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鹦鹉螺号潜艇简介</p><p style="text-align: right;">郭雨欣</p><p> 鹦鹉螺号潜艇的外形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呈圆锥状,长七十米,最宽的地方是八米,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潜艇的面积一千零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体积为一千五百点二立方米。 它每小时最快航行五十海里。</p><p> 潜艇由双层钢板制造的船壳构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了许多T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 这两层船壳是用钢板制造的,钢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层船壳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第二层内壳,就是龙骨,有五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宽,只重六十二吨。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船的中间饱满无隙,边缘不会松动,像是一大块实铁,它不怕最汹涌的风浪。</p><p> 这艘潜艇的原动力是电,船上的一切都用电。尼摩船长把沉在不同深度下的金属线连接成电路,金属线受到不同的热度就产生了电,这是潜艇中电的来源。</p><p> 潜艇里的电可以发动强大的抽气机,把空气送入特殊的密封室,这样潜艇就可以在海底深处想停多久停多久。在潜艇里的食物都是海洋生物,比如,在海底海藻提取物可以做成糖果,而鱼肉则取代了我们平常食用的牛羊肉。潜艇内部宽敞舒适,餐厅后面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图书室,图书室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书架,放满了书籍,这里共有一万二千本书;另一间是客厅,也可以说它是小型的博物馆,尼摩船长在这里放了名画,乐谱,还有珍贵的海产品。 </p><p> 潜艇下层有储水池,储水池用于控制潜艇的上升与下沉。打开储水池的门,水池被填满,刚被水面齐顶淹没的船于是往下沉;放出这些水后,船就会上升,与洋面相齐。</p><p> 如果要让这潜艇向左向右,就使用两个装在船的两侧浮标线的中央的纵斜机板,它们是活动的,可以变换位置,使用动力强大的杠杆,从船内部来操纵它们。纵斜机板的位置如果与船平行,船便在水平面上行驶,如果它们的位置倾斜了,鹦鹉螺号潜艇在推动器的推动下,就沿着倾斜方向或沿着所要的对角线沉下去,或沿着对角线浮上来。</p><p> 舵手则守在一个笼间里,笼间在潜艇的上部突出部分,装有凹凸玻璃片,使舵手能够清楚地看到航路,并给船长指示路线。而笼间后面装有一盏亮度很高的电光探照灯,半海里以内的海洋都可以照亮,而这也就是之前所谓的“独角鲸磷光现象”。 如果想更快地浮上水面,就要催动推进器,水的压力会使鹦鹉螺号潜艇直线地浮上来。</p><p> 鹦鹉螺号潜艇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 ,它完全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产物。它不需要大陆的供给,可以在海里潜行数天而不用浮出海面。这是现代的潜艇做不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