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阳春三月,孩子们开学的时间还是未知。如果不是新冠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宝贝们早已应该是背着自己漂亮的书包、哼着自己爱唱的小曲、享着自己家人的呵护,徜徉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幸福于成长与求知之路。家有小宝贝,自要常收费,腰包主动掏,心甘不嫌贵。盼子女龙飞凤舞,望儿孙平安健康是每位家长坚守一生的梦与想!望着己经报过名马上就要上幼儿园的小孙女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思绪回到了一九七五年……</p><p><br></p> <p> 也许是没有空调的原故吧,四十多年前的天气印象里和现在的确不一样。冬天很冷,就像怀旧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经常是风雪刺骨。遇到晴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一群小伙伴靠着背风向阳的建筑“挤墙根”或“斗鸡”。夏天很热,象桑拿浴的干蒸房,最高兴的事情是妈妈发薄荷喉片或冰棍。姊妹五个中我是老大,当年刚进入本村学堂,三妹与弟弟还没有出生呢。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农民,既要参加生产劳动又要照顾多名子女,农村家庭里沉重的负担主要落在母亲身上,这在当时叫“一头沉”家庭。生活过得按現在的说法是“苦并快乐着”。</p><p><br></p> <p> 那时,我家离学校也就300来米远,尽管是刚上学,也是自行来回。当时正是中国人口的生育高峰,基本上每家孩子都多,全是散养型的,不可能像現在的宝贝们被照顾得这样精细。刚上学没几天的一个周六下午,放学后天阴得很,同学们都走前面回家了,自己贪玩慢腾腾的落在了后面。一阵风几个响雷带来了倾盆大雨,脚根不稳的自己跌跌爬爬往家赶,好不容易到了大街十字,离家没多远了,却发现妈妈给自己缝的小书包不见了,回头看看满街流淌的泥水,哪里还有自己书包的踪影,我呆在那里发愣。忽然头顶被人披上了一块塑料布,抬头望见了同样淋在雨里的妈妈。跑进妈妈的怀里,顿时泪水赛过了雨水,哽咽着告诉妈妈书包被雨水冲丢了。妈妈抱着我,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屁股,说只要宝贝没丢就好……</p><p> 不管过去还是現在,小孩子都是很少有记性的。丢了书包的自己在家里惶恐了一阵子,便什么都忘了,星期天照玩不误,直到周一上学时才发了愁,没有书包了怎么办?这时妈妈给自己拿来了一个刚逢好的新书包,里面的课本文具都有。走时妈妈还往书包里给自己塞了个热乎乎的煮鸡旦。</p><p> 現在妈妈给自己逢的书包早已又丢失在漫漫的岁月里了,甚至我已记不清它的样子,但它的影子却化作一道温馨的印记镌刻在脑海深处,件随着自己成长,日久弥新。</p><p><br></p> <p> 转眼间,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也已是儿孙满堂。人生如梭数十年,银丝瞬染母鬓间。子过天年无他望,但求天轮孝爹娘。再过两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提前祝妈妈、爸爸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