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院战疫记(五)———— 相逢是首歌

安静的大师兄

<h3>  蓝天,白云,一切胜好。蘸一笔墨香,将如花开过的时光,融入文字,典藏。</h3> <h3>  不知不觉,我们就要“满月”了。每天都催促我的小伙伴们写日志,她们从一开始的一脸嫌弃到现在的奋笔疾书,许是渐渐觉得,这次不凡的经历是人生最珍贵的回忆。闲暇之余,细细看了她们记录的点滴,颇为感动。拈来一二共览之:</h3><h3> 从一开始带着拘谨的态度进病房再到现在能从容的跟患者做心理疏导,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们第一天进病房接触的第一位患者他先是看了防护服上的字问“你们是海南的吗”我回“是的”他说辛苦了从海南这么远的地方过来支援我们真的非常感动,说着便对我们做起双手合十的动作,我便给他回了一句说“您是最棒的,保持心情愉悦,你们康复了我们才不枉此行”。回到护士站我查看了这位患者的信息,年纪不大但基础疾病比较多,可他还是乐观面对,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且不服输的精神,人们嘴里总常说着生老病死不足为奇,死了就一了百了,只有在这里你才知道有多少人渴望活着。——李为青(笔)</h3><h3> 夜深了,呼六病区静悄悄,患者们都熟睡了。听广东战队的老师们聊着援鄂日子以来科室的状况,回忆刚到汉口医院的满地狼狈与现状对比,历时一个多月。从死亡人数多至无法安置,旁边又添重症病人,不断收入确诊新患者,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截止3月13日,现有病人42人,死亡0例,空床38张。大家真的很努力,旁听的我打心里佩服她们,从一开始接受混乱的场面,顾不上心理压力顾不上穿防护服的笨拙,一边摸索一边收拾残局走到今天,终于等来咱们海南第六批援鄂团队加入支援,她们终于松一口气。我们逐渐适应,也扛起了一份责任。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我在做的却是意义非凡的事情。我有这个机会为祖国,为武汉人民出一份力!希望早日解除疫情,我们零感染,凯旋回海南。——李雨霓(笔)</h3><h3> 我们依然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大家都觉得很闷很难受,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吭声。这天,已经中午了,大家都在休息,突然有位阿姨,推着椅子慢慢走到护士站,喘着气说"仙女们,我要找你们照相,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希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当时听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都值得。原来这位阿姨也是一名医生,她说,"我当时已经绝望了,是你们给了我希望,一直鼓励我,一直给我勇气,我才能坚持下来"。是啊!这就是希望,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逾是黑暗的时候,逾是能闪光,不管局面有多恶劣,只要我们心存希望,新的转机就会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苏洪娜(笔)</h3><h3> </h3><h3><br></h3> <h3>  3月1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参加了武汉汉口医院护理人员与援鄂护理人员的分享会。听到汉口医院的护理代表们对我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但我们更钦佩于她们冒死应战的胆气!不敢想像当时汉口医院发热门诊每日1500-1800人次的工作量,是多么不可控的场面?不敢想象一个护士穿着防护服坚持12个小时、管80个病人,是什么样一种惨况?但是她们做到了,以生命守护生命!</h3><h3> 广医的姚院长说:“在这场疫战中护士的角色很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新冠无特效药,从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人文关怀到清洁工作全是护士担当,你们付出是最多的!这个战场见证了我们四段经历:对疫情的恐慌~充满激情的战斗~患者康复的喜悦~日复一日的平淡。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是打过战的人!”</h3><h3> 李利,一个在十七年前参加过小汤山医院“非典战疫”的老师。我同她说,我们来的晚,真的没有做到太多。接受这么多社会各界的关爱,心里蛮过意不去的。她说,这种事情不分早晚,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我们都是逆行者,相信今后我们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在一起相聚,加油!</h3><h3> 疫情渐远,感恩这一路上的遇见!</h3> <h3>  <br></h3> <h3>  看到这张图片上的文字,难免不触动那最悲伤的弦。祭奠那些抗疫远逝的英灵,也向那些奋战在一线彩虹般绚烂的人,深表感念之情。生命互安,胜过所有天长地久。</h3> <h3>没有硝烟的战场 白色的英姿 牵引着不眠的眸光 那些注入生命的印迹 带着犀利的温暖 伴着惺惺相惜的执念 目光所及 印证着暖心的画面 在昼与夜的临界点 无所谓繁华三千 那光影里的故事 是我们铭记的光和热 这座英雄的城 已迎来曙光</h3><h3>曾经,我们来过</h3><h3>我们的相逢是首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