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学校新冠疫情领导小组、班主任、校医以及相关部门主要人员,召开“开学复课模拟实战演练专题会议,强调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确保演练顺利圆满完成。</p> <p>为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学校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指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学校进行了全校模拟演练活动。模拟开学后学生入校、体温检测、学生就餐及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情况,提升学校对体温异常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对象的应对和救援能力,为开学做好保障。</p><p>一、演练目的</p><p>1、切实做好我校新冠疫情预防与控制工作,认真做好监测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发生。</p><p>2、全面提高我校传染病处置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置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有效阻止传染源,保障师生安全。</p><p>二、演练时间、地点时间:</p><p>2020年3月16日上午8:00—9:00分</p><p>地点:学校大门口、教室、食堂</p><p>三、演练物资:消毒地毯、体温枪、隔离衣(可用一次性雨衣代替)、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隔离点(帐篷)、隔离室、警用安全防护设施、绑绳等。</p><p>四、组织机构</p><p>组长:姜秋涛</p><p>副组长:杨恩国、马永广、李同刚</p><p>安保组:薛冬峰、侯永雷、陈玉新、景东余、王忠春(保安)、刘德鹏(保安)</p><p> 医护组:矫传勇、吴 敏、张云集、马永胜、张立新、刘德天</p><p>教学巡查组:张忠禹、赵汝环、张秋艳</p><p>后勤组:耿士江、吴 敏、景东余</p><p>五、演练要求:所有人员均按要求佩戴口罩(口罩自备),所有参与演练人员还需要一次性手套、防护面罩,其他后续支援人员还需穿隔离衣(保安需要穿防刺背心)。人员的不良反应包括:体温大于等于37.3、干咳、呼吸困难(凡有目测可见的不良反应,相关演练人员直接请假,不得到校;到校后一被发现,学校直接启动预案,相关师生进入隔离点)</p><p>六、演练场所:</p><p> 1、校门口组长:李同刚</p><p>成员:张忠禹、矫传勇、赵汝环、侯永雷、景东余、王忠春(保安)、刘德鹏(保安) </p><p>学校门口铺设消毒地毯,设置了2路体温检测点,学生分2路、间隔1米进入楼内。学校执勤人员逐一对进入本通道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并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及安全检查。 </p> <p>当发现学生体温异常时,迅速用第二把测温枪进行复测,如体温依旧异常,即刻带领该人由校门外进入一楼隔离室,由校医再次用水银温度计对学生体温进行检测,学生体温异常,校医或医护组成员协助其穿着隔离服,进入隔离间。同时,通知防疫领导小组成员和班主任,校医将学生姓名、班级、温度等信息填表登记后,陪同被隔离人一同在隔离间等候家长及下一步通知;另一名体温测量员在体温异常者被带离门口后,即刻将该生所经过的通道封闭,并进行区域消毒。隔离区要每天消毒。</p> <p>2、教室 </p><p>组长:班主任</p><p>成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 </p><p>学生进入教室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对体温进行复测,并登录在册。在复测时,某学生体温37.5℃,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立即联系校医,将发烧学生安排到隔离室,其余学生进入密切接触者隔离室观察,校医对教室进行全面消毒。 </p><p>校园内,发现教职员工及学生有异常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通知校医,学生戴口罩,班主任做好防护,陪同到隔离室。校医再量体温,核实信息,询问有无接触史和旅行史等信息,做好记录,上报疾控中心和教育局,班主任联系家长 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班主任和校医做好跟踪调查。</p> <p>3、校医和学校防疫工作人员对教室走廊门把手、窗户把手以及食堂餐桌等处进行彻底消杀工作。</p> <p>4、食堂</p><p>组长:耿士江</p><p>成员:班主任 </p><p>食堂错时就餐,食堂外,班主任组织就餐学生分成两队、间隔1米,依次进入食堂,建议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提倡师生自带餐具。就餐区域提前划分好, 学生单人单桌、同向就餐,极大地减少了人群聚集的风险。用餐后食堂工作人员对食堂及餐具彻底消毒擦拭。</p> <p>学校将不断探索和总结防控疫情工作更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工作方式,拒疫情于学校之外,确保教职员工和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 育教学秩序,取得防控疫情工作的最后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