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课程超市】红领巾"云"研学 足不出户看青州(六)——走进青州市博物馆

张云云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编者按]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特别的春天,因为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同学们没能如约回到熟悉的校园,居家学习的生活模式,让同学们都“宅”在了家里。益都师范附小在传统研学的基础上,依托线上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结合青州地域特色,开发了红领巾“云”研学系列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春已至,花已开,满眼春景等你来。在线学习之余,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云研学”吧,你会感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学习的疲惫一扫而空。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到青州市博物馆看一看吧!</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得地利之宜,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887年,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培真书院内设立博物堂,这是中国最早的西洋博物馆,也是青州建设博物馆之肇始。20世纪初,国民政府在县文庙内设金石保存所。1930年,建立民众教育馆,内设金石陈列室和古物陈列室,免费向社会开放。1959年,青州博物馆的前身益都县博物馆成立,馆址在今青州市偶园内的冯氏宗祠。1984年,青州博物馆在现址建设新馆,并于1989年正式开放。</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们青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很多,有四万多件呢,其中有三大镇馆之宝,概括为“三个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主题一 “一张考试卷”:青州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卷</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明万历二十六年,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人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这在全国明代以前科举考试状元卷是独一无二的。该卷为十九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共4行。首折上方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这一部分是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水印。后一部分为正文,正文共15折册页,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试卷首页右上角顶天头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正文之后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3年,由山东省青州市郑母镇村农民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捐献出来。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殿试卷为明代原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孤本。</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明)赵秉忠画像</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赵秉忠状元卷如今已蜚声海内外,而这份状元卷能历经近400年风雨保留至今,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斌功不可没。</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参观中,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状元卷的内容说:“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立法,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齐全;其次要从皇帝开始以身作则,贯彻执行,依法治国。赵秉忠的‘实政’和‘实心’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二 “一窖佛像”: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6年10月,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出土窖藏佛教造像400余尊,因其数量多,品种全,贴金彩绘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跨越时间长,而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近年来,它们应邀到北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地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之为“改写了东方艺术史的一次重大发现”,从而确立了“青州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整个佛教艺术中的地位。”</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队员们知道吗?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则天改名龙兴之寺,明初被毁,共存世达800余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1996年10月,在博物馆南整平操场施工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窖藏。该窖藏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中部有一斜坡,应为开挖窖藏时所留,目的是为运放造像而设置。出土的造像大致按上、中、下三层掩埋。造像顶部发现有席纹,说明造像在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其所属年代自北魏至北宋,跨度约500年,绝大多数造像集中在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造像种类分为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佛造像、菩萨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三 “一枚玉璧”:青州东汉“宜子孙”玉璧</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汉“宜子孙”玉璧)</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汉宜子孙玉璧,脱胎玉质独一品,千年磨砺,温润有方~</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汉代玉璧主要用于礼仪和陪葬。“宜子孙玉璧”于1982年在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村被发现,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雕工精细,为典型的出廓璧,下为圆形,内区饰蒲纹及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透雕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中央有篆书“宜子孙”三字,是“子子孙孙,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语。</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该玉壁保持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充满着动态和灵气,是汉代玉器的上乘佳作。这块宜子孙玉璧以体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另外,博物馆内还有大量珍贵文物很值得我们参观学习,比如青州简史陈列厅以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字、图片,介绍了青州的历史沿革,其中包括各个年代青州古城的兴衰变迁以及慕容德、范仲淹、李清照等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政绩以及文化成就等,一路参观下来,就像重走了青州厚重的历史。</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铁鹤</b></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州简史陈列厅门前的铁鹤也是明代衡王府的遗物,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在龟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驻足观赏的同时,每一件文物都在对我们诉说一个故事…</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青州的古城青州的文物历经千年为什么还能这么完美的展现在世人眼前?这跟我们的人民对家乡的保护密不可分,这里的人们对这些非遗文化遗产充满了敬意。美丽的青州古城令人难忘,青州博物馆内的古文物更加令人难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通过这次研学,队员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家乡青州的魅力,同时更加坚定队员们保护古文物古建筑的决心。</b></p>

青州

博物馆

造像

赵秉忠

玉璧

青州市

研学

状元

文物

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