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鸿山寺记

老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游鸿山寺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建东</div> 2014年9月20日,四十九位同窗回母校和当时的五位任课老师,一起举行入学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欣闻鸿山寺旧貌换新颜,9月22日,与厦门的朋友再游鸿山寺。记之。<br> <div> 记得1964年9月1日,我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就读。1965年课余,我与几位同学一起游览鸿山寺,被鸿山寺的山水景观震撼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49年,青丝换银发,今天再睹鸿山寺的美景,又激发感慨,谨寄予图文。<br> <div> 鸿山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中段鸿山之麓,故名。<br> 鸿山海拔92.9米,与虎头山对峙,下有古道径穿古代隘口——镇南关。峡峪南北劲风交流,每当雨季,横风穿雨,雨丝交织,乃有“鸿山织雨”奇观,列为厦门八大景之一。只因近代拆除关隘,改建公路,地理环境改变了,“织雨”奇观随之消失。可惜!也无奈!<br> 鸿山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古道旁的小寺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邀主持该寺,募资重建,殿堂初具规模。后喜参和尚住持并重修南普陀寺,鸿山寺亦归属南普陀寺共管。1924年,转逢和尚献南普陀寺为十方丛林,鸿山寺纳为南普陀寺下院。<br> 抗战期间,厦门沦陷,鸿山寺一度荒废。1949年后,修明法师住持该寺,重修寺宇,并组织念佛会,吸收男女善信参加,法事颇为活跃。1958年,厦门佛教实行并寺集居,鸿山寺弃置,由房管部门接管,分配居民进住。1985年,经地方政府批示,迁出居民,并批拨土地三千多平方米作为扩建宇舍用地,1986年,新加坡龙山寺华籍僧人广净法师、妙华法师募集巨资,大胆推出鸿山寺整体改造设想,得到大众积极响应,广大善信莫不祈望重缮古寺,重兴道场。于2008年 9月 6日鸿山寺重建工程举行奠基仪式,翻建寺宇殿堂院舍。经过六年的建设,于2014年7月23日,举行回迁入住洒净仪式。并于2014年9月1日(八月初八)全面对信众与游客开放。规模宏伟,焕然一新,现住僧众十多人。<br> 鸿山寺后山,有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还有天启二年(1622年)福建都督徐一鸣、赵颇攻剿“红夷”的石刻碑文。碑文六行60个字,楷书。红夷即荷兰殖民者,他们曾派兵船侵扰闽南沿海厦门等地。徐一鸿等抗击红夷后,登鸿山游览,题刻纪念,留下我国人民反抗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侵略的重要史料。寺后“嘉光寨”三字为郑成功所书。这些历史文物古迹,列为厦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以来,山麓辟建鸿山公园,古寺与公园相得益彰,日益隆盛繁荣。<br> </div><div>壮哉!</div><div>抒以小诗:<br>鹭岛风光,称魁东海。旧迹依存,新颜焕彩。</div></div> 登鸿山寺 鸿山寺山门 鸿山寺 鸿山寺玉佛 鸿山寺玉佛 鸿山寺古代石碑群 鸿山寺天启二年(1622年)福建都督徐一鸣、赵颇攻剿“红夷”的石刻碑文。 鸿山寺天启二年(1622年)福建都督徐一鸣、赵颇攻剿“红夷”的石刻碑文。 鸿山寺鸿山寺石雕像 鸿山寺山水 鸿山寺山水 鸿山寺登山石阶 鸿山织雨 延平郡王石刻 延平郡王石刻 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 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 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 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相思树 延平郡王庙 延平郡王庙 延平郡王塑像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寺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砦(寨)远眺 鸿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