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庚子鼠年,新冠病毒笼罩在黄雀楼的上空,英雄的城市生病了,一群穿着白衣的战士挺身而出,舍身忘我,主动请战。 </p><p>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亲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我之所学帮助新冠患者恢复健康,然而我们这一本能的职责感动着无数的国人。</p><p><br></p><p> </p> <p> 这期间”最美逆行者‘’成了我们援鄂人员的代名词,穿戴密封防护服、走路犹如考拉的“蒙面人”成了我们的招牌名片,那张布满压痕的脸成了我们下班的标志等等,这些形象一夜之间刷屏了抖音、微信朋友圈甚至是各种宣传媒体,看哭了很多网友,感动了14亿国人。与此同时这一逆行路上各行各业的热诚和善良也感动着我们. </p> <p> 从1月28日接到组建援鄂队医疗队一来,我首次请战加入援鄂医疗队,当时由于省里计划变动没能如愿奔赴前线,2月15日当医院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时,我再次请战加入援鄂队伍,从组建医疗队开始我们时刻都在准备着,只要命令一下,我们随时出发,2月20日下午14点接到院办打来电话,19点半出发到贵阳集中,参加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通知来的有些仓促却又是在预料之中,来不及回家抱抱彧泽宝贝,来不及与父母说声再见,来不及等待东哥从单位赶来送别.......。医院不失隆重地为我们举行了出征仪式,身上负着使命,肩上抗着责任,心里装满着叮嘱,出发了,还没来的及擦干眼角的泪水,征程的号角已经向我们吹响。</p> <p> 在出发去铜仁高铁站的车上,我在家人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今天出发去武汉”的消息,立马微信电话应接不暇,大多都是祝福、盼平安的,唯有一人很特别,那就是我的父亲,我在外读书、工作十多年从未主动打我电话的他嘱咐道:“新的环境,做事要有条不紊,胆大心细,做好防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你的战友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或许这是作为医生对这份职业的忠诚和坚守,但更多的是父亲对女儿的一份牵挂,一直相信自己的女儿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在这关键时刻也不踏实了。</p> <p> 在去贵阳的列车上,充满爱心的杨华荣护士长送我们每人一个平安符,她说:这是他昨天去山上求来的,会保佑我们此行平安,凯旋归来,虽然这对我们学医的来说过于迷信了,但是这份用心必须点赞。还有我家依晨宝贝发来的视频,才开始牙牙学语的菇凉就会说“麻麻平安归来”,也是很棒的。</p> <p> 逆行路上一路有警车开路,每个关卡都有交警列队以最高级别的军礼目送我们的车队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在机场更是到处张满了鼓励、平安的祝福,飞机上更是有空姐妹儿用贵州话为我们加油祝福,“感谢你们在别人都远离的时候,您却选择勇敢逆行………,让我们共同约定,等疫情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武汉一个不少的接你们回家”她把自己说哽咽了,把我都说感动了。</p> <p> 我们于晚上七点半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往日热闹喧嚣的国际机场显得极为萧条,除了我们和同来支援武汉的宁夏医疗队的航班就没有其它别的航班停靠了,机场的工作人员也是寥寥无几了,大慨所在的工作人员也是专程来为我们服务的吧,尽管如此,他们的热诚也未减分毫。在机场门口更是有一群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排成两队的自愿者,他们双手拍着节拍,高昂的喊着:“欢迎贵州!贵州加油”。当然,我们也不“示弱”的回应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p> <p> 出了机场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入住的酒店,酒店已经没有服务员了,只有一个大堂经理和武汉政府派驻酒店协助我们衣食起居的警官,尽管如此,到酒店环境还是打理得很舒适、很温馨,酒店的饭菜也是很用心的,</p><p> 晚饭过后,大家开始搬运、整理行李,打扰卫生,经过两天的奔波,尽管已经很累了,但是却没有人喊累、叫苦,反而是干劲十足的相互鼓励着:“加油!加油!”。</p> <p> 第二天,我们并没有接到上岗培训的通知,而是收了来自我们大贵州的温暖包,在我看来他不单纯的是一个温暖包,而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担忧。</p><p> 一个大约有30多斤重的温暖包,上面贴有性别和衣服尺码标识的行李箱,打开箱子,里面装有物如其名的“暖”设备:电热毯、保温杯、保暖内衣,棉鞋等,当然牙膏、牙刷、洗发露、沐浴露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必不可少,还为女生备上了生理期的卫生用品、吹风机、护手霜、面霜等,细到一个指甲剪也没落下。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心呀!作为援鄂儿女的我们必须得为我们这位贵州妈妈大大的点赞。</p> <p> 不仅如此,我们出征在外,我们的家人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单位领导的关心与厚爱。各级领导亲临寒舍并送去了慰问金,医院更是在当下医疗物资缺乏的情况下还为每个援鄂人员的家庭送去了口罩。在此要感谢各级领导、同事,后方有你们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在前方将有无限的动力。</p><p> 你出征,我守护,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在用行动来诠释着中国力量,我坚信,14亿国人将会用己有的萤萤之光,汇聚成闪耀的光芒,照亮希望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