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小幸福(归拙原创)

归拙

<p><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末的小幸福</b></p><p> ——尝家乡毛香粑有感</p><p> (归拙,2020年3月15日)</p><p>&nbsp;</p><p> 周日的早晨,尚在睡梦中,被几声貌似布谷鸟的叫声叫醒了,抑或是谁家养的鸽子,但叫声却像极了老家山区林中的布谷鸟。拉开窗帘,阳光正好,属于那种极其适合带着孩子,带着家人出去郊游的天气。可事实是,因为这场毫无准备的病毒,让我已经和孩子们分开一个半月多了。只得感叹,春光虽好却无意踏青呀。</p> <p>  平时的周末,我一般一天只吃一顿饭,早上醒来赖赖床也就九、十点了。起来冲个凉水澡,泡杯茶,吃点饼干,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就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那时自己早已饥肠挂肚,去厨房做俩爱吃的小菜,有荤有素,再斟上一壶酒,虽有几分孤独,却也不失为一种享受生活,苦中作乐,何况还不是真的苦。</p> <p>  今天早上起得早,琢磨着怎么也熬不到下午三、四点,还是得正儿八经吃点早餐吧。才想起,上周二三的时候,家里的表弟,正好从老家给我寄了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其中好像就有几块此时老家也一块难求的毛香粑,可以打打牙祭了。</p> <p>  于是,热锅,放少许油,待油热后,调小火,油温降一点之后,就把毛香粑放进去,来回翻边三五下。不出五分钟,三块既软又脆的毛香粑就热好了。来不及放进盘子里,就急急尝了一口。还是那个味道,熟悉的野生毛香的独特香味,尚未入口,已通过鼻孔沁入心脾。</p> <p>  在我老家安庆潜山,可能整个皖西南地区,这个季节,正是不是很农忙的时候。油菜已开花,静等结荚收割;小麦已施完春天的最后一道肥,正在茁壮成长;而山上的茶叶才刚刚吐芽,离采摘尚需时日。于是,无论山里山外,大家都在找这样一种植物。山里长在山上的,大家叫它毛香;山外长在水边田埂上的,大家叫它水萩。</p> <p>  这两种植物外观很相似,但也略有不同。毛香颜色偏白一些,可能是长在山间枯草中的缘故,叶面水分略显不足;水萩颜色偏绿一些,田埂水边水分充足,叶面看上去晶莹剔透。当然,也许它俩本就是一种植物,只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罢了,我也无心去科学考证它们了。</p> <p>  无论毛香,还是水萩,采摘回来之后,先洗净,用盐水浸泡一小时,捞起控水,然后反复揉捏,切碎。再准备一块家乡的腊肉,切成丁,下锅炒出油,放入切碎的毛香一起炒熟。然后再把炒熟的毛香腊肉丁一起放入米粉里,当然最好是糯米粉,加少量水,揉成团,随意取一小块,贴在柴火锅上,小火慢煎,基本就大功告成了。</p> <p>  所以山里的孩子管这种做出来的叫毛香粑,山外的孩子就叫它水萩粑。于我尝来,口感还是略有不同,毛香粑的香味更浓郁一些,而水萩粑口感更细腻一些。也许是我本人对生于斯长于斯大山的热爱,个人更喜欢毛香粑一些。</p> <p>  小时候,并不觉得毛香粑特别好吃,或者说有多难做。谁家里要是有人想吃,随时出门去山上摘一把,回来揉吧揉吧就做了吃了。可如今,也许是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深,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些小苗尚未长出寸许长,就被人采摘拿去镇上卖了。于是,即使是身在老家的人,不勤奋点,如今也很难吃上真正的毛香粑,更何况我们这些早已远离家乡的游子了。</p> <p>  在这个特殊春天的周末早上,我想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三块毛香粑转瞬就下了肚,虽未完全解馋,已很知足。泡一杯绿茶,窗外阳光正好,春天真的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