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霾下的一缕阳光

Perfect

<p>2020年庚子年,2月6日,大雪纷飞, 新型冠状病毒持续蔓延……。</p> <p>  新冠病例持续增长,上午9时接护理部紧急通知将在玛丽医院增加开放三层病房,急需儿科护士增援。病人的召唤就是战斗的号令,在家休息的儿科护士杨丽听到消息后立即带上早就准备好的洗漱用品赶往前线加入抗疫大战队伍中。9时25分,身躯柔弱却信念坚定的杨丽却一路小跑赶到医院大门口集合,这时才想到给自己老公打了个电话,来不及道别,老公做为一名退役军人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电话里叮嘱着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家里交给他让她放心。</p> <p>  由于长时间配戴双层护目镜容易起雾,害怕打针的时候看不见增加病人的痛苦,杨丽上百度找防护目镜起雾的方法,得知碘伏涂在护目镜上可以减少起雾,每天上班前她都会早早的到达科室,在穿防护服之前将护目镜涂上碘伏,以免影响穿刺。由于增援玛丽医院的就只有杨丽老师一个儿科护士,各楼层碰上难穿刺的病人都会呼叫杨丽老师,一时间杨丽老师成了玛丽医院的“红人”。在隔离病房一天上班的时间是6个小时,刚来玛丽医院的一个星期,由于新增病例的增长儿科病例也增多,很多时候她刚下班回到宾馆洗了个澡,头发都还没干,病房护士长就打来电话说病房有某个患儿针不好打需要你来帮忙,她二话没说撂下电话急匆匆地又赶往病房……只要有需要我24小时随时待命,这是平时不爱说话的杨丽主动跟病区护士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p> <p>刚到宾馆,还来不及培训就接到儿科汪主任的电话,有一个一岁确诊患儿再次发热急需要采血、输液,杨丽立马放下行李赶往玛丽医院,在汪主任的指导下穿好防护服进入了病房,刚走进病房,同样是确诊病例的患儿妈妈看见护士端着治疗盘进去要抽血不停的心疼着孩子,用期盼、求助的眼神看着杨丽……由于孩子小,玛丽医院增援的护理队伍中又没有儿科护士,所以穿刺起来比较困难,儿科护士杨丽进去后耐心地和她解释着:“我是人民医院儿科的专科护士,由于孩子发热需要用药,所以急需抽血查明原因对症治疗,请你放心我尽量保证一针,尽量减轻孩子的痛苦。”穿上防护服,带双层手套,带上护目镜和面屏对穿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她看见孩子身上的针眼,她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消毒、选择血管、浅进针慢送针,一针见血了……太棒了,多年的儿科护理工作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多年的儿科护理经验大大的减轻了患儿的痛苦……</p> <p>710病房来了个70多岁的老奶奶没人照顾,她不光耳朵不好腰也不好,上责护班的杨丽老师一上班都揽下710病房的消毒工作,换垃圾袋,消毒液喷洒,开窗通风,拖地等等事宜。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往往走两步都气喘嘘嘘的,每次从病房出来她都汗流浃背,看着她瘦小的身影穿梭在病房里,忍不住让人心疼……</p> <p>作为父母的女儿,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心里总有最柔弱的不可触碰的弦,当想到常年不断药的父亲,想到独自在家上网课的12岁的女儿,当想到同样在医院忙碌的工作后还要回去照顾女儿的丈夫,杨丽不禁会湿润眼眶,充满愧疚……想到她柔弱的身体,科室的同事曾几次要求换她下来轮休,可她总是说“没事,不需要,能坚持,穿上工作服我就是战士”……</p><p>是啊,就是这样一群摇身一变的战士抗击着疫情,守护着我们,让我们懂得生活,珍惜生命,正是有这么“一缕阳光”,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让我们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