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溺爱?是任性?石家庄跳楼事件引发思考~

玉娟-家庭教育工作者

<p>2020年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园小区发生一起跳楼自杀事件。</p><p><br></p><p>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一名儿童躺在地上,满身是血,他的父母在哭泣,警察和医护人员赶到现场。</p><p><br></p><p>据说,这名孩子因为一直玩手机,学习不积极,被家长骂了几句,想不开便直接跳楼了。不幸的是,这名仅12岁的孩子经抢救无效身亡。</p><p><br></p><p>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很痛心。痛心处于大好年华的孩子,却这样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痛心父母的做法,不仅失去了孩子,他们的内心也将受到自我永久的谴责。</p><p><br></p><p>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粗暴的家长作风是最无教育智慧者采用的”!</p><p><br></p><p>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同志也说过:“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这种教育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性格”。</p><p><br></p><p>但愿,再也没有这样的悲剧。但愿,你我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p><p><br></p><p>身为人母的小编</p><p><br></p><p>也深深的体会着</p><p><br></p><p>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与不易</p><p><br></p><p>父母那份</p><p><br></p><p>炽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p><p><br></p><p>与孩子想玩想释放</p><p><br></p><p>不愿学习的心态形成顽强对抗</p><p><br></p><p>天下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盼孩子好的</p><p><br></p><p>可能事情一发生,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父母的不对,父母自己也会无比后悔自责。早知现在,何必当初。</p><p><br></p><p>但是我想,即便孩子起死回生,重来一遍,还是如此。只不过父母有可能从用力错误的管教,到一味包容不管不教,生怕孩子再有闪失。如此,我们想想孩子会好吗?所以最大的问题是:早知现在,依然当初,只不过有可能换个面目再当初罢了。</p><p><br></p><p>那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父母爱孩子的心没错,孩子痛不欲生也没错,所有的问题都在无知的教育。父母的无知、孩子的无知。父母不了解教育的真相,孩子不懂得父母错误行为背后的爱。解决无知只有一个方法:学习。</p><p><br></p><p>其实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逝者已逝,伤者已伤。作为当事者除了后悔,更应该学习。作为旁观者我们不予评论,却应反思。反思与学习才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唯一途径,莫让无知的悲剧一再上演。不为幸福付费,就得为无知买单,后者付出的代价不能用金钱衡量。</p><p><br></p><p>疫情之下,宅家上课是一场家长与孩子各种行为、思想斗争的博弈,仅仅依靠强制、“武力威胁”…是不能让孩子彻底屈服的</p><p><br></p><p>所以说父母在要求孩子提高的同时</p><p><br></p><p>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提高</p><p><br></p><p>下面分享一下育儿心得</p><p><br></p><p>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br></p><p><b>1.在家庭中感受自律与规则</b></p><p><br></p><p>疫情当下,孩子宅家学习,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做事儿没章法,自律性差等等。这诸多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根源——缺乏规则意识。</p><p><br></p><p>如何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自律与规则? 首先家里要有规则。</p><p><br></p><p>家庭规则适用于每个家庭成员,当然也要来源于每个成员,制定规则的过程要突出民主性,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制定,得到全员的认同。同时,制定的规则最好简单易操作,便于日后推行,而且要把规则从口头语言落实到纸面文字上,这样规则才更具约束力。</p><p><br></p><p>规则执行需要智慧,正向激励很重要啊。家长可以试试“一颗糖的效力”,当然,这一颗糖不一定只是物质奖励,还可以来自精神层面,比如在全家人面前为他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一个有力的拥抱,痛快的击掌,你小小的一个动作,对孩子可能都是莫大的鼓励。</p><p><br></p><p>当然,如果规则偶尔被孩子打破,惩罚很必要,但不能是简单的一罚了之,家长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帮助孩子分析他为什么会犯错,以后如何避免。</p><p><br></p><p><b>2.“规则”之下没有“特权”</b></p><p><br></p><p>一说到讲规则、守规矩,家长朋友都能说出一大堆孩子身上的不是,其实,家庭中的“规则”并不是单纯用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的,而是适用于家庭的每一个成员。</p><p><br></p><p>比方说,这段时间家庭成员都待在家里,卫生是个大问题,我们针对家庭卫生制定了规则,但这个规则不能只要求孩子吃掉的苹果核随手扔进垃圾桶,自己的衣服要挂起来,看完的书本要摆放整齐等等,而是家里所有的成员都要遵守,父母没做到,孩子照样可以监督父母。</p><p><br></p><p>规则一旦有了特权,就成了不平等条约,势必会产生两级对抗,只有没有特权的规则才能够长久的良性运转下去。</p><p><br></p><p><b>3.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多做有效沟通</b></p><p><br></p><p>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从孩子的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静下心来多做沟通而不是一味谴责、谩骂。</p><p><br></p><p>对此,您有何看法?</p> <p><b>送给爱孩子的你!</b></p>

孩子

规则

父母

无知

家长

学习

家庭

悲剧

教育

没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