服周(zūo)”。</p> <p><br></p><p> 武汉人为什么总爱说“不服周”呢?据说这话的来源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人不服周”的典故。</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武汉在古代属楚国地界,早在商朝时期,楚国已是南方一个强大的部落。</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至商朝末年,由于国力大衰,礼崩乐坏。西北崛起的周文王乘机号召各部落共同伐商。楚国的开创者熊绎也响应了周文王的号令,带领楚国参加了周灭商之战,为建立周朝立下了犬马功劳。</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得到天下的周天子,在论功行赏分封诸侯之时,对姬姓宗亲头领及至有功部落都封以“公侯伯子男”中侯、伯以上的爵位,只封了楚国一个较低的“子爵”。在出席诸侯盟会时,作为楚国诸侯的熊绎,还被大臣安排去看守火炬。熊绎心中不服,非常生气,不仅是因为楚国功勋显赫,而且自己的爷爷当年还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呢!&nbsp;心中怨恨周天子对楚国实在太不公道了!</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自此以后,双方心存芥蒂,名为君臣关系,实际上楚人并不服周。在熊绎的带领下,楚人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楚国在南方的实力更加强大起来。</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公元前996年,周昭王即位后想扩大周朝版图,力图要消除南方的楚国这个大隐患。据史料记载,周昭王三次出兵伐楚,但均未成功,“丧六师于汉”,损失惨重。最后一次,勇猛顽强的楚人几乎将周天子全军覆灭,周昭王自己也溺汉水而亡。</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此后,周朝天子再也不敢直接攻打楚国,但暗中扶持了楚国旁边的申、邓、息三个小国家,以制衡楚国,结果这三小国也先后被楚国一一吞并了。</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周朝东迁后,楚国还敲山震虎,攻打周天子的近亲郑国,而且自立“楚王”,明示天下,“楚人不服周”!</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整个周朝时期,也只有楚国不畏强者,敢于跟实力强大的周朝天子挑战。从此,“不服周”也渐渐成为楚人不服输时的口头禅。</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再往后,秦国后发制人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楚国人仍然不服,发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至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率师西进入关,捉拿秦王子婴,至秦朝灭亡。</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两千多年后的1911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并精心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为了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师,国民革命军在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掀起了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由此掀翻了秦朝以来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帝国。</b></p><p><br></p> <p><br></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不仅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武汉还曾发生过“热死”日本侵略军的史实。众所周知,武汉是著名的“四大火炉”之首,夏天的气候跟当地人的脾气一样火爆,尤其在6月底至8月初,气温往往超过40摄氏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打响时,正值武汉炎热的夏季,战场上的气温也居高不下,入侵武汉的日军联队,有一半的人因为高温中暑或者掉队!据统计,在武汉的夏天里热死掉的日本人,比国军干掉的还要多!</b></p> <p>  这样一座能把日本人“热死”的城市,你服不服?</p><p><br></p><p> 时代在变,武汉人“不服周”的倔强脾气未改。</p><p><br></p><p> 在如今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战争中,我们又看到了直率、硬气的武汉人的坚强和不服输,在艰难困境中奋力前行。</p><p><br></p><p> 35岁的“吹哨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被“训诫”后依然全身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即使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躺在病床上的他仍表示:“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p> <p><br></p><p>“疫情上报第一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继先,面对特殊疫情坚持上报绝不隐瞒,“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p> <p><br></p><p>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顶着“制造恐慌、干扰大局”的压力,坚持强烈建议以CT影像作为诊断的依据,最终被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p> <p><br></p><p>30出头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大年夜有家不回睡仓库,冒着感染风险,自发组织志愿者车队在最艰苦的时候每日为危重病人最多的金银潭医院运送数以万计的盒饭、生活物品,被戏称为金银潭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中心”;</p> <p><br></p><p>武汉市某社区的网格员丰枫,每天为数百户居民购买重症慢性病药物,奔波于街道和医院、药店,成为身上挂满药袋的“人体运药车”。</p> <p><br></p><p>90岁的“硬核奶奶”徐美武在医院走廊上独守64岁患病的儿子,在送儿子进ICU前,她用颤抖的手在纸片上写下娟秀的叮嘱:“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p> <p><br></p><p>正月初三的晚上8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市多个小区的居民自发组织,在家中、在阳台上合唱国歌,高喊“武汉加油!”不屈的呐喊声声,高亢有力,鼓舞一颗颗坚守的心。</p> <p><br></p><p>武汉,就是这样一座不向艰难困苦低头,“不服周”的城市!</p><p><br></p><p>“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如今的武汉,有中央举全国之力的鼎力支持,有来自30多个省市自治区医疗团队的携手相助,有最高领导亲临巡视的暖心鼓舞,更有武汉人自身的不屈不饶和顽强战斗,相信武汉必定会战胜疫情,赢得胜利!</p><p><br></p> <p><br></p><p>“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疫情的阴霾正在人们的合力驱赶下逐渐消褪,英雄美丽的武汉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