峱山探奇

峨东老农

<p><br></p><p> 在古九州之一的青州,有一座奇特的山 </p><p> ——峱山。</p><p> 光这个字就够奇的,估计很多人都不认识。</p><p> 峱,《说文解字》说,山在齐地。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音nao,古山名,在今山东省青州境内,靠近临淄。</p><p> 可见这个字,是只为这一座山用的。确实如此!一座山享用一个字,说峱山独享尊荣,毫不为过!</p><p> 你一定会奇怪,这么奇特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来源于“齐王猎峱”的故事。</p><p> 相传春秋时期,青州西部淄河南岸稷山附近,有一种形状奇怪的野兽,白天躲在山坳里,夜晚出来偷吃牲畜糟践庄稼,闹得百姓不得安宁。齐王知道后,便带上兵将来猎杀怪兽。天黑前叫人埋伏在庄稼地里,等三更时分怪兽又出来祸害百姓,齐王指挥兵将们从四面包围过来,将怪兽消灭了。天明后,人们发现稷山的南边和北边各多出了一座山。北边的山像是牛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作“牛山”。南边的山和怪兽的形状差不多,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虎不像虎,猴不像猴,“四不像”,样子丑。文人们便用一个犬、一个丑、一个山,造了这个“峱”字,从此,这座山就叫了峱山。</p><p> 于是,就有了这座奇特的山,和这个奇特的字。临淄处于平原地带,境内少山,只有临淄东南部与青州接壤处,山逐渐多起来。峱山附近的稷山、牛山等,也都赫赫有名。</p><p> 牛山,位于临淄东南,毗邻现太公湖,是临淄名山。“春回牛山雨蒙蒙”曾被列为临淄八景之一,山上有管仲墓,现在又建了中国宰相馆。</p><p> 稷山,横跨临淄与青州之间。据古籍《齐乘》记载,因山上曾有后稷祠而得名。后稷,乃周朝始祖,教农稼穑,善于耕种,被后人奉为五谷之神。据说山顶还有夫子庙遗址,以纪念孔子曾经到过此处,故稷山又被称为“孔父山”、“夫子山”。</p><p> 因稷山,而稷门,因稷门,而稷下学宫。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就是因为稷山而得名。稷下学宫,那可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灿烂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颗!由此而形成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和根基!</p><p> 据说,峱山周围共有大小八座山围绕,西北方向一条沟通往淄河。八座山围成一个小型丘陵盆地,峱山就坐落在盆地中间,且和周围的山都不相连,古人认为峱山恰似洛书九宫之中宫,是龙场核心。</p><p> 现在的峱山,位于青州市邵庄镇,青州经济开发区并以此命名。如今,峱山旁的河水已没有了,周围建起了工厂,峱山独自兀立,黄土四野。它曾被采石挖掘,仿佛一块璞玉,被劈砍成了一块超大石头,光秃秃的,露着刺眼的白光,没有了生机。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罄山采木、竭泽求鱼造成的恶果。</p><p> 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使各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峱山已被停止采伐,四周围上栏杆,加以保护起来。但愿再过几年,能够草木葱茏,山清水秀,恢复其山的质朴景色,还大自然以本来面貌。</p><p> 所以,现在的峱山本身并不出色,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才是峱山最大的财富。</p><p> 峱山的来历纯属民间传说。但在《诗经•齐风》里有一首民歌《还》,却是以峱山为背景的。这首诗歌真实记录了在峱山的打猎生活,写了猎人之间的交往,让峱山的整体风貌鲜明呈现在我们眼前:</p><p>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p><p>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p><p>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p><p>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p><p>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p><p>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p><p> 传说,在峱山,还发生过“礼贤下士”的故事。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就是与峱山有关的典故。</p><p> 宁戚,卫国人(今河南境内),早年不得志,怀才不遇,遂放牛于峱山。</p><p> 两千多年前的峱山,风景优美,又离齐都临淄不远,峱山自然就成了齐国的游乐场,从国君到大臣,都经常到峱山来游玩。</p><p> 有一天,齐桓公来到山下,正好碰上一个戴着斗笠光着脚的放牛人,敲着牛角,唱着一首《饭牛歌》:</p><p> “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p><p> 管仲见此人虽然不济,却含有正气,就主动上前搭话。放牛人只是没头没尾地回答了“浩浩乎”三个字。管仲想起古诗《白水》曰:“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原来是来求官的。</p><p> 管仲与之交谈,知道了此人是卫国人宁戚,精通农事,有治国才能。于是,管仲向齐桓公极力推荐,齐桓公遂拜宁戚为大夫,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宁戚也不负重望,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之首。</p><p> 峱山便随着“齐桓公礼贤下士”的故事,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了。</p><p> (2020年3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