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葵花,学名向日葵,是桔梗目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因花序随大阳转动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头状花序极大,径约10~30厘米,单生于茎端或枝端,常下倾。</p><p> 向日葵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这些地球人都知道!</p> <p> 海葵因形状酷似葵花而得名。被称为海底的“花朵”,有着像“花瓣”一般舒展的触须,故又被人称之为“海底菊”。</p><p> 海葵虽然名字像植物、长得像植物、大多数人也都以为它是植物。其实不然,海葵的真实面目却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动物,而且是食肉动物。</p> <p> 海葵属于动物界刺胞动物门珊瑚纲海葵目,种类有1000余种。其构造非常简单,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p><p> 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可用来麻醉和捕获小鱼、小虾、小软体类、小甲壳类等动物。</p> <p> 多数海葵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若二者属同一无性生殖系的成员,就逐渐伸展触手,象朋友握手一样相互搭在一起。</p><p> 若属不同繁殖系的成员,触手一触即回,再触再回,然后彼此剑拔弩张,展开一场厮杀。它们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p> <p> 海葵所分泌的毒液,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到它们的触手,就会受到拍击而有刺痛或瘙痒的感觉。</p><p> 假如把它们采回去煮熟吃下,会产生呕吐、发烧、腹痛等中毒现象。因此,海葵既摸不得也吃不得。</p> <p> 海葵那美丽而饱含杀机的触手虽然厉害,但却以少有宽容大度,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小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这种鱼就叫双锯鱼,也称小丑鱼。除此以外,和海葵共生的还有十几种鱼类、小虾、寄居蟹等其它动物。</p><p> 它们这种关系属共生关系,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免除险情,而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互惠互利,各得其所。</p> <p> 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一是来自于本身组织中的色素,二是来自与其共生的藻类。</p><p> 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葵提供了营养。有几种海葵,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晚上再伸出触手进行捕食。</p> <p> 科学家们还发现,海葵的寿命大大超过海龟、珊瑚等寿命达数百年的物种,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海洋动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技术对3只采自深海的海葵进行测定,发现它们的年龄竟达到1500~2100岁。厉害不厉害?</p> <p> 在夏威夷海域生长着一种巨大的红海葵,其毒素极毒,当地人常用它作为箭毒使用。百慕大还有一种沙岩海葵,其毒性更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生物毒素,比氰化钾还厉害得多。</p><p> 既然又漂亮又有毒,那就“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现在就带领大家略为参观一下常见的品种吧。</p> <p> 公主海葵:又名壮丽双辐海葵,身体色泽鲜艳,各种不同颜色,可说是光彩夺目,表面平滑或是有气泡状突起,触手通常呈黄色或黄绿色,如遇到惊吓时触手会卷成树丛状。</p><p>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以及红海萨摩亚群岛间。</p> <p> 奶嘴海葵:又称拳头海葵,学名樱蕾篷锥海葵,触手构造很独特,顶端通常呈气泡状,也会因压缩而成球型或梨形。口盘及触手处长满了共生藻,本身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其绚丽的色彩来自其体内的共生藻。</p><p>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红海到萨摩亚群岛之间的浅滩珊瑚礁,水深40米以内的水域。</p> <p> 地毯海葵:体型硕大,身上满布触手,象地毯一样,边缘略卷曲呈波浪状。其触须较短,但蜇刺很重。颜色有白、浅紫、粉红、浅绿等。</p><p> 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及红海的珊瑚礁或软质海底地区。</p> <p> 西瓜海葵:也叫纵条肌海葵或金线海葵。身体伸展时呈小圆筒状,明显地分为柄部和头部,体长20~30毫米,体壁呈黄绿色、暗绿色、褐绿色、油绿色等,上有12条橙红色或深红色纵条,条纹的颜色和数目随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异。受刺激时缩成球形,状若西瓜,故名。</p><p> 原分布于亚洲太平洋沿岸,现今在北半球均有发现。</p> <p> 紫须红肚海葵:别名巨指海葵,颜色多变,主要有棕色、米色、绿色、粉色等,根基通常是橘色到红色。与紫点海葵外表相似,但其触须较少且软一些。它们的口器通常可以看到。</p><p>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包括大洋洲、日本、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附近海域。</p> <p> 北美草莓海葵:是一种直径可达10厘米,长15厘米的华丽单体大海葵。具有较奇特的肉突,以红色为主色调,具有平滑的红色柱体,上面布满明亮的白色斑点,且都呈直线排列。</p><p> 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至加利福尼亚湾。北大西洋东部、太平洋东北部沿岸。</p> <p> 摇滚海葵:又称美国海葵,通常生长于近岸浅水海域,颜色形态特别丰富,属于爬行较少的品种。口器周围缺少触须,颜色也与身体其它部位有所不同。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p><p> 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北美洲南部、维尔京群岛、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慈、牙买加、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附近海域。</p> <p> 大丽花海葵:它是普通海葵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生活最深深度可达100米,触手多达160个,以10的倍数排列。颜色多变,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都有,但通常是粉红色,色彩鲜艳,华丽多姿。</p><p> 分布于大西洋东部,欧洲沿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美国附近海域。</p> <p> 樱花海葵:躯体呈圆柱形,高度不超过5厘米,却可以伸展到15厘米。色泽在绿色及红色之间变化,平时呈半球形,口部呈红色、绿色或黄色调,十分漂亮,触手很短,浓密,尖端呈亮红色、亮绿色或乳白色。喜单独生长,与其它海葵至少要距离20厘米以上。</p><p> 分布在大西洋东北部、北海、波罗的海沿岸,水深1~30米的海域。</p> <p> 紫点海葵:色泽非常亮丽,足部呈圆盘状,颜色为橘色,上面有小红斑点缀着。身体呈黄色,体上具有48条短胖的触手,顶端有紫色的小肉突,中间部分则有一明亮的环带,常生长在深水区的边缘,水色清澈时色泽鲜艳,混浊时就变得较为暗淡。</p><p>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水深30~50米的水域。</p> <p> 地狱之火海葵:又名树手海葵,颜色并不鲜艳,酷似菜花,通常为深棕色、深灰色、深绿色,有很多10~20厘米的分枝触须,口器处有放射状条纹,看起来更像软珊瑚。毒性较大。</p><p>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p> <p> 透明海葵:拥有将近200条触手,色泽呈明亮的黄绿色或蓝色,触手略弯曲或是呈螺旋状。躯体色泽随着共生单细胞藻类而有所改变,全长约为30厘米。</p><p> 分布于加勒比海、大西洋西部、百慕大至南美洲海域,水深1~40米处。</p> <p> 绿海葵:体长20~30毫米,口盘直径15~20毫米,身体呈圆筒状,体壁平滑,壁上有很多小孔,有白丝从小孔伸出。触手分数圈排列在口盘上,第一圈12根,第二圈16根,第三圈24根,第四圈48根,总数为100根。触手为绿色,口盘绿色,间有黄色的辐射线,体壁暗绿。体侧橙黄色。</p><p> 分布于北美、日本以及我国沿海等。</p> <p> 黄海葵:体态多变,伸展时呈圆筒形,收缩时呈左右对称的相合状,体高30~70毫米。体的顶端为口盘,其上有放射条纹和环纹构成的图案。囗盘边缘环生数圈触手,细长可伸缩,呈浅褐色,有的呈粉红色,排列整齐,按12的倍数排列,总数为96根,各触手长度基本相等,约等于口盘直径。</p><p> 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p> <p> 红海葵:体长约30毫米,是一种常见的海葵。它的表面长着剧毒刺细胞触手。</p><p> 分布于全世界各海域。</p> <p>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p><p> 一、海葵和陆地上的向日葵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很多种海葵的形状和向日葵非常相像而已,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p><p> 二、海葵虽然长得很像一朵花,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食肉性的动物。</p><p> 三、它身上看似花瓣的部分其实是它的触手,海葵就是靠它来捕捉食物的。</p><p> 四、这些触手上长满了刺细胞,里面含有毒素,有些品种的毒还很厉害。大家到海边或潜海要多加小心哦!</p><p> 五、不久前,科学家在海葵体内发现了一种叫HYL-1的基因,这是植物体内必须存在的一种基因。而在其他动物的身上还没有发现过这种基因。既有动物的基因,又有植物身上才有的基因,不得不说海葵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