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天河—红旗渠

兰格格

<p>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p><p><br></p><p>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p><p><br></p><p>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p> <p>清晨当我踏上向往已久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背景音乐在山间回荡。当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响起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p> <p>人与自然的互动,编织出特有的山水史奇观。山是经,渠是纬,全部靠人工用双手在山上凿出来的工程。</p> <p>诉说着历史的血脉与温度,传送着人与自然互动的悲壮与崇高,营造着大自然的苍茫舞美丽。</p> <p>虎口崖</p><p>位于红旗渠青年洞的凌云亭东侧,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p><p>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p> <p>鬼斧神工的“一线天”。</p><p>全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独行,遇到体壮身肥的人还需侧身吸肚才能通过。。仰头望,一条竟有一尺来宽的白线当顶;回首看,外部成为线条世界。手扶崖壁,步步登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缝中凉风吹过,又觉浑身打颤;山缝中阴森森,暗沉沉,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蜂窝状洞穴,当这些岩石暴露地表后,因抗风化能力的差异,便形成了这种蜂窝状洞穴景观,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岩石中包含有容易被风化剥蚀掉的泥质条戴或团块。</p> <p>山环水绕弯成一道虔诚的投影。山水的巨帙如此观之不尽,回眸一望,总有一种感动让人们泪流满面。</p> <p>山碑在青年洞的前面,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p><p>《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p><p>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p> <p>太行壁立,彰显铮铮风骨,渠水奔流,弹拨大地乐章。山因水相伴而壮丽,天然育景丽质与人工装点胜迹而辉煌。</p> <p>朝山谒水,行走在红旗渠上,左眼读水,右眼阅山,诗意在水中漂泊,故事在岸上奔跑。</p> <p>青年洞</p><p>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p><p>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p><p>红旗渠青年洞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p> <p>用血汗作墨,钢纤为笔,书写着时代的史诗,用青春梦想和壮年岁月,改变了这片山河,创造了世界奇迹。</p> <p>岁月如歌,一幕幕往事历久弥新,那些当年重塑这方山川的创业者,以对自然的不屈来表达对自然的无止敬畏,以对人生的决绝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p> <p>无论过去,今天还是未来,伴随我们一路前行的是这永恒的山水。</p><p>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p> <p>太行天河—红旗渠</p> <p>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关注。</p> <p>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p> <p>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p> <p>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p> <p>大型情景剧《红旗渠》,再现了当年人定胜天建设者的风采,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惊叹的创举!</p> <p>在当时那个年代,修建红旗渠这么宏达的工程,是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帮助,全部是靠林县人民的双手一锤一钎干出来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成为时代的英雄。</p><p>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鼓舞着人们永远向前!</p> <p>红旗渠,既是远方,也在眼前,还在心底,既可以眺望,也可以凝望,还可以守望。</p><p>山水交响红旗渠。</p> <p><br></p><p>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p><p><br></p><p>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p><p><br></p><p>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p><p><br></p><p>高举红旗永向前高举红旗永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