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经历

艾玲14641175

<p>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p><p>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地方</p><p>也没有任何骏马</p><p>能像一页欢悦的诗篇</p><p>最贫穷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p><p>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p><p>可是它却装载了</p><p>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p><p> —【美】埃米莉·迪金森</p> <p>从小酷爱读书,小时候 ,我像很多孩子一样 ,对书有一种天生的喜爱。儿童时代的我对书的爱好,全凭的是一种乐趣。当然也受家庭影响 ,父亲和哥哥、姐姐都爱读书,家里爱看书的人多,也影响了我。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要有本书,需要排着队看。自记事起,哥哥姐姐看厚书,我就在旁边,也给我一本小人书,我“按图索骥”不懂就问。后来在父亲、哥姐的引领和我自己的摸索下,我由看图时代过渡到识字年代。 </p> <p>我们铁路职工家属区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广场附近卖食品、蔬菜、水果……很热闹。我最开心的事是那里有摆摊看小人书的。我拿着钢蹦经常去那看小人书。到后来,摆书摊的老大爷都认识我了,即使没有钱也会让我看。</p> <p>看的小人书多了,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我就自豪地给他们讲故事,像《神笔马良》、《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大闹天空》、《大林和小林》等。小人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滋润着我的心灵,装点着我的童年。曾经幻想我要是有一双水晶鞋多好。我还喜欢有关动物的童话小说。上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得字越来越多,我的课外书看得也越来越多。当同龄的小伙伴热衷于跳皮筋、踢毽子时,我更喜欢抱着一本书静静地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p><p><br></p><p>小学的时候,喜欢看英雄人物的故事,如《董存瑞》、《刘胡兰》。喜欢看童话故事,喜欢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喜欢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和梦幻般的爱情里面,那蔚蓝色的大海,有个鱼儿王国,国王有六个美丽的女儿,最小的女儿最美丽最善良……小美人鱼喝了巫婆给她的一锅汤,鱼尾就变成了两条腿 ,会跳世界上最轻盈的舞蹈。但是,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回到海里去了。王子和公主结了婚,小美人鱼化成海上的泡沫。卖火柴的小女孩黑夜中的火光,青蛙王子的幽绿荷塘……希望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下去,正义被张扬,邪恶被惩处,总是感到心满意足。</p><p><br></p><p>后来,渐渐地不再满足于从童话故事中得到的乐趣,我向往更为刺激的故事情节。便开始看父亲 哥哥的厚书了。</p> <p>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喜欢看长篇小说,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也喜欢看《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战斗的青春》、《红旗谱》、《红日》、《林海雪原》等。课外,同学们在一起也互相借书看。</p><p><br></p><p>那个时候读书,就是纯醉的喜欢,感觉一本好的小说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欲罢不能”,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读完。年少时读书没有什么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有些不喜欢的内容,也会一目十行地跳过去,所以,一本书一两天就可以看完,以“囫囵吞枣”的速度读了很多书,现在还记得当年的我看懂了《简·爱》,却未看懂《红与黑》,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我曾经梦想长大后当个作家。</p><p><br></p><p>当时,我大哥已经工作,二哥都上高中了,他们几乎每天都有小说看,他们不看了,我就央求让我看。这样也看了不少外国小说。像《老人与海》《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在我一次又一次地接触如此多的书籍,感觉自己进了一座宝山,我像饕餮一样享受着自己的视觉盛宴,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尽管仍然只沉醉于故事情节,唏嘘人物的命运,但在当时,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p> <p>在小学毕业时,我已经读了不少当时流行的书,一批优秀的书籍陆续进入了我的视野,如现代小说《家·春·秋》、《小城春秋》、《三家巷》、《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迎春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古典文学作品有《红楼梦》、《说岳全传》、《镜花缘》、《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聊斋志异》等。外国小说有《飘》、《静静的顿河》、《复活》、《牛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还喜欢读外国的侦探推理小说, 特别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还有日本的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p><p><br></p><p>那时还喜欢阅读诗歌,像贺敬之的《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因为这首诗,“文革”大串联时,我迫不及待的去了魂牵梦绕的延安。</p><p><br></p><p>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书名了,否则你将看到的不是我的读书经历了,而是推荐书单了。</p> <p>上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便陡然喜欢上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作品。读了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女人的来信》,这两部作品,前者写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一天,后者写一个女人的一生,都为某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所支配,使她们不顾一切,抛弃父母、家庭、子女,追踪她们所热爱的男人,直到天涯海角,甚至为此献出生命,而对方却连他们的姓名都不知道。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通过盲人收藏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后德国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家庭女教师》写一个姑娘被一个富家子弟引诱又被抛弃的故事。</p><p><br></p><p>初中一年级下半个学期 ,1966年“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都被放了羊。在这段时间里,因为我是初一的学生,学校的好多运动没人找我们这些人。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废寝忘食地读书。我父亲收藏了一整套《元曲》、《东周列国志》,我一本接一本的把它读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中的三本就是那时候初读的。</p> <p>69年4月,我跟随着上山下乡的潮流,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我们只能读《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反对自由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以及《毛主席诗词》。还有《国家与革命》等。现在好多毛主席诗词张口还能背出来。</p><p><br></p><p>在那个读物奇缺的年代,作为刚刚唤醒读书意识的我,每天除了忍受超强度的劳动 ,还要忍受“没有书籍读的”饥饿感,不知是谁从家探亲回来,带来手抄本《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我们就偷偷地互相传着看。</p><p><br></p><p>每年的探亲假,也是我读书最好的时光。家里有两个上中学的弟弟,更酷爱读书。 所以,家中有不少书籍。读《唐诗宋词》品味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孤独与怀才不遇;感受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寞与哀愁;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景。</p> <p>77年恢复高考,我已经结婚怀孕了,我想先要孩子,孩子大点在上学。孩子出生后,我就生了一场大病,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后,我的头脑也从过去的“狂热”,“一时冲动”慢慢地冷静下来。</p> <p>年龄增长了 ,阅历增加了,年少时的一些梦想和激情也被现实冲淡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我放弃了我的文学梦,我几经碾转,调到国企企业,从事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预算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学习了很多与预算有关的书,后来又上了学。把时间都用在专业知识上的学习上,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但那也忘不了读一些好的中外名著。如: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有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灵与肉》、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等,外国小说《包法利夫人》、《呼啸山庄》、《雪国》等,我一一都读过,还读过琼瑶、金庸的小说。</p><p><br></p><p>我留恋普希金笔下鲜活的爱情 ,我留恋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喜剧,我留恋川端康成笔下浅浅的哀愁。我欣赏埃斯库罗斯笔下坚毅的普罗米修斯,我欣赏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坚强的斯嘉丽,我欣赏路遥笔下平凡的孙少安……在文字的世界里,灵魂得以流转,痛苦得以分担,幸福得以共享。</p> <p>阅读不仅是为了充实自我,更是为了关照现实。作家们通过文字,似乎在隐隐地告诉我们一种道理,即我们生活的空间潜藏着某种全息性,一滴水之间蕴含着全世界的奥秘。于是,他们便在自我的空间里大笔挥毫,汪洋恣肆,拓展出无限的意境。</p><p><br></p> <p>退休后 ,在家重读一些经典,《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红字》、《战争与和平》等,看了一些现代作家莫言、余华的作品。每次重温经典,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我再读一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就有了新的想法。陌生女人是疯狂的,这来源于她疯狂的所作所为,而她的行为来源于她的超脱理性的爱。陌生女人的一生都在等待着R,为他忍受内心的煎熬却不让他知道,虽然她永远也等不到这一刻。她虚构了自己的爱情乌托邦。她的生命是诗意的,有着灵性与高贵,她对于自我生命意义的追寻达到了一种痴狂的程度。不得不说,茨威格的作品里,字里行间充盈着爱与人性的力量,最黑暗的地方仍旧有最纯粹的爱情。</p> <p>我一直在想 读书到底带给了我什么?读书不一定能让我变得更富有,但我可以在阅读中寻找各种炫目的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收获更多的智慧,让我忘记过去的一切烦恼与忧愁,让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所读之书虽少,却也教会了我人情冷暖;所爱之书多为娱乐,却也养成了我思维宽拓。虽未经历大千世事,却在很多作家的笔触下活过。</p> <p>我喜欢音乐,喜欢自然,喜欢建筑,喜欢旅游,更喜欢读书。一本书即一个人与自己交流,好书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心灵的某块角落,直至形成自己成熟的思想。总有一些书在某个特殊的点上会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在我的思想里面留下一颗又一颗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p> <p>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远方的田野未必人人都有,可是诗可以。或者更精确些,诗意可以。</p><p><br></p><p>美篇文章里,写诗的人多了,随手点开,就可以看到歌颂人间大爱的,歌颂四季美景的,歌颂美好生活的,歌颂爱情、友情、亲情的。给我的直观感受是:那么多诗!古诗、现代诗、美篇里的诗 ,读吧!让我们的心被诗浸润,让我们的心永远年轻有活力。</p> <p>“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不辍,定会随着年龄增长,拓展个人生命的空间,提高生命的境界。</p><p><br></p><p>如今, 人至老年 ,我回顾幼时、少年、青年时走过的路程,感觉书籍犹如天上悬挂的那轮明月,总是在潜移默化间照射我的内心、梦想、和现实旅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