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山与胭脂路

绿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江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胭脂路因胭脂山而得名。胭脂山地处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北,西起横街,东到棋盘街,南临民主路,北向粮道街与花园山相望,山体色赤如胭脂。传说观音菩萨赴王母娘娘蟠桃会路过此地,把妆奁盒打翻,胭脂泼出染红了山。想观音菩萨出家之人,再说观音菩萨是个男儿身,怎会涂脂抹粉呢?太悖理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过山上泥土确实嫣红细腻粘性强,小时常看见附近百姓在端午节取山上泥巴醃盐蛋和打泥炉,胭脂山白土塘有个泥炉厂就因此山泥土而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12年4月9日,孙中山应黎元洪邀请,偕廖仲恺、胡汉民、汪兆铭(汪精卫)、宋子文等由上海抵武昌,就是在胭脂山南麓静养楼(原盐法道衙署后花园)下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3年底,湖北省建设厅决定实施胭脂山开山筑路工程,1935年6月破土动工,9月开始炸断胭脂山,是年底路成竣工,取名胭脂路。当时此路南起抚院街(今民主路中段),北至粮道街,为武汉最早修建的水泥混凝土道路之一。日本侵佔武汉前,又在路两侧山体上修了简易防空洞,后被当街门面遮蔽,我们小伢都进去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胭脂路与民主路交叉口东侧是湖北巡抚衙署&nbsp;(俗称巡抚衙门)。清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官阶从二品,补子上应该绣的是锦鸡。清顺治年间,由湖北巡抚刘兆麟主持修建(他同时修建了阅马厂),正门(辕门)南开,门外设有照壁。署内门楼走道、大堂巡廊、江踏平台、十三贤圣堂等建筑高低错落,端庄宏伟。湖北巡抚署衙自建成后200余年间,先后有100余名湖北巡抚驻此办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据武昌期间,洪秀全曾在此居住,亲书"天朝殿"(东、南、北、翼王分别各住司门口一带的藩司、臬台、按察司、提学衙门)。1889年,谭继洵从甘&nbsp;肃调任湖北巡抚,其子谭嗣同从老家浏阳赶到此处迎接,并在此盘桓数日,游览武昌名胜,赋诗遣怀。&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04年、清廷取消湖北巡抚一职,由总督兼理,该处不再是巡抚官署。1908年,湖广总督赵尔巽主持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在湖北巡抚署衙开学,是为湖北法政学堂之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抚衙旧址被分解成粮店、土产、副食、日杂、餐饮大小门面,一直延续到1975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居民供粮大部份是包谷粉,大麦粉、三合粉,蚕豆等杂粮,每人毎月配以3一5斤大米,而且常&nbsp;常买不到。大米一到,该处粮店门前就排成长龙,我几次受大人差遣先去排队,有年雪天慌忙间摔倒在台阶上,疼得我龇牙咧嘴,捂着肐膝头半天动弹不了,幸而穿着棉衣皮肉摔青而没出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抚署北胭脂坪原是后花园,民国年建有几排或中或西式楼房,这里曾是湖北省政府招待所。1937年12月,蒋介石将杨虎城从贵阳诓骗去南昌,途经武昌,戴笠等官员陪同,当晚就是在此下榻。1938年,老蒋第二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在此蛰伏11个月,为老蒋捉刀,期间,陈为蒋起草了许多抗日的重要文告,如《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八一三告沦陷区民众书》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后,这里住有省民航局长、省民政厅长、还有省委主任、老红军。廿年前,偶从资料上看到一点线索,就去胭脂坪寻找陈布雷住过的房子和藏身防空洞。几次寻觅探究,终于发现当年防空㓊。当即写成巜陈布雷在武昌胭脂坪》载于长报,晚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胭脂路72号据说是清尚书张月卿的宅园遗址,因年老辞职还乡,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利用宅南小块空地造此园,并引用剑南诗意“得寸则寸,而不欲得寸进尺”,定名“寸园”。园内布局淡雅朴,栽有垂柳、梧桐、紫荆、腊梅、翠竹等,宅园小巧玲珑。有个小学鄢姓同学住在这里,因此去过好多次,印象却很模糊,只记得有些花木,八十年代拆建为楼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嘉庆年,湖北蕲水(今浠水,为民国元老孔庚所改)学子陈沆来武昌城应考,结交一批官绅学人,在胭脂山上结庐命名为"藏诗塢",成为文人诗酒唱和的雅集之所,陈沆在此写下十多首记叙当时情形及描绘脂脂山的诗。不久他蟾宫折桂,成为清朝兩百六十七年中湖北三个状元之一,放官四川、广东等地。其诗文影响后世,成为"一代文宗"。现山上早己无遗痕,只见房屋山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胭脂路北段的宜孝巷,是由古巷仪凤巷与孝子合称而来。仪凤巷大概出自巜尚书》"有凤来仪",无非赞人杰地灵之意。孝子巷名称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这里的有户敬重奉养父母的;另一说,此处原有孟宗庙。20世纪50年代,两巷合并称为宜孝巷,70年代末宜孝巷并入胭脂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宜孝巷有湖北省汉剧团,前身是群众剧团,驻武昌共和舞台(今黄鹤楼剧场)演出。五十年代新编古装戏《屈原》曾蜚誉中南五省。东湖行吟阁前屈原塑像就是以该团屈原主演者刘继鸣舞台形象设计的。团里有享誉汉剧界老一代艺人万仙霞、万盏灯、零牡丹、七岁红(时称“二万零七")。1966年秋,汉剧团成了红卫兵接待站。有天去汉剧团找人,正碰同屋阿姨和同事搀着一个捂着肚子呻吟、脸色刷白的串联学生。我跟着去了不远处的湖北中医附院急诊室,经医生检查问诊,原来他是河南人,没吃过大米,今天刚到武汉,吃了米饭胃就疼得难受,结果虚惊一场、险些酿成政治事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胭脂路与候補街交叉处有座正觉律寺,曾是武汉地区四大丛林之一,(汉传佛教有八宗,律宗戒律最严,所存寺庙禅宗最多),属于律宗佛寺。明代初建,初期规模不大,清雍正年间扩建,寺内沿中轴线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讲堂和花园,在中轴线两侧,还建有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云水堂和藏经阁等。此次扩建后,该寺成为武昌城内规模最大的佛寺。咸丰初年,该寺大部分建筑毁于太平军兵燹。同治年间,官府对正觉寺进行全面修复,然其规模大不如前,总督李翰章(李鸿章之胞兄)在寺内设湖北官书局,延请名家,亲往指导,所印经典古籍佛经舆地图册,雕刻精致,使湖北官书局成为全国四大书局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9年9月,湖北省佛教会正式成立,会址设于该寺内。原武昌宝通寺方丈道根法师年轻时,曾到正觉寺跟随印觉法师学习佛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武汉市佛教联合会号召广大僧尼走自食其力、生产自救之路,在正觉寺内开办毛巾生产组。1954年,正觉寺毛巾生产组与宝通寺、极乐寺办的毛巾生产组合并,组成武汉市第五毛巾生产合作社。1957年,该社并入武汉市光辉毛巾厂,参加生产劳动的僧人大多还俗,成为国营企业的职工、另一部分僧人并入宝通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觉寺由长虹机械厂征用,改建为厂房,后改名市二轻长虹模具厂。2003年工厂改制,改为长虹生鲜食品市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胭脂路北侧打通花园山,直通昙华林。至此蛇山、胭脂山、花园山南北贯通,天堑通途,活络山(蛇山)南北交通,经济繁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胭脂路本无胭脂,却留存下许多比胭脂还嫣红的历史故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3月20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拟於广东惠州巽寮湾</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翟雅各健身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胭脂路相邻昙华林上的老房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翟雅各健身房现位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校园内。该建筑所在地,原系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内, 1909年在美注册为文华大学。 健身房的名字以原文华大学首位校长翟雅各的名字命名,建造于1919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系混砖木结构中西合壁二层建筑,中式屋面,西式屋身,外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形式,内部利用西方的技术创造出空间,中西手法在建筑上水乳交融,是近代不可多得的体有设施建筑,建筑面积996平方米。</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地名篇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 江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制篇 绿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3月31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於广东惠州巽寮湾</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