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常称孩子初期美术作品的人为“蝌蚪人”。那何为“蝌蚪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font></h3> <h1><b>一、什么是“蝌蚪人”?</b></h1> <h3><font color="#010101"> 相信很多家长都在孩子的绘画作品中,都见到过用一个大圆圈代表人的头部,直线代表胳膊和手脚,是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蝌蚪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你第一次看到孩子画蝌蚪人的时候,也许会惊讶他的创意,又觉得偏离现实,有点难以接受。其实,蝌蚪人的出现,意味着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艺术表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font></h3> <h1><b>二、“蝌蚪人”的那些事?</b></h1> <b>(一)时间阶段:</b>3.5岁至5岁左右 <b>(二)出现原因</b><br> <b>1.最早的表征形象之一。</b>它的出现说明孩子能够画出可识别的形象来代表物体、形象或者代表他们心中想法的可识别的形象,“蝌蚪人”也就出现了。 <b>2.认知经验,记忆水平的局限。</b>如3岁、4岁的幼儿画人,由于他们只记住了人的头部和能活动的四肢,所以常把人画成“蝌蚪人”;画车时他们只记住了庞大的车身和许多滚动的车轮,所以用一个大圆圈下面画许多小圆圈来表示。 <b>3.早期绘画思维的独创性和局限性。</b>孩子笔下的蝌蚪人,从整体上把握了人物形象,但绘画技能有限,注意到的细节有限,表现比较粗糙。 <h1><b>三、如何正确欣赏和指导?</b></h1> <b>1.不要说孩子画得不象,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b>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不能凭借主观意识简单地判定他们画得不好,并满足于通过表面的引导使孩子纠正“错误”。 <b>2.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b>如:如“TA的肚子在哪里?TA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她的芭蕾裙在哪里?”等。 <b>3.支持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b> <b>4.给孩子一个宽松、能大胆表现的绘画环境。</b> <h3><font color="#010101"> 那家长如何欣赏孩子的作品呢?特向您奉上二幼教师创编的儿歌《爸爸妈妈听我说》,愿您读了后能像孩子一样去欣赏他们的作品。</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爸爸妈妈听我说</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别看画得像不像,童趣情感您看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别看画得好不好,宝贝爱画才叫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班孩子年龄小,手部肌肉力量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画多以线条表,图形变化也不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完听我说一说,您会发现故事多</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听有说又有画,一件小事意义大</h3> 毕加索曾说,“我用一生的时间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br> 让孩子自由地画吧,不要给标准,不要去评价,艺术的发展是不断扩展的,不是现有经验评价得了的。<br> 就算孩子没有艺术天赋,但和艺术家一样,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的途径,让孩子突破束缚自由地表达,自由的人才更像他自己。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教学部</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图片:网络</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编辑:谢玉花</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审核:刘宇</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