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玄奘的足迹-四大佛教圣地巡访

Berta

<p>佛教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然后外传到亚洲各国以至世界各地。因传入的年代,途径和地区不同,佛教形成了南北二传、三大语系,即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南亚的南传巴利语系,中国大陆、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北传汉语系,以及中国西部藏区、蒙古、尼泊尔、不丹和印度部分地区的藏语系。</p><p><br></p><p>佛教自2000多年前传入中国以来,不断演变分支,发展壮大到盛极于世。如汉地佛教就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八大门派;藏传佛教也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等。而佛教在印度本土却衰微了。</p> <p>国学大家季羡林说:“佛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传入中国以后,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p><p><br></p><p>外来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发展,除了宗教思想广泛传播之外,在哲学、文学、史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一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p><p><br></p><p>正因为中国佛教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6年12月,对佛教发源圣地做了一次追本溯源的巡访之旅。</p><p><br></p><p>从尼泊尔到印度东北部的四大佛教圣地,旅程并没有开通国际旅行线路,一路都是自行包车,行驶在边远乡村地区。路上常常遇到道路施工和交通堵塞,状况很差。有时二三百公里的路程竟也要行驶10小时以上。不过身在国外,感受的却是中国部分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精华,这是在其他国家的旅行中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虽然一路行程艰难,但追寻着玄奘当年的足迹,又总是令人振奋不已。</p><p><br></p><p><b>蓝毗尼——释迦牟尼的诞生地</b></p><p><br></p><p>蓝毗尼位于临近印度边境的尼泊尔境内,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280公里。蓝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在佛教的地位,如同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和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p><p><br></p><p>蓝毗尼遗址曾经荒废了多个历史时代。19世纪末,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石柱,随后尼泊尔考古局依照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蓝毗尼附近发掘出古代释迦时期的废墟,陆续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和神龛、佛院遗址等。蓝毗尼从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地,一下成为佛教圣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b>摩耶夫人祠遗址</b><br><br><div>根据典籍记载,蓝毗尼是公元前623年(北传系说563年),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生下佛陀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的地方。图中的白房子是摩耶夫人祠的遗址(白房子是用来保护遗址的建筑)。</div><div><br></div><div>《大唐西域记》卷六对蓝毗尼有专门记载:“箭泉东北⾏八九⼗⾥,⾄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杂花弥漫。其北⼆⼗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div> <b>出生地点标记</b><br><br>2251年前,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释迦摩尼的出生地点放置了一块石片作为标记,这在祠遗址内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室内不准拍照,在入口处的展示牌中可以看到室内的全貌和做标记的石片。<br><div><br></div><div>展示牌的说明专门提到了中国早期的三位旅行探险者, SENG TSAI(约公元350年到375年), 法显(约公元403年)和玄奘(约公元636年),三位在各自的旅行札记中都有关于蓝毗尼作为释迦摩尼出生地的考察描述。</div><div><br></div><div>自行在网上对“SENG TSAI”做了检索,只有英文版的《尼泊尔与中印之间的地缘政治较量》一书中,提到了中国僧人“SHENG TSAI”曾到访蓝毗尼考察过,而东晋的法显到访蓝毗尼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中文资料都只说法显是中国第一位西行到印度旅行的僧人,看来还有的商榷。</div> <b>圣池</b><br><br>圣池也称布史伽里尼水池。摩耶夫人诞下乔达摩之前在这一水池中沐浴净身,乔达摩也是在这里做的第一次洗浴。这对佛教信众来说是一座真正的圣池。据说斯里兰卡和不丹的国王每年都要来这里取水回去祝福。<br> <b>阿育王石柱</b><br><br>阿育王是统一古印度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他曾在公元前251年到蓝毗尼朝圣,并建立石柱以证明此处为佛陀诞生地。柱高7.79米,直径45厘米。<br> <p>石柱上有用古印度北部方言普拉克利语刻写的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此地朝拜,因为这里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图片来自网络)。</p> 相对其他三大圣地,蓝毗尼的信众朝拜相对少很多。 <p><b>蓝毗尼的世界佛寺新区</b></p><p><br></p><p>从上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开发署和尼泊尔政府共同组建了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在蓝毗尼划出20平方公里范围,邀请各国在此建立自己国家的寺庙,作为全球佛教徒朝拜的圣地。</p><p><br></p><p>其中西区是北传汉藏佛教寺庙群;东区是南传佛教寺庙群。每个国家的寺庙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很值得参观。</p><p><br></p><p>中华寺,建筑规模较大,经典中国风,但是不像国内的名刹宝寺那样极具古风古韵。</p> 德国佛寺,一点也不德国,反而有些泰国风情。 德国佛寺的白塔 德国佛寺的转经筒 加拿大佛寺 奥地利佛寺 真正的“西土”高僧。 <p>新加坡/尼泊尔佛寺, 是2001年由来自新加坡和尼泊尔的佛教徒共同修建的。</p> 法国佛寺。建筑风格很像在越南的法国殖民地建筑。 <p>佛寺群远景</p> 缅甸佛寺,规模较大,和其他东南亚邻国的佛寺一样,位于东区的南传佛教寺区。 柬埔寨佛寺,很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泰国佛寺,规模相比泰国本土的寺庙要小。 斯里兰卡佛寺 越南佛寺 印度佛寺,建筑最为简朴,其实就是一个诵经的场地。现在印度本土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还有耆那教、锡克教和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所以佛教在印度本土的影响力相当有限。 <b>菩提伽耶——释迦牟尼的开悟地</b><br><br>菩提迦耶位于印度东北地区,是释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也是世界佛教徒心中的朝拜圣地。中国的法显和玄奘都记载了到菩提伽耶考察的历史。 据典籍记载,释迦牟尼当年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了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突然得以觉悟,找到了解脱之道。然后在附近继续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就开始传道了。 <div><b>摩诃菩提塔</b><br><br>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塔,也称摩诃菩提寺,金刚宝座塔,正觉大塔,据称最初为阿育王所建。2200多年前阿育王来此朝圣,他在菩提树下安置了一块金刚座,并在菩提树旁建了这座塔 。<br><br>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公元四世纪时,当时的锡兰国王的王弟到印度朝礼圣地,锡兰国王主动再度“兴建”摩诃菩提塔。<br></div><div><br></div><div>十二世纪时,伊斯兰军队入侵,该塔被严重损毁破坏。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阿育王所建塔的遗址上,出资重建。<br>然而,重建没有多久,这座塔寺就遭遇了严重的洪水,大量泥沙又将塔身埋在沙土中达数百年。直到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印度考古研究所的总管)康宁汉建议进行挖掘。1870年代末,在缅甸佛教徒与当时的孟加拉国政府协助下,终于将摩诃菩提塔修复完成。</div><div><br></div><div>菩提伽耶的主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寺前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雕刻。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寺外院中有很多高僧的舍利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br></div><br> 当年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加持的佛像有三尊,即8岁、12岁、25岁等身佛像。8岁和12岁的等身像在松赞干布时期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带往西藏,现分别供奉于西藏拉萨的小昭寺和大昭寺。正觉塔内则供奉着释迦牟尼佛25岁等身像,这也是世界公认最像佛陀的真身塑像。 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述:“菩提树垣正中,有⾦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地俱起,据三千⼤千世界之中,下极⾦轮,上侵地际,⾦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坐之⽽入⾦刚定,故⽈⾦刚座焉。” <b>大菩提树</b><br><br><div>也称摩诃菩提树,紧邻塔的西侧。释迦牟尼曾坐于此树下修行,最后开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以缘起论为基础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学理论,开始为世间的普罗信众启迪智慧、消除无明的烦恼。这一天是12月8日,被称为佛成道日。</div><div><br></div><div>阿育王当时将原树的分支分散到印度各地种植。阿育王的女儿僧伽蜜多来斯里兰卡弘扬佛教时,将那株菩提树的一根枝干移植过去了。现在的这株大菩提树是1870年由斯里兰卡那棵2000多年的菩提树分支移植回来的。</div> <p>大菩提树高达12米,树干直径约3米,有10余个主要枝干,树冠半径约有30米。</p><p><br></p><p>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述:“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数百尺,屡经残伐,犹⾼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如来涅槃之⽇,叶皆凋落,顷之复故。”</p> 据当地的僧人讲,在菩提树下诵经,偶尔会有落叶掉下来。如果碰巧掉到头上,则是机缘巧合,会使你的修行功力倍增。所以常有信众捡起落叶带回去供奉。 摩诃菩提寺是世界佛教徒的最高朝拜圣地。这里常年举办大型法会,世界各地的高僧主持也经常云集到此说法。<br> 夜晚再来拜访,看到的景象又不一样了。很多僧众常年就睡在塔侧面的地铺上。 这只狗在此陪伴多年,也应当很有灵性了。 <p>其中一位年轻的佛门女弟子,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p> 她白天数个小时在菩提树前诵经。晚上又看到她一直在那里默诵。 都过了半夜,她竟然还在绕着塔一步一拜,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了。 我们从没看到她和别人讲话。她完全活在无我忘我的精神世界里! 佛教信徒日夜都在朝拜,诵经。我们夜里也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信众在不停的转塔,深深为他们的虔诚所震动。 <p><b>鹿野苑——释迦牟尼初次讲经地 </b></p><p><br></p><p>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西行到了鹿野苑,找回原来一同苦修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出家为五比丘僧,至此佛、法、僧三宝圆满集结成就。释迦牟尼从此开始住世说法四十五年,讲经三百余会,化度弟子数千人。佛教也在印度兴起成为了这个宗教王国中的一派,现在全世界佛教徒已经超过了5亿人。   </p><p><br></p><p>到公元3世纪时,鹿野苑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p><p><br></p> <b>答枚克佛塔</b><br><br>12世纪后期,鹿野苑遭突厥人的劫掠,所有建筑被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塔的八面皆雕刻了各种精致花纹和人物、鸟兽等图像。塔身有许多佛龛,现已没有佛像。<br> 和远道而来的藏族同胞合影 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述:“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究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br><div><br></div><div>由于历代的战乱,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鹿野苑终至湮没沉埋。直到近代,一些印度和西方的考古学家们利用《大唐西域记》里的明确记载,找到了遗址,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让这个沉埋几百年的佛教古迹重放光彩。</div> <b>牟拉甘陀库底寺</b><br><br><div>中文意译根本香室精舍,在鹿野苑的东侧。佛陀最初居住在这一精舍,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div><div><br></div><div>现在的根本香室精舍是1931年重建的。样式模仿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寺,寺內供奉着佛祖的金色佛像。墙壁上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出自日本画家野生司香雪之手。</div> <p><b>吠舍离——释迦牟尼预言涅槃地</b></p><p><br></p><p>吠舍离,又译为毗舍离、毘舍离、吠舍釐国,中文义译称广严城。为释迦牟尼住世时代著名的大城市,曾经是跋耆国首都。</p><p>吠舍离距释迦牟尼涅盘处拘尸那迦不远,是佛教四大神迹地之一(其他三处是舍卫国,桑伽施和王舍城)。</p><p><br></p><p>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述:“吠舍釐国,周五千余里。土地沃壤,花果茂盛,菴没罗果、茂遮果既多且贵。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好福重学,邪正杂信。伽蓝数百,多已圮坏,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天祠数十,异道杂居,露形之徒,实繁其党。吠舍釐城已甚倾颓,其故基址周六七十里,宫城周四五里,少有居人。”</p><p><br></p><p>当年释迦牟尼来吠舍离是为了拯救当地严重的瘟疫,所以吠舍离的离车人对释迦牟尼是十分感念的。吠舍离有五百释迦女祈请出家,经阿难反复劝请,释迦牟尼终于同意,由此开创了印度女众出家的先例。</p><p><br></p><p>释迦牟尼在80岁高龄时吃了有毒的食物,突发重病,在这里预言自己即将涅槃。</p><p><br></p><p>他离开吠舍离前往涅槃地拘尸那迦时,吠舍离百姓苦苦相留,释迦牟尼遂留下钵作为纪念。图中的圆墓原来保存了佛祖舍利和所用的钵。</p><p><br></p><p>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阿育王又在此建立了石柱。</p> <p><b>拘尸那迦——释迦牟尼涅槃地</b></p><p><br></p><p>拘尸那迦位于靠近尼泊尔的印度境内,为释迦牟尼去世的地方。佛教称去世为涅槃,圆寂,入灭。</p><p><br></p><p>释迦摩尼在吠舍离重病后,希望回到出生地蓝毗尼。但同弟子走到拘尸那迦城时,病情加重。他召集弟子,最后一次回答他们心中的疑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最后释迦牟尼在两棵娑罗树间,以僧衣作枕,右侧身而卧,两脚相叠,头朝北,脚朝南,背东面西,随之涅槃。</p><p><br></p><p>佛陀逝世的双林(双沙罗树)处有涅盘卧像及佛塔等。7世纪之后逐渐湮没。18世纪中期才重新被发掘。</p><p><br></p><p>据《大唐西域记》卷六记述:“拘屍那揭羅国城郭颓废,邑里萧条,故城磚基,周十余里。居人稀旷,闾巷荒芜。城西三四里,渡恃多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起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p> <p><b>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b></p><p><br></p><p>其中大涅槃寺又称卧佛殿,是左侧圆筒状白色建筑,内有一尊六尺长的黑色石质全身贴金的卧佛。</p><p><br></p><p>寺里大堂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金色的世尊涅槃像。据专家考证此塑像建造于公元5世纪。佛像长6.1米,用整块石头雕成,枕右手侧身而卧,面朝西方,象征佛陀到西天往生。佛像睡在7.32米长、1.71米宽、0.64米高的睡榻上,榻与像原为一块整石,现改由砖和石混合砌成,上面雕刻了佛弟子阿难、苏婆达和摩拉酋长瓦吉拉婆尼及另外不知姓名的五人像以及铭文。</p> <p>据典籍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留下了佛牙、佛指、佛顶骨等不同类型的遗骨,世称佛真身舍利,其中佛顶骨舍利最为珍贵。</p><p><br></p><p>释迦牟尼火化后的舍利均分为八份,由当时和佛陀有因缘的八个国家带回去供奉。后来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将舍利取回重新分配,在各地建造了八万四千个佛塔供奉。由此佛舍利经历代不断转移供奉,在全球的佛教界流传开来。</p> 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举献袈裟,庄严神圣,口念佛号,右绕塔行三周,然后进入大堂,将袈裟敬盖在佛像身上。 将所盖袈裟再恭请回去,会让所在的寺庙无胜灵光。 <p>佛灭三个月后,众弟子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窟内外进行了第一次圣典结集,史称五百结集。在窟内结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结集的,名大众部。上座部以僧团长老为主,思想传统、保守;大众部则以革新派比丘为主,较为积极和前进。上座部和大众部被称为“根本二部”。</p><p><br></p><p>佛灭百年后,耶舍比丘召集了印度西部与东部共七百名上座,在此城中进行了第二次圣典结集(又称七百结集、毗舍离结集),造成了日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称为“根本分裂”。以后又从两个根本部中共计分裂出18部(据南传佛教)或20部(据北传佛教)。</p><p><br></p><p>上座部和大众部后来分别演变为南传系和北传系。所谓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又是由此分别衍生出来的。</p><p><br></p><p>有关佛教首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公认是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当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经丝绸之路来朝,在帝都长安向汉朝的博士(学者的官名)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一历史标志称为“伊存授经”。有关这一佛教初传的时间,学术界讨论了较长时间。后来经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中国在1998年举行了各种形式的“中国佛教两千年纪念活动”。</p> <p>追寻玄奘的足迹,巡访四大佛教圣地,感叹玄奘当年游学历尽艰险,对中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存了最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p><p><br></p><p>玄奘堪称中国现代留学界的鼻祖!</p><p><br></p><p><br></p> <p>谢谢欣赏! 有兴趣请观注我的其他美篇。</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jxkt5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n2xdq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帕劳,花园般的海底世界</a><a href="https://www.meipian.cn/zonwlwg?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震撼心灵的虔诚——走近西藏六大佛教圣地</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ydxzdo?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不同视角下的迪拜</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id68e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秋意蔚然的墨尔本</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izvqvk?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甘青环线丝路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