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激越》之七 平淡流年相濡以沫

大发哥

<p>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说到我的恋爱婚姻故事,可能会引起许多朋友的关注,不管是熟悉我或者不太熟悉我的朋友,一定都想听一听,尤其是对我比较关注的女士,可能更想窥视一下其中的秘密。其实,我的恋爱婚姻比较简单,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只有相濡以沫的平淡。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恋爱和婚姻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恋爱观,不同的恋爱观,导致了不同的婚姻结果。我有过初恋的欢乐与悲伤,也有一见钟情、喜结良缘的幸福。 </p><p> 1979年底,我到军区后勤部机关工作的时候,只有23岁,是后勤部机关年龄最小的排级干部,英俊潇洒,风华正茂,在后勤部机关可以算得上是个帅小伙,也是许多媒人关注的对象。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社会风气比较好,老百姓淳朴善良,对当兵的普遍比较尊崇和爱戴,军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加之部队工资待遇比较好,想找一个漂亮对象不是什么难事。那时候,一个排级干部月薪52元,比我在黑龙江农场当工人的时候,月工资23元高出两倍多。因此,许多年轻漂亮的姑娘都喜欢找军人,都以嫁给军人而炫耀,而自豪。</p><p> 到机关工作没有不久,许多老同志主动给我介绍对象,有的是部队首长的女儿儿,有的是地方领导的女儿,有的则是亲朋好友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提亲的事,我都以工作忙,刚刚到机关为由,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没有跟任何一个女孩去约会。有一次,领导找我谈工作,顺便问我有没有对象,我说有一个。他问我,在哪里工作?是做什么的?我说是绥化52野战医院的一个志愿兵护士,是我离开老部队后,才建立的朋友关系。领导当时就批评我说,你是一个干部,怎么能跟战士谈对象呢?你不知道部队的规定吗?没等我吭声,接着又说,你抓紧时间把这事处理好,不要耽误人家的个人大事。你的个人问题由组织给你安排。我点点头,低声地说,好,听从组织安排。</p><p> 回到办公室后,我坐在那儿有点犯愁,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好。跟她建立关系,是我主动提出来的,尽管那时我也是个战士,但人家也非常愿意。现在,我刚刚提干就提出分手,人家能愿意吗?再说,都相处一年多了,虽然没有机会见面,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深厚、很真诚的。现在提出分手,让我左右为难。过了一段时间,领导问我,对象的事处理好了吗?我说还没有,领导又催促说,抓紧时间,不要再拖啦!我一看这架势,不跟她分手看来是不行啦!那天晚上,我怀着痛苦的心情,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说明了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述说了我内心中的苦衷、愧疚和无奈,希望她理解和原谅我。没过几天,我接到她的回信,大概有七八页纸,字里行间充满了痛苦和悲伤,每页纸都被泪水浸泡。她回顾了我们相识相爱的美好时光,同时也用犀利的语言鞭笞着我的身心。尽管如此,她依旧知情达理,在信中说,尽管我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悔恨,但我还是理解你,支持你,不会怨恨你,不会难为你。再见吧!曾经爱过你的人!看着悲伤和痛苦的信,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这是一个痛苦的夜晚,是一个难以忘记而又自责的夜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铭刻在我的心里,让我一生都感到愧疚。宋代秦观的诗句,深情地表达了我内心感受: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p><p> 事已至此,人生之路还要继续走。事情过后,我慢慢调整心情,安慰自我,逐渐走出痛苦的漩涡,恢复了往日的心态。几个月之后,领导跟我说,有位副部长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晚上6点,你到部长家里相亲。饭后,我来到部长家。一进屋,看见一位穿着紫色带白点衣服,扎着白色围巾的女士,端庄地坐在椅子上,看上去有些腼腆和羞涩。部长给我们相互介绍了一下,让我们好好聊一聊,说完他就出去了。之后,我们进行了简单交流,大概有十几分钟时间就结束了。过了两三天,首长夫人问我怎么样?我说,还可以,处处看吧。夫人接着说,人家可是挺满意的,你们好好处处吧。过了半个多月,我们开始约会,慢慢建立了恋爱关系。</p><p> 记得第一次约会的时候,是一个晚上,夜色朦胧,天上飘着洁白的雪花,我们肩并着肩,漫步在中山公园的小道上,边走边聊,偶尔相互看一眼,爱情的火花渐渐升起。以后我们经常约会,有时候去逛逛公园,看看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感情渐渐加深。明人不做暗事。有一次,我很郑重的跟她说,我以前处过一个女朋友,因为部队规定,不允许干部和战士谈恋爱,所以就分手了,你不会介意吧?她说,这很正常,不算啥事。之后,我又对她讲,我家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不好,比较贫穷,希望你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她爽快回答说,这些我都不在乎,我看中的是人,而不是金银财宝。你能跟我说这些,说明你是一个诚实人,有担当的人。她的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让我充满了自信。</p><p> 相处了三四个月后,她请我去家里吃饭,当时我明白是啥意思,是让未来的岳父岳母大人,想看看这个未来的女婿到底咋样?星期天下午,我如约而至。她家住在海口街,离和平广场和南湖公园比较近。她家住的是日伪时期建造的独栋小洋楼,楼内住有两三户人家。门口有两棵造型别致的黑松,看上去很美。进屋后,两位老人和姐姐弟弟对我都很热情,并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两位老人很慈祥,祖籍是南京人,父亲是国家物资部沈阳储备公司的干部,母亲是中国船舶总公司沈阳办事处的工人。姐姐在化工厂工作,弟弟是电缆厂技术员,家庭条件还不错。南方人不太会喝酒,我虽然能酒,但初次见面没好意思多喝,只喝点红酒和啤酒。从家人的表情和言谈上看,他们对我还比较满意。</p><p> 1982年8月1日,我们领取了结婚证书。那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买不起订婚戒指,只能省吃俭用,给她买了一只170块钱的日本双狮牌女士坤表,作为订婚礼物。部首长对我很关心,在新华广场家属院,给我找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我又花了80元钱买了一张床、写字台和大衣柜。这些家具本来是给一位首长定做的,因质量问题不要了,才处理给我。机关同事给我们送了被罩床单枕套枕巾等礼物,我家给做了四床被褥,这些就是结婚时的全部家当。10月2日,部首长和机关干部为我们举办婚礼,两位干部陪我去接新娘,那天她穿了一套浅灰色西装,在几位女同学陪伴下,一起走到新华广场家属院。这时,鞭炮齐鸣,欢声满天,场面非常热烈。部首长新婚致辞后,大家参观新房,三桌婚宴摆在同事家里,没有山珍海味,全是大众菜。饭菜虽然简单,但味道有佳,掌勺的是李文祥厨师,那时他还是个战士,后来在军队和国家举办的烹饪大赛中,多次拿到第一名,成了军地赫赫有名的烹饪大师。</p><p> 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虽然结婚成家,但我们的精力依然放在工作上,在各自的岗位上比翼双飞。她79年插队回来后做出纳工作,白天上班,晚上补课,先考高中,后读电大。我参加军区自修大学,既是学员又是班长,既要自学又要服务,工作学习压力非常大。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努力,她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又获得大专文凭。我也如愿以偿,拿到辽宁大学颁发毕业证书。我所在的学员班受到军区通报表彰,受到李德生司令员表扬,部领导还在表彰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过去的三年,是我辛勤付出的三年,也是我得到丰厚回报的三年。</p><p> 正当工作如日中天的时候,部首长找我谈话说,考虑你还很年轻,要想继续发展,不懂业务不行,经部党委研究,决定让你上军校深造。1986年7月,我肩负着首长重托,抱着远大梦想,以作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这时,我的女儿刚刚两岁,所有担子都落在夫人肩上,但她没有怨言,鼓励支持我进军校深造。1986年8月28日,我离开沈阳,登上进京的列车,来到全军后勤最高学府——后勤学院,开始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p><p><br></p><p> 大发哥</p><p> 2020年3月21日凌晨四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