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获 反思成长 ——网络课程《开满鲜花的小路》学习之体会

可心

<h3>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收看了《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清华附小林长山老师所上的《开满鲜花的小路》,它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的是鼹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请教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什么,可是却不小心将它们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花籽。故事读来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br></h3><h3> 林老师在每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字词的学习不脱离课文,不脱离生活。像看图猜字词,看图说话,联系生活理解词义等等方法,都是低段孩子喜欢的方式,很好的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也让我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h3><h3> 这篇课文共十二个自然段九个小动物。围绕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故事角色众多,每个角色说话时语气不同,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林老师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朗读加深理解。并且教给我们两个分角色朗读的秘籍:1.读好重要词语。2.体会人物心情。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和重音,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理解文章内容。 另外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也是加深理解故事的方法。 </h3><h3> 通过学习林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及反思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也有些许的收获。首先是字词的教学,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识记生字,有利于理解字义。同时,游戏识记有利于提高识字兴趣,多元化的识字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识字经历,最终实现快乐识字,高效识字的目的。</h3><h3>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在情境朗读和想象表达中,学生体验着不同的角色,逐步体会鼹鼠先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变化,是学生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我觉得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学生准备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还有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的头饰,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哪个人物,就戴上代表那个人物的头饰,用自己的语言和动 作表达此时高兴、惊喜的心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立足文字,体会着文字中饱含的人物情感, 并在想象过程中,建立起小动物欢喜的画面,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必然达到“情动词发”的效果。</h3><h3>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立足文本,活跃起来。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设计,了解到花籽是长颈鹿大叔寄来的以后,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启发想象的平台:原本以为长颈鹿大叔寄来的东西丢了,很懊丧,没想到,却长出了绚丽多彩的鲜花,面对此情此景,鼹鼠先生会怎么想?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必将有感而发,从而体会文本传递出的“美好的环境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h3><h3> 学无止境”,学习就如课文中的花籽能带给人快乐与美好。其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感恩,学会赞赏,你会觉得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h3><h3>  </h3>

朗读

课文

学生

角色

体会

识字

满鲜花

学习

长颈鹿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