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认识人民币只靠课堂上老师讲解,孩子们很难掌握好,所以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景,需要依托具体实物来认识,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我特意设计了本次实践活动作业――让孩子们戴上口罩,做好防护,走进超市,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价格。在调查中让孩子认识价格标签上的价格并知道所表示的含义,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知道“应付的钱”、“找回的钱”、“贵”、“便宜”等在购物中的常用语。真正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找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p> <p>实践活动一</p> <p>实践活动二</p> <p>孩子们走进超市,调查记录物品的价格。</p> <p>边看边记录,记忆更深刻。</p> <p>说一说,认一认价格标签的价格所表示的含义。</p> <p>亲自体验购物过程。</p> <p>先算一算所选物品一共应付多少钱?</p> <p>小小商店有有模有样,摆好商品,贴好价格,每一个环节都亲自体验。</p> <p>与家长玩模拟购物游戏,过一次当“售货员”的瘾。只看不做,印象浅,还需要与家长做亲子游戏,在购物游戏中学习理解“应付的钱”、“找回的钱”、“还剩的钱”、“贵”、“便宜”等常用语,在玩中学,效果更好!</p> <p>孩子们的调查记录表完成的也特别认真,加油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p> <p>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亲自调查,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亲身经历购物过程,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有用的数学。与家长的亲子购物游戏,又增强了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也由此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这样得来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弥补了课堂上的短板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