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 传递智慧”线上语文教研活动——长鸿小学部二年级语文组学习之旅

Cindy盼

<h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根据我市教学研究的具体情况,我校组织所有老师分学科收看株洲市教科院“穿越时空 传递智慧”第二轮教研直播。</h3><h3> 本次学习,通过三位老师的讲解分析,我们对统编教材的编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为今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极大帮助。</h3> <h3>  我们二年级组语文老师非常重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直播前认真调试好自己的设备,等待学习的开始。</h3> <h3>  学习中,我们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及时整理资料。</h3> <h3>  两天的学习很快结束了,内容很丰富,有很多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内化吸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研究教材,合理高效的使用教材。</h3> <h3>彭燕舞<br></h3><h3> 首先感谢学校和线上名师对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素养测试题如何命题的教研讲座活动。 本次活动,我受益匪浅:</h3><h3> 一,随文识字教研活动感悟。</h3><h3> 谭超燕老师老师的讲座主题“识字与阅读相融共生",她以生动的案例讲述了怎样进行随文识字教学,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收获很多,谭老师指导我们怎样去教识字,怎样去指导学生让随文识字? 平时识字教学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被谭老师这样讲生动有趣多了,也容易被学生接受。谭老师其中也讲述了随文识字几个要点。1,随文识字出现了哪些问题?2,怎样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3,谭超艳老师的各种案例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可谓是手把手,让我这个低年级的教师在教识字的时候找到了方向,以后也可以大胆的去尝试用随文识字进行教学。</h3><h3>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生</h3><h3> 杨飞霞老师用了很多的数据,而且还用了很多的试卷题型,展示了怎样去进行中,高年级阅读题命题,而且展示了阅读题命题的方向。</h3><h3> </h3> <h3>吴思莹 </h3><h3> 谭超艳老师以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随文识字:让识字与阅读相融共生》,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触颇多。看起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原来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时机,做到在初读中清晰,在品读中深刻,在巩固中牢记。而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关注语用,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运用反复、设计组串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h3> <h3>刘璐</h3><h3> 两天的课程中学习了各年龄段孩子适合的阅读题材,其特点、阅读方法等以及随文识字等内容。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随文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应避免面面俱到,操作僵化,顾此失彼。在随文识字当中如何做?可分为:在初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深刻、在巩固中牢记。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重点句,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在勾连中建构好对词语的理解;设计组串发现联系;设计文字游戏,写字巩固来牢记、复现;入境补白在想象中总结。讲述了识字教学一整堂课下来,教师该做的、学生该做的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如何侧重,非常详细具体。日后将用法体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汉字的乐趣。<br></h3> <h3>朱盼</h3><h3> 听了帅老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不同文体的分析,让我触动很大,意识到在平时课堂对阅读引导的不恰当做法。童话,一种文字浅显的文学体裁,是目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首先教育者不能思维僵化,总想着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想法,预设,而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感悟情感,在情感的触动下牵引想象。</h3> <h3>文艺</h3><h3> 帅晓梅老师讲授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不同文本感悟不同文体之美》让我了解了,教材中有童话、神话、明间故事、寓言、小说等文体,并分不在不同的年级,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帅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价值——立德育人,用童话来浸润儿童的心灵,来传递真、善、美”。这让我想到,我现在所教授的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喜欢读童话故事的阶段,在教授童话故事时,我会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孩子用讲、演、写、到从课文到整本书的阅读,从读童话、到读神话、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小说,让孩子们一步步喜欢阅读,爱上阅读,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会越发离不开阅读,慢慢把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h3> <h3>胡瑶</h3><h3> 这两天的线上语文教研活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道而重远。在本次培训中,专家老师们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翻了教材你就会明白新教材的单元主线是要教师自己进行梳理的。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h3> <h3>付碧菡</h3><h3>谭超艳讲师听课心得</h3><h3> 在讲评过程中,我理解到“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理念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发现生字,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将识字教学贯穿于课文学习中。我反思并领悟到,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熟读精思,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初的阶段,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以后一定在识字课打好基础,让孩子们爱上随文识字。</h3>

识字

随文

教学

教材

语文

老师

学生

阅读

学习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