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绿色朴素而淡雅,简单的封面设计低调却颇具内涵,这就是我对《温儒敏谈读书》一书的直观印象,并对它“一见倾心”。 一、读书与生活<br> 前段时间一段视屏火爆朋友圈,关于阅读的问题引人深思,不得不说读书真的太重要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除了功利性目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养性。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性”,可以理解为性情,兴趣,习惯和素养,读书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是精神可以得到不断充实的方式。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告诉我们:“生活与阅读密不可分”。 二、读书与方法<br> 考试、阅读、兴趣培养。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将三个看似简单的名词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真正的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温教授同样做了解答。对于传统教育中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要求的,但又不能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阅读教学可以也应当和写作有联系,但不等于凡是阅读全都指向写作。因为如果这样去强硬要求,就会变成束缚,导致扼杀读书兴趣。我们今后讲“不动笔墨不看书”,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不一定就不好。是读书的一种常态,不必苛求。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读书的。提倡有条件的都实行海量阅读,我现在特别赞成,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山东潍坊韩兴娥:“读一本书和读很多书是不一样的” 。这对当下那种文摘式、快餐式、拼贴式的阅读,以及这些阅读所造成的思维能力的弱化,有针砭的意义。学会“连滚带爬”地读更新我们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一系列的读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 三、读书与选择<br> 读书,就要读经典,这是一贯的认知。读闲书、读杂书,就是“不务正业”。《植物大战僵尸》《怪物大师》《神奇校车》《查理九世》《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以及漫画杂志《幽默大师》《爆笑校园》《阿衰》等是我们班的当红读物。在我眼里,这些书没有任何养分,不值得阅读。但温教授的文字却让我改变观点。其实,读书是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各自的读书兴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闲书读得多了,对阅读能力肯定也有很大帮助,他们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经典和青少年是会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欢。怎么办?只能慢慢引导,不能强制。其实孩子们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 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有所思,读书更使人有所获。读了《温儒敏谈读书》,让我懂得,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品位。而我愿意做孩子们阅读路上的“点灯人”,照亮每一颗平凡的“读书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