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年秋天到儿子住的房子,看到一盆类似“满天星”那种小菊花,虽然只是一半花一半蕾,却非常旺盛,团团簇簇,甚是好看。儿子说是朋友给的。我心里想,菊花能养到这种程度,养菊人一定是个高手。一般人是不可能将菊花养成这样。</h3><h3> 过了一星期时间,去儿子的房子,看到那盆菊花,完全成了另外一种样子。花头耷拉着,叶子低垂着,成了半死不活的样子。好好的一盆花一星期没见,怎么成了这种样子了,甚是心疼。儿子说正准备抱出去扔掉哩。我看了看花的样子,问儿子怎么将菊花养成这样子,是不是没有浇水?儿子说,自己也不知道花咋就成了这样子,水还天天浇。我细心看了看花盆,盆不大,用手指探了一下盆内,几乎全是花根。估计是花盆不存水的缘故。再看那菊花,还几乎有一半的花没有开,扔了实在可惜。便找了一个比花盆底部略大一点的托盘,将花盆放到托盘上,将托盘里灌足水,这样菊花始终能有足量的水喝了。临走时我叮嘱儿子,托盘里一旦缺水,就补上,估计三几天菊花就能缓过性来。果然,这盆菊花越开越好,旺旺盛盛地在家里开了一个多月。</h3><h3></h3> <h3> 菊花在花卉里是比较难养的一种,如果能养好菊花,养其它花卉就相对容易一些。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养花,也养了几盆菊花。当时的品种是一个朋友给的金红色的大花狮子头和拉细丝的白菊花,还有普通的紫色菊花。那年秋天,几盆菊花开得非常好,狮子头特别大不说,那拉丝菊白丝雪白雪白,紫色菊花团团的十分旺盛。来家里观赏菊花的人,真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那是在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在一个小县城里什么东西都是奇缺的,更包括花卉。我当时之所以将菊花能养好,得益于我在农村插队时当过苹果技术员,曾经多次到果树栽培基地、农科所之类的部门,接受过长期和短期培训。我那时养花就知道用林下的腐质土做基土,而不是顺便从地上挖些土装到盆里就行了。如果直接用地里的黄土装盆养花,土很快就会板结,是很难浇进去水,花儿能生长得好吗?</h3><h3> 养菊花除了做好插枝、打头、拨蕾、管护等工作,浇水是最重要的。从花苗期开始到最后开花,如果浇水的水份能掌握好,就基本将要领掌握了。纤插、打头、拨蕾等工作只需几下就可完成,而浇水是天天都要进行的事情。什么时候不浇,什么时候少浇,什么时候多浇,浇多少的量为合适,这是要有经验的。水浇得多少,直接影响着菊花的强壮、高矮、菊花颜色是否纯正、花头大小等等。</h3><h3></h3> <h3> 记得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工作刚调动到一个新的单位。7月份天正热的时候到西安出差,住的宾馆后面是一个花圃。临走的那天下午吃完饭,天实在热得受不了,就下楼跑进到宾馆后院的那个花圃里。花圃里一年长的花工正在工作。我边欣赏花圃里的花卉,边和老花工拉话,说得最多的就是养花。我看到老花工将一些菊花的枝条剪了下来,扔到地上,便捡起来细细看,那些枝条粗壮,叶子肥厚,一看就是些大花品种。我向老花工讨要那些菊花枝条,老花工答应给我,并说,能插活的,说不准还能开花呢,这就看你的本事了。第二天,我带着这些菊花枝条回到家里。当时我在单位的窑洞里住,一出门就到院子里。尽管已经到了7月份,早过了插菊花的时间,而且天正热。我还是找来两个花盆,将菊花枝条插到盆里,非常专心地养了起来。很快菊花苗就扎了根,旺盛地生长起来。我住的窑洞面南,窗子很大,阳光非常充足,加上当时用煤碳取暖,冬天里窑洞非常暖和。我将菊花摆在临窗的位置,每天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尽管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到过春节的那些天,菊花将硕大花儿开放。给那一年的春节增添了特别的喜气。凡到家里来的朋友都非常惊异,说还没有见过菊花在冬天开的。后来,我写了一篇《迟菊》的文章,在几家报刊都登了。</h3><h3></h3> <h3> 后来搬到楼上住了,彻底断了养菊花的念想。没有足够的光照和宽敝的地方,菊花是没法养的。家里只能养些适应散光的耐阴植物,比如君子兰、绿萝之类。每每想菊花了,就提笔画几朵菊花,以解对菊花的思想。</h3><h3> 画菊花和养菊花是不同的两件事情。画菊花时只要纸一铺开,思想就可以在纸上随意展开。画菊花可以随着自己的想法,让枝杆有多长、多粗,可以让花儿开成菊花的任何品种,也可以让其开成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想开几朵就画几朵,想让半开它就必须是半开的。当然,菊花在人们的心里,高傲而坚强,花儿也美丽漂亮,颜色亮丽缤纷。所以在画菊花的时候,笔墨的干湿运用,画面的虚实藏露,构图的恰到好处,色彩的清爽等等把握,才能彰显其菊花的神韵,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h3> <h3> 菊花画完了,看看画面,想想自己的情绪心境,顺手在画面上题上: </h3><h3> <b>菊居幽谷自葱笼</b></h3><h3><b> 沐阳饮露披辰星</b></h3><h3><b> 金秋缤纷展盛情</b></h3><h3><b> 坦然潇洒真精神</b></h3><h3><b> 愿与群芳作近邻</b></h3><h3><b> 盤石磊落大光明</b></h3><h3><b> 春来秋往过去事</b></h3><h3><b> 啁啾歌手真精灵</b></h3><h3> 要么题上:</h3><h3> <b> 笑看万家无冷意</b></h3><h3><b> 花开瓣瓣别样红</b></h3><h3><b> 春日应知秋天事</b></h3><h3><b> 不享和风早耘耕</b></h3><h3> 钤印后张挂起来,一幅菊花就有了,还省了一年的时间!</h3> <h3><b> 杨同轩:已出版有《面对菩提》《修复生命》《九月鹰歌》《洛川民俗览要》《洛川古经》《城中之城》等著作。参与《魅力洛川》《金土地 红苹果》和《洛川县卫生志》《洛川县地名志》的写作与编纂。</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