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温暖的童年时光里,我们都读过《琥珀》这样一篇课文。虽然时隔多年,但我们依然对一万年前那只小苍蝇和蜘蛛的故事记忆犹新,这美妙的阅读经历源于德国科普作家柏吉尔创作的科学童话——《乌拉波拉故事集》。在这个“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的孩子们也如期邂逅了属于他们童年时光里的科学童话,跟随《乌拉波拉故事集》中古怪的乌拉波拉博士展开了一场奇妙的阅读之旅。</p><p> 考虑到“居家学习”的特殊性,老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乌拉波拉故事集》电子书版本,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家展开阅读。</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阅读单”促阅读思考</span></p><p> 过去两周,学生徜徉于乌拉波拉博士讲述的科学童话世界,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也开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自然在阅读时发现教材中的《琥珀》改写自《乌拉波拉故事集》。因此,学生将《琥珀》中充满想象的“琥珀形成过程”与书中的其他故事联系起来,思维在科学知识与想象力中自由穿梭,最终呈现了一篇篇逻辑清晰的“阅读思考单”。</p><p> 以表格形式呈现的“阅读思考单”为学生搭建了梳理概括阅读内容的平台,给学生铺设了边阅读边思考的阶梯。</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手抄报”添阅读趣味</span></p><p> 在“阅读思考单”的启发下,学生一步一步将阅读的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从整体聚焦部分,把书中的科学故事展现为笔下缤纷多彩的“科学知识手抄报”。</p><p> 科学知识手抄报的创作,使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再次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p> 《乌拉波拉故事集》集聚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不仅让居家的小读者们收获了知识,还为他们的居家学习生活增添了趣味。“阅读思考单”和“《乌拉波拉》科学手抄报”的阅读活动,也使学生逐步向教研员指导的“做好三个读”靠拢,让“好书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