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之潜水艇简图——魏敬潼

北京中芯学校C7-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底两万里》任务三</p><p style="text-align: right;">魏敬潼</p><p>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它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一艘独一无二的潜艇(又音译为诺第留斯号)。小说里,故事中尼德·兰、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跟随尼摩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万里。</p><p> 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面积共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体积共为一千五百点二立方米。就是说——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体重为一千五百立方米和一千五百吨,潜艇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许多工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是的,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这船像是一大块实铁,中间饱满无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边缘不可能松动;船身合二为一,是由于结构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铰钉的扣紧;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这两层船壳是用钢板制造的,钢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层船壳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第二层内壳,就是龙骨,有五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宽,只重六十二吨。机器,镇船机,各种附属船具和装置品,内部的各样墙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的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加在一起,就是总重量一千四百九十二点一三吨,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驾驶这船要它向左向右,可使用普通的舵,舵上还有宽阔的副舵,装在船尾,用机轮和滑车转动。但潜艇在水中上升、下降,就使用两个纵斜机板,机板装在船的两侧浮标线的中央,它们是活动的,可以随便变换位置,使用动力强大的杠杆,从船内部来操纵它们。纵斜机板的位置如果与船身平行,船便在水平面上行驶,如果它们的位置倾斜了,潜艇在推进器的推动下,就沿着倾斜方向或沿着我所要的对角线沉下去,或沿着这对角线浮上来。如果想更快地浮上水面来时,就启动推进器,水的压力使潜艇直线地浮上来。</p><p>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