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和 患 者 在 一 起</b></h1> <h3> 我们自2月19号奉命出征支援武汉,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培训、学习、考核上岗,整建制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一个病区,到今日已整整一个月。值得庆贺的是,连日来,全国发病人数除湖北武汉之外,连续14天零增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17号起,全国支援武汉的4.2万名医疗队队员,正在有序的撤离。虽然我们是武汉十家定点收尾医院之一,而且还是唯一一家综合医院,但是我们的心情也是异常的激动,因为春暖花开的武汉,即将迎来本属于它的车水马龙,繁华如常。<br></h3> <h3> 卢弓静——春风和煦,明媚的阳光撒满病房,心情也明媚许多。在我的鼓励下,85岁的毛奶奶走下了病床。每走一步,她握我的手,就会更紧一点,我知道,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虽然她眼睛看不见,但这阳光,应该能让她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场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此刻,请让我们彼此相信、彼此守望。没有哪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防护服隔离的是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待到阴霾消散、繁花似锦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次并肩,迎接那缕灿烂的阳光。</h3> <h3> 马海龙——这位82岁的老爷爷是我上第一个夜班时候住院的,对他印象特别深刻,他是用平板车推进来的,我们3个人把他抬到床上。今天恰逢又是夜班,巡视病房的时候老爷爷用地道的武汉话给我说话,反反复复听了几遍之后,才听懂老爷爷说要吃饭,于是我就去把饭热了一下。估计老爷爷饿了吧,因为前几天老爷爷状态不是很好,不吃饭,很抵制住院。但是今天喂他吃饭他很配合,吃的津津有味,还给我说让我按顺序先喂他一口菜再喂他一口大米......。</h3> <h3> 邢娜——叔叔要出院啦!心里乐开花,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叔叔一直感谢我们河南人为武汉人民的付出、对他精心的照顾,称赞我们说:“你们是最优秀的团队”!</h3> <h3> 赵苗苗——“我手疼,我腿僵......”37床的魏婆婆已经住院将近一个月时间了,她多年卧床,四肢僵硬,平常脾气大,嗓门大,经常像个孩子一样。今天我治疗班,忙完工作就过来看她,看见就拉着手就说自己难受,轻轻按摩关节,帮助她活动四肢。扭头看见窗外阳光明媚,就想让她坐在轮椅上晒晒太阳,看看路对面自己的敬老院,这样也能缓解其思念之情。立马安排,穿衣、固定膀胱造瘘管、用力的将住院以来吃胖了的魏婆婆挪到轮椅上,果然我就是个女汉子。婆婆高兴的说等她出院,邀请我去敬老院玩儿,说就在马路对面,我住的是电梯房哦,好可爱。疫情终将散去,就如今天的阳光,我们终将和美好不期而遇......</h3> <h3> 高梦——今早交班,12床罗阿姨血压稍低、胸闷、已上心电监护,推开病房门:“早上好,罗阿姨。”我像往常一样和她打着招呼,看到她低头不语,我走到床边,拉着她的手,询问着她胸闷有没有好转,她紧握我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连忙安慰她:“阿姨,您看今天外边的阳光多好,您一定要坚强。我们一起加油,共同战胜疫情,待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看樱花好吗?”安慰许久,她和我一起比了胜利的手势。好心态,很重要,疫情面前,不恐慌,一起加油,无往不胜!</h3> <h3> 黄晓宇--27床魏**出院时做出的VICTORY手势,是对我们最美的赞誉!武汉必胜,中国必胜!</h3> <h3> 刘佳欣——5床92岁的周爷爷,从入院的各种抗拒,到现在每每看到我们就会露出温暖的笑容,短短的二十几天时间,他对我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性猛增。有时在喂饭之余,他还有意说着湖北普通话故意逗我们开心,来缓解我们的疲劳,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谢谢周爷爷对我们的认可,希望您早日康复,健健康康的走出病房。</h3> <h3> 董亦阳——39床老奶奶想吃橘子,我就把我平日节省下来的橘子带过来,喂老奶奶,老奶奶吃完说橘子好甜,你们真好,我不想出院......</h3> <h3> 范小会——早班,做完基础护理,推起治疗车,给42床的叔叔测血糖,这些平常看起来很普通的操作,在这身战袍下都显得格外艰难,虽然里面的洗手衣已经湿透,护目镜里也全是汗,但是最后老人一声谢谢,让我知道身上这件战袍的意义。每一个细小的治疗,都是患者通向胜利的一道门。</h3> <h3> 王海静——9床的徐叔叔今天就要出院了,吃过午饭,我去给他送口罩并表示祝贺,他平时不怎么讲话,今天他喊我:“小王,我知道你们的全名是河南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谢谢你们!我知道你们来上班的第一天也是我来中心医院住院的第一天,今天快一个月,我要出院了,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谢谢你们对武汉人民做出的牺牲。”听到这些,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不再感觉护目镜压的鼻子生疼、不再感到呼吸缺氧,不再感到身体的疲惫,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h3> <h3> 和铭洁——这位82岁的老奶奶是位高龄、双眼失明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老奶奶的愿望就是能快点见到亲人。今天是我第N次为她测量体温,当体温计对准老奶奶额头“滴”一声显示36.4°C时,我的心如释负重,体温正常。老奶奶离目标又进了一步,我为她高兴,为她加油。</h3> <h3> 王韶花——今天,叔叔当面称赞我时,记得我的身高是167cm,感谢您还记得我。能看到你们康复出院,再苦再累都值得!</h3> <h3> 申晓娟——今天88岁卧床的廖奶奶午饭像往常一样加热了多次,我们已经很适应的跟上她的节奏。比如她的饭刚送来时“不饿”,坚决不吃;我们会接连多次询问,她一说想吃,马上微波炉加热好拿过去。到跟前儿,奶奶说必须现在洗假牙;半小时后假牙戴上,饭已再次加热好,奶奶又说没有按照她说的,要滚烫的那种;速度重热,再来;奶奶说想把米饭变粥吃,速度加水,重造……无论跑几趟,无论什么要求,只要您能把饭吃下,我们都听您的!</h3> <h3> 张一红——28床王大姐住院当天,恰巧碰上我们每周二的医护联合大查房时间。当时她给我们说着她的情况时眼含泪水:医生,求求你们,尽快让我好起来,我女儿是红斑狼疮、我儿子是肾病综合征、我老伴儿是脑梗后遗症偏瘫......站在床旁的我,泪水也在眼睛里打转转,在她住院这十多天里,她是我们责任护士每班床旁交接班的重点关照对象,我还特意嘱咐美小护们:要多去病房陪陪她、多给她一些心理安慰、多给她一个关爱的眼神。明天她就要出院了,她说:谢谢你们河南人对我的照顾……我俩的手情不自禁比划出医患同“心”。</h3> <h1><b> 齐心协力~众志成城</b></h1><h1><b> 奋力前行~共同期待</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