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防御性驾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先流行于英、美等国家,现广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成效显著。</h3><h3> 目前,我国防御性驾驶理论研究与推广运用仍处起步阶段。下面,让我们共同了解、学习一下防御性驾驶这项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安全的实用驾驶技术。</h3> <h3>前言:</h3><h3><br></h3><div>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的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和舒适。但同时,它也一直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的血色阴影!在中国,每年约有十万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滚滚车轮之下!这相当于每六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在车祸中受伤。面对这些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我们在探寻车祸起因中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驾驶员在发生车祸之前,都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性措施。因此,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每个驾驶员都有必要掌握一套安全的驾驶技术,做到不主动造成交通事故,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远离交通事故,避免悲剧的发生。</div> <h3>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套安全的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的基本含义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危险的可能,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交通事故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h3> <h3> 防御性驾驶有五大要领,即: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h3> <h3>(一)、预估风险</h3><div> 驾驶时,我们需要根据天气、路况等与我们安全驾驶有关的要素、现状,提前分析预测可能会对我们驾驶造成的潜在危险。比如:雨天驾驶,我们会遇到路面积水;通过十字路口,我们会遇行人或非机动车,甚至机动车突然闯红灯;临近高速公路出口,我们会遇到车辆突然减速或变道;超车时,我们会遇到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等等……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还经常反复出现在我们的驾驶环境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未然。</div> <h3>(二)、放眼远方</h3><h3> 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状况,以便提前分析、判断前方可能出现影响我们安全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下一步采取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要将视线引导至距离15秒远的地方呢?根据有关实验表明,正常行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等,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8秒钟时间,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8秒钟的时间。</h3><h3> 那么,如何判断15秒钟的距离呢?我们可以采取“乘4”法则进行计算,比如:我们的车辆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我们要看到至少400米远的地方。</h3><h3> 前面提到的“预估风险”,是针对可预见的风险,比如,今天下雨,就一定会遇到积水路面,因此要减速慢行。而这里提到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如:通过环境良好的路面,是否会出现其它车辆或行人可能散落物品而形成的路障,而这些路障哪些是危险源,哪些不是危险源,是远还是近?是静止还是运动等,面对远方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形,放眼远方,将目光探索到15秒以外范围的交通状况,往往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从容应对,避免事故发生。</h3> <h3>(三)、顾全大局</h3><div> 驾驶时,危险来自四面八方,变化无常,我们需要保持不间断的、有序的搜索车周边360度空间的交通环境,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有意识的避免被周边的事物分散注意力,比如:在通过十字路口时,不要过分依赖信号灯,因为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每天都有;在变更车道时,不要仅仅依靠后视镜,因为其他车辆往往就在我们侧面的盲区内;在减速停车时,不要以为后车就一定和我们一样安全停车,因为走神的驾驶员和刹车失效的车辆经常有;在转弯时,不要只注意前轮周边的情况,而忽视后轮周边的情况…… </div><div> 因此,在驾车时,我们的眼睛要像雷达一样,不断的扫描,不断重复的看看前方,再看看左侧车窗、左后视镜,然后是仪表盘、右后视镜及右边车窗、再到前方。这样的循环每6--8秒进行一次。视觉搜索过程中,还需要刻意避免被其他事物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做到眼睛在任何事物或方向上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2秒钟,否则,较长时间的关注某一事物,会使我们和他人处于高度危险之中!</div> <h3>(四)、留有余地</h3><div> 驾驶时,车辆往往都是在流动、变化的车辆队列中前行,这就需要我们的车与周围的车辆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便从容应对各种危险的出现。比如:在车辆队列行进中,经常会遇到正常行驶的前车突然减速;左右车道的车辆突然并线;甚至这些情况会同时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左右两侧车辆的并排行驶,使我们的前方和左右两侧始终留有至少有一侧留出一个足够的空间,做为我们的应急逃生路线。</div><div>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4秒钟是多远的距离呢?在道路前方,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或参照物,当前车车尾超过参照物时开始数数:1001、1002、1003、1004……如果还没有数到1004就到了参照物的位置,就说明离前车太近了!</div> <h3>(五)、引人注意</h3><h3> 在驾驶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有意识的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特别是在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安全驾驶,或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时,我们要及时传递出我们的意图,并确认别人是否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否则,别人的行为往往会使我们被动的涉及交通事故。比如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别人看不清我们;在进入车辆盲区时,别人看不到我们;在我们变更车道转弯前,别人还不知道我们;在我们需要让行时,别人不理解我们等等。</h3><h3> 面对这些情形,我们就需要通过灯光、喇叭,甚至手势,让别人注意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否则,我们引以为豪的驾驶技术将变得毫无价值!</h3> <h3> “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的防御性驾驶五大要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驾驶人要预估风险存在的潜意识,做到防患未然,同时,要通过放眼远方和顾全大局尽可能的提前、全面的搜索出各种危险源,并通过留有余地和引人注意来远离危险,和消除危险。做到不主动发生交通事故,不被动的涉及交通事故。</h3><h3>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陪伴在家人左右,最大的福祉就是给别人幸福。掌握防御性驾驶,把这两个“福”留给自己,也留给别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