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颐和园西堤春晓

金虎

<p>阳春三月,万物复苏。2020年3月20日,我饶有情趣,再次前往西堤饱览一番。由于气候偏暖,从西门进入颐和园,眼前梦幻般的春意,在晨光映照下春意盎然。</p> <p>西堤的山桃花提前进入初花期。远远望去数百株白色及粉红色山桃次第绽放,与两岸夹道的绿柳相互映衬,将十里西堤装扮得一派春意盎然。形成一道美轮美奂缤纷的风景飘带。 </p> <p>抗击疫情,今年独有的“一道风景”😷</p> <p>颐和园,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建于清乾隆年间。在园林的建设期间,乾隆皇帝曾三下江南,这位儒雅风流、富有艺术造诣的帝王想必将江南的园林特色了然于胸,从而能够南景北建,在豪放和雄浑的北方景色之中融入南方景色的秀丽和婉约,让他自己可以在帝都就能很方便地欣赏到他心心念念的江南景色,也为后世留下了一处艺术瑰宝。西堤就是这种理念的典型代表。</p> <p>西堤六桥</p><p>西堤六桥指的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六座桥,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p> <p>西堤虽是当年乾隆皇帝仿西湖苏堤而建,但决不是一味的模仿。可以说乾隆只是借用了苏堤的理念。苏堤的修建,当年更注重的是水利的建设。而西堤的侧重点却是清漪园整体园林建设的一部分,更注重的是景观。</p> <p>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p> <p>如果说昆明湖北岸万寿山的佛香阁等建筑代表的是皇家园林气派,那么西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一道西堤,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民间创意情趣相结合的典范。</p> <p>镜桥</p><p>唐朝诗人李白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这就是镜桥名称的来源。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p> <p>西堤的景致是需要慢慢品的。品四季(春夏秋冬)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品四时(朝午夕夜)朝霞、午雪、夕阳、夜月。品四节(风雨雪雾)风桥、雨湖、雪亭、雾船。品四景(湖山塔桥) 湖光、山色、塔影、桥韵。四季不同,其实最美不过赏春花。</p> <p>徜徉在十里西堤,漫步远眺近观,眼观耳闻鼻嗅,极尽赏心悦目。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桥高水底,错落有致,远桥因水如彩虹,近桥为水而蛟龙,远眺近观,各有风韵。游西堤,如入景融画,画中景。景中画,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不可瞻前而不顾后,亦不可顾左而不顾右。无论晴日或者阴天,无论早晚,光照不一,精致各异。</p> <p>洛水女神降临在这里,记得曹植的一首《洛神赋》充满了遐想。</p> <p>《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p> <p>麻姑献寿~长寿女神更让人充满遐想😷</p><p>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p><p>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p><p><br></p><p>民间传说</p><p><br></p><p>麻姑献寿图</p><p>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人物。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麻秋因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她从小就向汉人学了一手好针线活,等到年龄稍大一点儿了就常为有钱人家做针线活。</p><p><br></p><p>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古时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与父亲一起尝尝鲜。</p><p><br></p><p>麻姑路过街上,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原来有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边上有几俱说:“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可是,大家只是说着,谁也没有拿出东西给老婆婆吃。那时兵荒马乱的,青壮年都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芜了,粮食很珍贵。麻姑看不过去,就从怀里拿出那只桃子,蹲下身来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来。周围的人也都啧啧地称赞麻姑。这时老婆婆开口说:“孩子,谢谢你,能不能给我喝点粥汤?”“好呀,我就回去帮您煮去。”麻姑看见老婆婆能开口说话很高兴,她把老婆婆扶到洞街的屋檐下坐着,自己三步并做两步地朝家里走去。</p><p><br></p><p>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父亲麻秋回到家,她把街上遇的情况告诉了父亲。没料到麻秋脸一沉地说道:“这种老家伙,饿死算了!你给她吃桃子,已经是她很大的福份了。我们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你竟敢自作主张煮粥给她,实在是不像话!”父亲不让麻姑为老婆婆送粥,并把她关进了后屋不许外出。</p><p><br></p><p>半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街的黄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听到前屋的父亲呼呼的酣睡声,就轻手轻脚地走出后屋,从锅里舀了一碗粥,快步来到街上,但街上除了狗吠声,哪儿还有老婆婆的踪影。麻姑很焦急,到处寻找老婆婆。月光下,只见原来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颗桃核留在那里,就拾了起来。这时父亲麻秋醒来了,发现女儿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遇见麻姑,就气急败坏地连推带搡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顿。</p><p><br></p><p>第二天晚上,昨天一夜没瞌眼的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老婆婆抚摸着麻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亏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东西,我吃了已经足够益寿延年了,你放心吧。”说着转身要离开。</p><p><br></p><p>麻姑噙着眼泪,受了委曲似的把头埋在老婆婆的怀里哭了。老婆婆安慰她说:“好孩子,别难过,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的。”说完就飘然而去了。麻姑在睡梦里哭醒了,细细品味着梦里的事情,觉得黄衣衫老婆婆很不一般。</p><p><br></p><p>早上起床,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大桃树。奇怪的是,这棵桃树每年正月里开花,三月里就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每年三月引来了许多人来看热闹。阴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麻姑就用桃子接济附近一些贫困饥饿的老年人。更奇怪的是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都养得很好,不仅能几天不吃饭不觉得饿,而且原来身上的小毛小病也治好了。集镇上的老年人见麻姑这样善良能干,私下都说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她是“麻姑献寿”。</p><p><br></p><p>石勒扩充地盘,征服了北方许多地方,自己做了赵王。麻秋也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被石勒封为征东将军,管辖包括自己原来住的这个集镇在内的一块地盘。麻秋衣锦还乡,大队人马前呼后扔,很威风,他所到之处,百姓们都纷纷给他让路。为了炫耀自己,他还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将军府。而她女儿麻姑却还和往常一样和邻里们相处在一起,一点样子没变。麻秋得知女儿情况很不满意,觉得丢了自己做大将军的面子。就派士兵砍倒了桃树,烧了原来的住房,硬逼着麻姑住进了将军府。</p><p><br></p><p>麻姑住在将军府,虽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小姐,但不能和邻里们来往,所以心里一点儿也不愉快。一次,她实在感到烦闷,就由丫环陪着,走出府外散散心,看见集镇周围在大兴土木。许多民工在辛苦地劳动着,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他就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回答说:“这是将军爷抓来的俘虏和拉来的劳工,集镇要筑城与外族人打仗。小姐你看,将军爷在那儿监工呢!” 顺着丫环指的方向,麻姑看见父亲正在用鞭子抽打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劳工,嘴里不住地喊“快!快!”</p><p><br></p><p>麻姑看不下去,急忙走向前去劝说:“爹爹,让这些人也能喘口气吧。”订秋没想到女儿会到这儿来管他的事,两眼一瞪没好气地说:“去,去!女孩儿家懂什么!”说罢再也不理麻姑了。</p><p><br></p><p>麻姑看见民工伤病很多,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常常瞒着父亲从将军府拿些药来给民工们医治,有时还为民工们缝补衣物。民工们知道她是麻秋的女儿,都不解地说:“将军爷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女儿?”麻姑得知民工们做夜班时间很长,一直要做到鸡叫才能休息,就再一次要求父亲多给民工一点休息时间,结果还是遭到父亲的训斥。麻姑明白要再去求父亲是无济于事的,就决定另想办法。</p><p><br></p><p>一天夜晚,四更天,麻姑就悄悄地起床了,来到鸡窝旁,轻轻地学公鸡叫:“喔,喔,喔——”鸡窝里的友鸡惊醒了,也昂着头,啼叫起来:“喔,喔,喔——”集镇上的其它雄鸡听见,都跟着啼叫起来。做夜班的民工们听见鸡叫,兴奋地大叫:“放工啦!”他们为能提早放工而高兴。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们没想到公鸡早啼是麻姑帮的忙。</p><p><br></p><p>公鸡提早啼叫引起了麻秋的怀疑,因为每次鸡叫都是从将军府周围开始的。于是,他派人暗中监视麻姑,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怀疑。麻秋很恼火,一定要惩治女儿,就叫人先把麻姑锁进闺房内。</p><p><br></p><p>麻姑被锁在闺房,想逃出去,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一扇窗户打开了,麻姑一看,竟是穿黄衣衫的老婆婆。老婆婆说:“孩子,我们又见面了,你和你父亲的缘份已尽,还是跟我走吧。”原来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是梨山老母,上次她吃了麻姑的桃子是普通桃子,留下的却是仙桃核,让麻姑去接济贫困老人。她觉得麻姑是位善良的姑娘,所以这次来解救她,并带她去修道成仙。</p> <p>练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p> <p>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p> <p>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传说的爱神,为掌管和平与喜乐的神仙,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p> <p>史湘云醉卧是红楼梦中最美的场景之一,醉卧的主人公就是史湘云,这件事情对刻画史湘云的性格特点有着点睛之笔。此时的湘云可爱,漂亮,是个纯真女子,而且憨厚可掬,让人产生一种怜爱之心。</p><p><br></p><p>  湘云和小姐妹们一起玩,大家行酒令,兴致很高,难免多喝了几杯。等到散席的时候,大家发现湘云这个小丫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以为她出去了一会就回来,所以一大群人在屋里左等右等也没盼到湘云这丫头回来。所以一群人便相拥着出来找寻史湘云的踪迹。大家都有点微醉,平儿就说早早收了吧,免得等湘云这丫头回来再是一阵猛灌,伤不起。探春不想扫了兴致就劝道,没事,我们悠着点喝忽悠忽悠就行了。</p><p><br></p><p>  这时走进来一个小丫头说找着湘云了,这姑娘在后花园的青石板上呼呼大睡呢。大家一听,立马来了兴致,纷纷笑着要去看看云丫头到底又闹出了什么笑话。一行人赶到后花园,发现湘云侧卧在青石板上,睡的很是香。旁边的芍药在风中飘落,散在史湘云的身上。脸上,头上,衣服上都是芍药的花瓣,花瓣映衬着湘云的衣服,画面实在太美。连她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上都被花埋了一半,更有蝴蝶蜜蜂相伴周边。醉酒的史湘云嘴里还念念有词,嘴里念叨着酒令。</p> <p>当你离开西堤而西望,自然景色更拓阔。西堤将园外玉泉山秀丽的西山山形与玉泉山的玉峰塔、妙高塔摄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使得园外之景和园内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典范。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昆明湖的项链,而堤上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的六桥,犹如项链上璀璨的钻石。</p> <p>这条项链随着四季四时的变化而变换着斑斓的色彩。西堤上有六座桥。从离北如意门最近的界湖桥开始,依次是豳风桥、玉带桥、镜桥、柳桥和练桥。六桥造型各异,除玉带桥余五桥都是亭桥。</p> <p>景明楼是南湖重要的景观建筑,仿元代赵孟頫的《画亭纳凉图》而建。两边湖水碧波荡漾,西侧荷塘景色秀美,真正体现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境界。</p><p>景明楼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均为两层歇山顶。前后临水,视野开阔,是当年帝后们游乐、观鱼、赏景的最佳景点之一。</p> <p>颐和园的园林景色,只一道西堤便如此精彩,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整个颐和园可见一斑。</p> <p>连日来,北京气候宜人,久憋在家“顽强抗疫”的朋友,面对颐和园的桃花依次绽放,长长的西堤被桃花装点成了一条桃花玉带,飘在昆明湖畔,还是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拍照赏景。</p> <p>摄影是源于生活,利用光影的艺术 。</p><p><br></p><p>需发现捕捉美的慧眼;</p><p><br></p><p>眼疾手快的敏捷点击;</p><p><br></p><p>情景交融的激情奔放;</p><p><br></p><p>一触即发的灵感驾驭,</p><p><br></p><p>定格好看的美丽瞬间。</p> <p>用心、用光影绘画的摄影,内容永远大于形式!</p> <p>中国🇨🇳加油!我爱你,伟大的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