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留影——高架篇

志明兄

<p>每当驾车行驶于高架,或飞驰于高速,或跨越大桥穿越隧道,或徜徉于外滩滨江,或乘坐地铁来往于城市各处,就想起沸腾的年代,重现轮下足下曾经的热火朝天建设场面。想到工程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决策争议;规划者的超前意识和深谋远虑;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智慧展示;建设者的忘我精神和风雨兼程。20多年过去了,如今,上海已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发展目标,迈向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五个中心”的世界卓越城市进程。我们的交通出行由“行路难”也变得便捷快速通畅和四通八达,这都无不由当年“地上地下互动,浦东浦西相连,市区郊区联通”的立体交通网架规划的支撑和保障。今天,翻阅当年采访于百千个建设工地,为上海的留影,写下的留影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怎不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喝彩!</p> <p>1993年10月25日,南北高架在成都路苏州河畔打下第一根桩,启动了自内环高架竣工后又一高架的建设。</p> <p>内环线高架,成为上海“申”字型快速路网建设的首笔。</p> <p>高架建设正酣。从龙华机场登上直升机,5分钟抵达黄浦江畔南北高架上空,预留的卢浦大桥连接段清晰可见。</p> <p>不久,南北高架与内环线互通立交已见规模。</p> <p>1994年,内环高架竣工通车庆典在中山南二路的万体馆段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场庆贺。</p> <p>通车典礼后,驱车观光全线48公里,市区景色尽收眼底。</p> <p>内环线浦东段的通车,引来黄菊市长等领导的祝贺。</p> <p>南北高架与延安高架34米高四层互通式交汇立交昼夜施工,成为当时最高处的建设工程。</p> <p>1993年,在市中心开辟一条东西向延安路高架是决策者反复斟酌和颇有争议的工程。在设计现场,见证了工程专家邵理中向华建敏常务副市长介绍的2套走向设计方案。</p> <p>徐匡迪市长多次在现场听取工程专家的不同意见,探讨优化方案。</p><p><br></p> <p>延安路高架西段建设,马不停蹄日夜施工</p> <p>延安路高架中段是全线最后连接的一段。照片左下角正是那时黄浦区才建了2年的文化工程——首屈一指的区属图书馆,无奈定向爆破,为工程建设让道。这3张同角度留影,记录了这条高架建设的足迹。</p> <p>延安高架东段外滩90度弯处,曾经成为亚洲第一弯——车看浦江最佳处。</p> <p>当年在浦东陆家嘴正大广场顶楼的留影,亚洲一弯今已不再。</p> <p>真北路立交工程犹如彩虹飞跨</p> <p>每项重大工程竣工庆典如此隆重</p> <p>1997年,在真北路高架立交下,司徒汉李双江廖昌永关牧村孙美娜叶惠贤等文艺工作者与建设者同台放歌,讴歌上海市政建设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