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教育】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网络课堂八年级音乐——《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刘乔莎sa.

<p><br></p><p> 舒伯特的一生比较贫困,过着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家生活。他向往自由,但生活环境十分窘迫,因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是不满。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也表现着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愤慨。</p> <p><br></p><p> 舒伯特与舒巴尔特有着相同的遭遇,1817年,当舒伯特读到舒巴尔特的诗歌时,颇有感触,很快就创作了艺术歌曲《鳟鱼》。 1819年,舒伯特受朋友之邀,以变奏曲的形式,运用《鳟鱼》的曲调创作了同样经典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p> <p>诗人:舒巴尔特</p> <p><br></p><p><br></p><p>【创作背景】</p><p> </p><p><br></p><p> 舒伯特所创作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p><p><br></p><p>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p> <p><br></p><p> 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p><p><br></p><p>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p> <p>《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钢琴:巴伦博伊姆)</p> <p><br></p><p>【赏析】</p><p> </p><p><br></p><p> 这部作品是一部寓意深刻、抨击现实的作品。它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小故事,反映出了当时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p><p><br></p><p>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多种变奏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虚诈和邪恶所害。</p> <p><br></p><p>全曲曲式结构为:</p><p><br></p><p>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结束段</p> <p><br></p><p>1、主题</p><p><br></p><p> 主奏乐器是小提琴,速度稍快,乐曲的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音乐形象。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p> <p><br></p><p>2、变奏一</p><p><br></p><p> 在主题的基础上,变奏一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呢?</p><p> </p><p><br></p><p> 音乐主题由钢琴演奏,在高八度的位置呈现。节奏上略有变化,同时在旋律上做了一些装饰,演奏的和弦分解音以每半拍一个三连音的形态做回旋式进行。</p><p><br></p><p> 通过变换主奏乐器、变换音区、旋律加花等变奏手法来塑造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音乐形象。</p> <p><br></p><p>3、变奏二</p><p><br></p><p> 音乐主题由中提琴在中低音区奏出,钢琴做卡农式的呼应,小提琴以每半拍一个三连音的方式奏副旋律,从而使这个变奏显得更加欢快活泼。</p><p><br></p><p> 运用了变换主奏乐器、变换音区、变换伴奏织体这些变奏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音乐形象。</p> <p><br></p><p>4、变奏三</p><p><br></p><p> 音乐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奏出,明显地变化了音区。除主旋律声部变化到了低音区之外,织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钢琴以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做上下翻动的副旋律运行;小提琴和中提琴则以“痉挛性”的齐奏予以伴奏。</p><p><br></p><p> 通过变换主奏乐器、变换音区、变换伴奏织体三种主要的变奏手法,使乐曲给人以一种激动、不详的感觉,音乐形象是焦虑不安。</p> <p><br></p><p>5、变奏四</p><p><br></p><p> 音乐主题由D大调转为d小调,旋律、节奏、和声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力度上,变奏四的开端用了“ff”的强音,并由弦乐、钢琴进行先同时、后交错的卡农式演奏。</p><p><br></p><p> 通过变换主奏乐器、变换力度、变换调性的变奏手法,使人联想到渔夫搅浑了河水,最终,小鳟鱼遭遇了不幸。</p> <p><br></p><p>6、变奏五</p><p><br></p><p> 当小鳟鱼遭遇了不幸之后,音乐有了什么变化?</p><p><br></p><p> 音乐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音调,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与力度均发生了变化。</p><p><br></p><p> 通过变换主奏乐器、变换速度和力度这些变奏手法来表现对小鳟鱼悲惨命运的怜悯和同情。</p> <p><br></p><p>7、结束段</p><p><br></p><p> 结束段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同时小提琴与钢琴交替演奏固定伴奏音型予以衬托,音乐又恢复到乐曲开始时的那种明快、无忧无虑的形象之中,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p><p><br></p><p> 尾声钢琴重复演奏结束段的固定伴奏音型,并在力度和速度上作渐慢、渐弱处理。乐曲突破常规的结束在调式的三音上,给聆听者带来很大的遐想空间。</p><p><br></p> <p>《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钢琴:郎朗)</p> <p><br></p><p>【变奏曲】</p><p><br></p><p>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在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之上,加以自由发挥的乐曲,可以在音区、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p><p><br></p><p> 这首《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就是由五个变奏组成的。我们把它称为:主题及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p> <p><br></p><p>【室内乐】</p><p><br></p><p> 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最初的室内乐是在贵族宫廷中由少数演奏者演奏的世俗性音乐。室内乐又称“重奏音乐”。</p><p><br></p><p> 这首《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属于钢琴五重奏。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p><p><br></p><p> 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p> <p>从左至右的乐器为:小提琴、中提琴、钢琴、低音提琴、大提琴</p> <p><br></p><p>【小结】</p><p><br></p><p> 故事的结局是:小鳟鱼遇害了。可是,在乐曲的尾声部分,音乐又再次回到了欢快地音乐情绪,这是为什么呢?</p><p><br></p><p> 舒伯特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愤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活泼的艺术形象歌颂了真、善、美。它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幸福必将到来!</p> <p><br></p><p> 是啊!生活总是欢乐和悲伤相伴,有一帆风顺,也有困难和挫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用乐观、积极、微笑的心态对待所遭遇的一切,始终铭记:“遇到的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和美好也必将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