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姓氏

风清杨

<p>看到了美篇(记忆故乡美景圈)圈主梁斌的圈子征文“说说我的姓氏”,很有意思的一个主题,也是圈主对美篇的热爱和支持,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刚好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也试着写一篇小文响应梁圈主的号召。</p> <p>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姓氏当然也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文化重要的典籍《百家姓》我们都不陌生。民国以前,它更是与《三字经》、《千字文》一起合称“三百千”。而且还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它曾是每个儿童入学后必须诵读的书目。</p><p><br></p><p>《百家姓》共收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那个时候的小朋友们不仅要能背诵,还得说出其中重要姓氏的来历和历史名人。</p> <p>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介绍,这部《百家姓》,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秋日郊游》的一段注里写道:“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当时,《百家姓》在乡村已经成为小孩子的必读书目,可见其流行程度。</p><p><br></p><p>能把姓氏当成一部典籍流传至今也只有我堂堂大中华了,写到这里的时候,心中热血沸腾,忍不住蹦出一句话“我骄傲!”</p><p><br></p><p>姓和氏都是宗族血亲的关系,从历史资料上我们可以知道,“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指父亲的血缘,我们今天说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而先秦时代的“姓”在战国时代逐渐淡薄,汉代以后,“姓”发展成为了父系血统的代号。《通鉴·外纪》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p> <p>我们常常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每一个人的姓氏如果追究起来都是大有来历的,只不过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忘记了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罢了,尤其是现代人。</p><p><br></p><p>前几年大伯去世了,去甘肃武威民勤参加大伯的葬礼,仪式完成以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续家谱。请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完成,每一家都要出润笔费,以示庄重和感谢。</p><p><br></p><p>如果不是回甘肃老家续家谱,我就不可能知道我的祖宗在哪里。不得不佩服咱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本家谱就让你清清楚楚的明白了你的根在哪里。比如,我就是看了家谱才知道我家族的祖先原来在浙江一带,清朝以后才来甘肃,听老辈人讲,至今在浙江某个地方都能找到我们同姓氏的族人,那个传说中的地方一定是我家族的根。</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的姓氏“毛”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后,属于稀少的姓了。《通志·氏族略》载:</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看起来“毛”姓历史上是王公贵族,还因为有了伟大领袖的威名而一跃成为当代的“大姓”,让“毛”氏火透大江南北。查看了《中国名人词典》,其中收入了毛姓历代名人142名,占总名人数的0.3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十四位;毛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7%,排在第六十一位;毛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1%,排在第八十六位;毛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8,排在第七十二位。这样的成绩让毛氏家族的人骄傲。</span></p><p><br></p><p>尤其是刚认识的朋友知道鄙人姓“毛”以后,往往会开几句玩笑。是啊,在单位上班几十年,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年来也只遇见了五、六个同胞,尤其是原本就属于稀少同姓的人就更不容易。人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绝不是空穴来风,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毛”姓出伟大的人物,还是那句话“我骄傲!”</p> <p>我的祖辈有三个爷爷,父辈有四个兄弟,发展至今已历四、五代了,如今在当地县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家族,将近百十号人了,有照片为证,还不包括上学及有事没有回来的人。</p> <p>说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敬畏的应该是南方比北方更重视族谱的续订,农村又比城市重视自己家谱的延续。</p><p><br></p><p>还是老一辈人说的好“有了家谱,走到哪儿,都不会忘了自己的根!”</p><p><br></p><p>“不忘祖宗,热爱家乡”实际上透露出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还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p><p><br></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h0e32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水浒传》中扈三娘在梁山是怎样度过的</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6r11d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古代一夫多妻,女性之间如何相处</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njxx4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无规矩不成方圆</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t7alz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品读《金瓶梅》(74):六亲不认的潘金莲</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h9bos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品读《金瓶梅》(87):迎儿也是苦命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