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坚信等花儿开好了的时候,整个中华大地会重新缤纷绚烂!是的,我相信!</p> <p>给孩子们的一封信</p><p>亲爱的孩子们:</p><p> 孩子们,明天按常规我们就开学了,可是今年我们却用空中课堂的方式来开启新学年的教学。也许你心里很不愿意,也许有的孩子还会说老师们有问题,也许你在家还会对督促你学习的父母大吼大叫,埋怨个不停。其实,我们何尝不想让你痛痛快快的玩,但你要长大。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自己的使命,面对今年突发的疫情,假如就在你身边,假如你是一个医生或者护士,你会怎样做呢?在疫情生与死的面前,你如何选择呢?哪些明知道面对死亡却依然前行的人,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她们不害怕,难道她们不知道自己去了就面临危险,可是他们依然逆行而上,这是责任,这是爱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牵挂着多少人的心,有多少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远在异国的华人联手给前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有国才有家,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对祖国的热爱。</p><p> 这些天我都不太敢看视频,抖音等,每每看到我都会泪流满面。艾青诗句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不是医生和护士,我们没有资格冲锋陷阵;我们不是科研人员,没有能力研制抵抗病毒的制剂;我们也不是马云,没办法一下子捐十个亿到灾区。面对今年的疫情,我们能做什么?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我积极参与了捐赠活动,参与了学校线上授课内容,在疫情面前,我听从一切安排,然后做好自己工作就是我的责任!!作为学生的你们,学习是你的责任。学习不只是为了考学,这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学习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辨别真伪,学会思考,学会生活的能力。面对疫情,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在现在这个舆论满天飞的时代,你是否能辨出真伪,还是跟着某些人人云亦云。</p><p> 在平时,我知道大家喜欢玩游戏,喜欢那些小鲜肉或者影视剧,甚至会说我们不懂你们的世界,可是孩子们,当国家有难,人民有难的时候,你会发现是什么样的人冲在前面,我们的安危是谁为我们保驾护航,这些天,我知道我们班有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连轴转,我们这里还不是重灾区,他们依然为了人们的安全,奉献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很多的人在为你负重前行!!!</p><p> 孩子们,你们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我想我的孩子们都有爱国之心,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不希望你用什么豪情壮语来宣誓✊,我希望你踏踏实实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 接下来,我们的线上第二个阶段的学习就开始了,希望孩子们能够认真对待。到我们相见时,我希望你能说一句,这个假期我过的很有意义。孩子们!加油💪💪</p><p> 爱你们的班主任:李爱荣</p><p> 2020年2月8号晚8:00</p> <p>疫情期间我们停课不停学,师生,家长和孩子积极线上互动,解疑答惑。</p> <p>做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p><p>博兴六中 姜俊成</p><p> 在班主任的名师中,我最崇拜的就是李镇西老师,我也关注了李老师的公众号,经常拜读他写的文章。做班主任也很多年了,总感觉自己有很多的欠缺,却不知道如何去弥补。寒假里有幸读了他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p><p> 书中第一章就写到:“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登过三尺讲台的人都知道班主任苦,班主任累,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啊!自己做了班主任之后,体重减轻了,脸蛋变黄了,皱纹变多了,脾气变差了,种种迹象表明:班主任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答案: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很难,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更难。我们班主任早来晚归,可以说事无巨细,但有时,还出现难以预料的难题。所以,我们常常会埋怨班级工作的烦琐和复杂,感慨工作的忙碌和不值,确实是有多少老师愿意做班主任?书中李教授写到:“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他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他把无法预料的麻烦看成教育的魅力,成长的必须,这是怎样一种境界!</p><p>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应该跟学生做朋友,因为只有爱学生才能让的我们的教育情感更加丰厚,我们的教育幸福更加丰厚。 有人说这是理想化的境界,但李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好老师常是那种让学生闻风丧胆的老师,是能把学生管理的服服帖帖的老师,是说话严厉、刻薄,让家长和学生不敢有丝毫违背的老师。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老师,和正向这方面努力的老师。</p><p> 如果说,成绩的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功利和虚荣,那么注重情感投入,宽严有度,抓住教育契机,做足文章,才真正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感。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也会在老师的心里。有温度的老师的心里,不会只装着自己的功利,而是学生的未来。愿自己能一直坚持做像李镇西这样有温度的班主任。</p> <p>为孩子们的开学做好每一项工作</p> <p>《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体会</p><p>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牟保真</p><p>今年的寒假因疫情延长,得以重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漫谈》,有了新的收获。</p><p> 一、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p><p> 心态平和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基石。魏老师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职责,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文章后,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应对现实,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p><p> 二、要热爱学生。</p><p>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书中魏书生老师说身教重于言教。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取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一向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是非。达到育人效果。</p> <p>穆老师除了工作之余还参加了小区防疫的公益行动中。</p> <p>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曹王镇中学 舒海滨</p><p> 今年的二月份因为疫情没有能够如期开学,我利用网课的间隙,又认真观看了魏书生老师淄博专场的录像视频,再次聆听专家的教诲。这次观看视频又有了新的收获:</p><p> 一、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魏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重要一点就是作为老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有老师有了服务的思想,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学生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既为成绩好的学生服务,又为后进生服务。这个班级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才会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p><p> 二、建立互助关系, 真正认识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老师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学会教课、管理班级,当我们把周围人看成天使时,我们就天天活在天堂里,当我们把周围的人看成魔鬼时,我们就天天生活在地狱中,为了解救我们自己,也应该把周围的人,把我们每天都相处在一起的学生看做天使和我们的助手。</p><p> 三、责任感不是教出来 学生的责任感不是教出来和学出来的,也不是喊口喊出来的,而是具体的负责任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要让班级中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没有不干事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让学生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学会负责任,魏老师尤其强调学生应该做家务,一个好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从小要为父母分忧解愁,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做家务劳动,训练孩子的责任心。</p><p> 四、关于“人”字的解读 魏老师对于“人”字的解读体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魏老师从三方面来解读了“人”字,首先“人”字一长一短,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别老盯着别人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大家更容易合作共事,对于学生也是一样,多看学生长处,发展学生的长处,而不能光盯住学生的缺点。其次“人”字一上一下,上坡下坡,所有人都有山坡之日也有下坡之时,都有年轻、强壮、成功、胜利的阶段,也有年老、体弱、衰弱、倒霉的时期,认清这一点,心态就会很平静,当自己年轻、强壮、成功、胜利的阶段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都是大家帮助的结果。当自己年老、体弱、衰弱、倒霉、失败的时候也用不着灰头土脸、抬不起头,无所谓,大家都有那个阶段。当别人成功时,为别人喝彩,对失败的、不幸的人多说一些同情、鼓励的话,只有这样心态才会平和,内心才会平衡。再次“人”字一撇一捺,互相帮助,一撇帮助一捺组成一个人,千万别想,我在这里帮着你、撑着你,让你像个人似的,我一定得给你拆台,我走了让你倒下,不是人,人家不是人,自己也不是人了。</p><p> 五、人生做事的几种境界 魏老师谈到人生快乐与否,关键在于干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处于那一种境界,人与本职工作与目前做的事情有五种境界,分别是:无心无意的境界、三心二意的境界、半心半意的境界、一心一意的境界、舍身忘我的境界。人在无心无意的境界时干任何事情,他都会感到灵魂流浪、精神漂泊,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一生处于流浪奔波状态,定不下心来,一直品尝不到做人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和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做着平凡的工作一样快乐、高兴,有滋有味。总之两个多小时的学习,既领略了的风采,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工作与人生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p><p> 班主任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不同,班主任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p> <p>等你相逢在明媚的春天</p><p>----学生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p><p>柳桥中学泥立珍</p><p>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等那破土重生的一刻。2020年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它是多么与众不同,像个淘气的孩子像人们宣示他的威力和存在,今年的春天注定了它的不平凡。</p><p> 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老师都成了”最美“的主播,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孩子们满满的求知欲。老师们透过屏幕,不仅传递着知识,更传递着爱和希望。孩子们透过屏幕,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感恩和成长。</p><p> 在这同时我们意识到线上教学的痛点。学生居家隔离,远离学校和教师,部分学生是否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如若没有,线上教学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如果学生有学习的愿望,他们又是否具备独立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因为这需要良好的习惯来支撑,绝非易事;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我们很多的孩子可能会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安排,甚至会因此而感觉到枯燥烦闷;在相对封闭空间里的长时间相处也考验着我们的亲子关系……</p><p> 起初以为,眼前因疫情而来的痛点是暂时的,但是,思考后却发现这些痛点出现在的常态工作之中。即使学生离开学校,没有奋斗的动力,不会驾驭自由甚至逃避自由,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而这一切或许正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p><p> 疫情终会过去,春天终会到来。但现在孩子们的习惯培养是很重要的,陈钱林认为,要抓住三个重心。首先要把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真正落到实处,重视日常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强化学校防疫工作的常规管理,让体育健身成为孩子生活的常态;其次要将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的核心,引导孩子学会“自律、自学、自立”,借助教育资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最后,要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p> <p>初三离中考100天的线上誓师直播动员大会。</p> <p> 时光不语,静等花开</p><p> 实验中学:李爱荣</p><p> 2020年初,我们所享受到的这个加长版的寒假,无疑让很多人对此颇有感言。学生一再的延期开学,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静待花开。因为我们都还在观望与等待,等待疫情早点儿结束,人们能够早点回归正常生活,静享迎春花儿开。再来看因疫情影响下的学生,当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喊着“停课不停学”或各种各样的“线上教学”。但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未曾面授的新课、复习课,曾几何时,老师在教室里扯着嗓子讲,揪着耳朵教,他们中都难免都有听不进、听不懂的。现阶段,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禁感叹:远离了老师的监管,徒留了多玩手机的诱惑,他们就真能看得懂,学得进吗?是的,他们肯定不都是学得进的。但不这样做行吗?答案又肯定是:不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静待花开”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开放的花期和时间不同。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特殊时期,特殊手段也是特殊之举。这个过程中,平日里学习基础好,或对网络自学感兴趣的,无疑花儿开放的稍早;对于那些自身兴趣、硬件设施等多种条件不满足“在线学习”的,他们可能就要延迟开放。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坚信:早晚他们都是会竞相绽放的。只不过花儿会因季节、水分和阳光不同,导致其娇艳程度不同。孩子们也会因硬件条件的好坏、自己的努力情况、家长的重视程度等不同而结果不同。“时光不语,静等花开”,不是静等不管,有些家长的做法令我更为担心,有的家长对孩子放纵不管,以为静待花开就是对孩子行为的不干预,以为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动力,最大自由的让孩子释放天性。但不得不重申,静待花开一定不是撒手不管。面对残酷的疫情,作为教师的我们可能除了尽最大可能做好远程监控外,更多的只能是静待花开。而静待花开的背后,需要的更多的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和辛勤耕耘。疫情会过去,美好的明天一定来临,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会在花中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