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楼的情怀 ——瞻仰三姑姑旧居

知足常乐

<p>  在己亥年(2019猪年)与庚子年(2020鼠年)交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似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14亿中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自觉“禁足”不出门,充分展现了危机面前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p> <p>  宅在家里不添乱,就是为国做贡献!闲来无聊翻看之前的《日记》,突然间2013年5月9日的一篇日记映入了我的眼帘。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一转眼,时光竟然过去近七年了!这篇日记将我尘封许久的记忆闸门又一次打开,往事历历在目!</p> <p>  那是2013年5月9日,农历癸巳年(蛇年)三月三十,这一天是个星期四。我和我先生、我的堂兄及我的侄子,一行四人开车去了趟天津。</p> <p>  家住天津我三姑姑唯一的儿子我的表哥,热情接待了我们。在表哥的陪同下,我们专程回到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13号的小洋楼,去瞻仰了我三姑姑的旧居。阔别五十年,感觉仍然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很多前尘影事也顿时在眼前变得清晰起来!</p> <p>  这幢小洋楼曾经是我三姑姑(我爸爸的三妹妹)的家,也是我三姑姑遵从双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1928年结婚就住了进来,直到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扫地出门,连续居住了40年的地方。</p><p> </p> <p>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爸爸经常带我去看望三姑姑,每次去都会住上几天,因此这里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 <p>  泰安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泰安道,原名咪哆士道(Meadours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的核心地带,沿街有利顺德大饭店、解放北园(原维多利亚花园)、天津市委(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安里甘教堂(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等景观。中国政府接收天津英租界后,将其改为泰安道。</p> <p>  位于泰安道13号这幢花园式洋楼,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豪华气派,独具魅力,第一次去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它!当年,整幢楼里只有太姻伯(我三姑姑的公公,因为是姻亲,所以我称老人家为“太姻伯”)周学辉先生和我三姑姑两个主人,其他还有管家、厨师、佣人、门房等多人。那时太姻伯居住在一层,三姑姑住在二层,顶层完全用来储物。</p> <p>  小洋楼里的房间高大宽敞,我和爸爸每次去,三姑姑都安排我们跟她一起住在二层(客房),并让我和爸爸分别在各自的房间休息。一个人住在那样大的房间里,这让还是小朋友的我,很是害怕!上床(印象中的席梦思非常软)后,只有马上紧闭双眼,吓得我几乎不敢睁眼到处看。</p> <p>  三姑姑信奉佛教。在小洋楼的二层,专门设有一间很大的佛堂,音乐绵绵,香烟缭绕。三姑姑每天数次到佛堂烧香拜佛,初一、十五吃斋礼佛,很是虔诚。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p> <p>  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太姻伯和三姑姑被红卫兵抄家,并扫地出门。这幢小洋楼也被充公,成为了一所中学。直到现在,仍然是天津市双菱中学(原天津市第五十九中学)的校址。</p> <p>  位于泰安道13号的这幢小洋楼,与安里甘教堂相邻,后来被太姻伯好友万德尊的儿子曹禺(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我国著名剧作家),写进了于1933年完成的他的处女作一一话剧《雷雨》中。曹禺先生笔下《雷雨》中的周公馆,正是以现实中的这幢小洋楼为原型创作的,在幼年曹禺的印象中,周公馆是个“很大的、古老的房子”!</p><p> 可叹的是,昔日《雷雨》中的周公馆,如今已成为了天津市双菱中学师生学习实践的综合实验楼!</p> <p>  曹禺先生的父亲一一万德尊(寓居天津意租界二马路二十八号洋房,人称万公馆,即现在的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23号,曹禺故居),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的第一秘书,还是一位被历史忽略了的文武双全的民国知名将军。而周学辉(巨贾[gǔ]:“周九爷”)的父亲一一周馥(周馥[fù]:晚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是洋务运动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追随李鸿章办理洋务30多年,官至两江、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在建没北洋海军、编练新军、巡警,治理海河、黄河水患,兴办洋务与改革经济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成绩和巨大贡献),则是黎元洪的老师。此外,周馥跟民国时期的大总统袁世凯、副总统黎元洪,均是儿女亲家。</p> <p>  万德尊跟周家是世交,尤其跟周学辉更是情谊笃厚。万德尊生前所认购的股票,大多都是周氏公司发行的股票。后来,万德尊因吸食鸦片烟中毒。临终前,万德尊将夫人薛咏南和儿子曹禺,托付给了周学辉;万家的股票,也全部交由周学辉帮忙托管。万德尊去世后,万夫人一直支撑着这个败落的家,主要是靠股息过活。但万夫人母子,经常是未到取息日,家里就所剩无几!曹禺就来到泰安道13号的小洋楼找周学辉,周学辉总是提前将股息预付给他们。曹禺还经常会去泰安道周学辉家领取学费。因此,这幢小洋楼不仅给青少年时期的曹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p> <p>  曹禺先生既然以周家的小洋楼为原型,创作了话剧《雷雨》。那么有人可能就要问:《雷雨》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与周学辉的家庭成员有关呢?</p> <p>  对此曹禺先生曾明确表示:“有人说《雷雨》的故事是影射周学辉家,那是无稽之谈!周家是个大家庭,与我家素有往来,但与事件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周公馆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本文节摘自:孟繁之《建德周氏与20世纪中国》第二节)</p> <p>  虽然这幢洋楼被写进了《雷雨》中,但洋楼的主人周学辉却为人正派,也是周氏家族众多大家才子中的一位。</p><p> 周学辉生活平淡,他既不是纨绔子弟,也不是多情才子。他不纳妾、不打牌、不听戏,也不讲究吃穿。在外面,周学辉是个很和蔼的人,但回到家里,他极为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在儿孙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最为严厉、古板的家长,孩子们都很怕他。</p><p> 在中国近代史上, 周氏家族几代人在中国的政界、商界、学界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周学辉身处这样显赫的家族之中,他绝不允许出生在这样一个荣耀、自豪家庭的后代,对周家的家风有丝毫偏离。也正是因为这样,周氏子孙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成就!</p> <p>  因为周学辉先生是我三姑夫的父亲、我三姑姑的公公,所以我爸爸称他为“姻伯父”,而我则称他为“太姻伯”。在我印象中,太姻伯慈眉善目,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待人非常热情。爸爸告诉我,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着非同寻常的辉煌历史。</p> <p>  辛亥革命后,国会成立,太姻伯周学辉先生,被推选为参议院议员,后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他一生致力创办实业,先后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北京自来水公司常务董事、董事长,滦州矿地公司董事长,启新洋灰公司董事、董事长,江南水泥公司董事,耀华玻璃公司董事等职。周学辉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民族实业家!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席就曾热情地称赞他们:通过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拯救国家、帮助国家脱离殖民主义,是“实业救国”的“红色资本家”!周学辉曾任第三届天津市政协委员。</p> <p>  每年的清明节,表哥都要专程从天津过来,到北京万安公墓给周氏家族的亲人扫墓。记得2012年的清明节,我与在北京的堂兄跟表哥一起,到北京万安公墓给太姻伯和三姑姑扫墓时,表哥还带着我们,特意到同样是安葬在万安公墓的曹禺先生墓前进行了祭扫。</p> <p>  如今小洋楼依然矗立,还是那样的漂亮、完好无损!但昔日的亲人却已远去,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p><p>&nbsp;&nbsp;</p> <p>  这个“美篇”,是根据本人数年前的一篇《日记》整理制作的。讲述了我三姑姑的旧居一一天津泰安道13号小洋楼的一段往事。感恩这个年代,让我有机会讲出这段真实的历史!</p><p> “美篇”的背景音乐,我选择了这首百听不厌的奥斯卡金曲《昨日重现》。音乐如此悦耳,所有我最美好的回忆,清晰地浮现眼前。可童年的幸福是那样短暂,又让今天的我很是感伤,甚至泪流满面!</p> <p>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20年2月28日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国际上疫情呈现蔓延趋势,国内的疫情也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宅在家里,不能放松警惕! 在此,特用本人月前的一首打油诗,作为美篇的结束!</p> <p>  《 宅家抗“新冠”》</p><p> 庚子年正月十三&nbsp; 打油诗抒怀</p><p><br></p><p> 己亥庚子交替年,</p><p> 病毒肆虐海涛翻。</p><p> 奋战坚守逆行者,</p><p> 安危不顾寝食难。</p><p><br></p><p> 足不出户似修仙,</p><p> 同心协力众志坚。</p><p> 待到春暖花开日,</p><p> 否极泰来国平安。</p><p> </p><p> 2020年3月15日收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