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拉长了假期,阻挡住了孩子走进幼儿园的脚步,但深圳教育幼儿园有聪慧的领导及老师,在线提供好玩的学习活动,将学习活动中心搬到了学生家里。家长、孩子齐动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其乐融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见证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惊喜。<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大拇指班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是分组进行的。我们组的五个宝贝儿分别为朱彦希、雷笠和、苏子轩、何沐籽、王梓珊。他们选择的活动有:种植小记、自制打击乐器、印染、宅家小天地。<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h3></h3><h3><b><font color="#167efb">种植小记</font></b></h3>帅气斯文的朱彦希小朋友用萝卜和花盆种大蒜。<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柳絮纷飞,桃花绯红的春天已悄然到来。种下一抹新绿,收获生的希望。希希对爸爸说,原来植物、泥土都是有香味的,这是希希的第一次种植,爸爸告诉他,付出也会有收获,从今天开始守护好你的植物宝宝。 希希亲自浇水、施肥并且时时去观察、记录,看到小蒜苗的新芽渐渐长大,希希很开心,爸爸也很开心,其实孩子也像我们的“小蒜苗”,陪伴孩子成长也是一种快乐。 文静的珊珊想要了解植物从种植到长大的生长过程,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成长的,所以我们准备记录大蒜的土壤培植和水培植过程,看看这两种种植方法有什么不同。<br><br>她和妈妈选了两组大蒜,一组水培植,一组土壤培植。水培:把大蒜白色的外皮剥掉,然后整齐的摆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小盘子里,在盘子底部铺一层纱布,以便大蒜扎根。为了能让大蒜的根部直立起来吸收充足的水分,我们用胡萝卜作了一个支架,把胡萝卜切成食指大小,在上面雕刻了一些凹槽,这样蒜瓣就可以直立起来啦。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把小盘子放在阳光充裕的地方等待它们的变化。 土培:简单一些,把大蒜插入泥土中浇点水。第二天,有的蒜瓣的底部长出了大约有3mm长的白色根须,有的还没有反应。第三天,大部分蒜瓣长出了白色的根须,可是还没有发芽。 经过和妈妈讨论,稳重的子轩决定采用生活中常用的花生,红豆和绿豆作为种子。种子、花盆、泥土、肥料、铁铲备齐,在花盆里铺上一层胶网防漏,倒进泥土用铲子把泥抹平,再把种子一颗颗的以豆白朝上方向种在土中,盖上一层薄泥,浇上适量清水,把花盆移到阳光充沛的地方,播种完毕。 迄今为止,三天了,每天子轩都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通过种植实践孩子了解到种植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与技能,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也培养了孩子仔细观察事物变化的好习惯。 看,花生发芽啦! 植物的生长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孩子们会一直更新记录下去,看看一颗小种子是如何发芽长大的。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体验生命的奥妙。 <h3><b><font color="#167efb">自制打击乐器</font></b></h3> 漂亮的沐籽爱唱歌,选择了音乐韵律中心的“自制打击乐器”。沐籽用空的可乐瓶装一些黄豆和黑豆自制了一个小沙锤,摇起来清脆中略带点沙哑;敲装满了零食的盒子,声音比较厚重低沉;捶饼干盒盖,声音像鼓声但又比鼓声更通透。,再用空牛奶瓶做实验,当鼓槌敲击物体,能发出长而远的“砰砰”声响。准备好自制敲击乐器,沐籽表演了最爱的歌曲《大风车》,随着音乐,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哼着小曲,舞动身体,感受音乐的美妙。 珊珊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她选择了自制打击乐器。利用空的塑料瓶,气球,硬纸板和塑料玩具片制作鼓和响板。将气球吹气的一端剪掉,把剩余的那部分气球撑开套在塑料瓶口,然后用橡皮筋再套在瓶口处固定气球。这样,一个简易的鼓就做好了。接着,再把玩具塑料片用胶带固定在硬纸板的两头,再将其对折,响板也完成了。 制作好打击乐器,珊珊选择了最爱的冰雪奇缘主题曲《随它吧》,跟随着音乐旋律击打出欢快的节奏。<br><br>这次打击乐器的制作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从中学习到乐器的发声原理。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h3><b><font color="#167efb">印染</font></b></h3> 希希说想选择印染,让爸爸买颜色给他。爸爸告诉他,食物不仅是有味道的,还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橙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蔬菜、紫色的紫薯、黑色的黑米,就是我们最美丽、最健康的颜色。 希希问爸爸,好看吗?爸爸说,没有什么比自己亲手劳动所获得的成果更美丽。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生活的色彩就在自己手中,尝试了、努力了生活就会多姿多彩。 认真的雷笠和让妈妈讲述完制作流程,自己就准备了小盆子、燃料、白布、棉线。自己设计图案,自己缠线。她要染出花,就缠了5个小辫子,一气呵成,动手能力还是挺强的。 效果出来了,看,还真像花。她说:“我感觉挺漂亮,遗憾的是把火龙果吃完了,不然还能它染出紫色就更漂亮了。” 子轩宝贝也选择了印染。筛选染料的过程,他首先想到了颜色鲜艳的美味水果,还有那让人垂涎欲滴的果香。在挑选、采购、榨汁的过程中,妈妈发现他对色彩的搭配早已胸有成竹。 印染开始,材料准备:白手帕、水果、捣汁器、离汁器皿、调色杯等分类摆放整齐。清洗工具、切水果、捣汁、分离染料,一气呵成。不同颜料分开装,把手帕分块捆扎后泡在果汁中,稍等浸透后取出松绑,一会工夫,一条染了色的带图案的手帕就做好了。<br><br> 对于爱画画的沐籽来说,一提到可以给心爱的小手绢染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眼神中便充满了惊喜与期待,不停的对着妈妈说“妈妈,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印染啦”。<br>首先是制作染料。沐籽打开冰箱,在有限的食材中寻找着有哪些适合做成“染料”,仔细观察一番后,她选择了绿色的菠菜,蓝色的蓝莓和红色的西红柿。接下来是将食材碾碎过滤出可用于染色的汁。沐籽利用了最原始的捣蒜器将食材捣碎,再用纱布将已捣碎的食材包裹住,慢慢挤出汁。最终,做好了绿色的菠菜汁、蓝色的蓝莓汁和红色的番茄汁。<br>接下来就是沐籽最期待的步骤了——染色,肉肉的小手将手绢一层层的对折,为了让手绢能染出花色,在有些地方用细线把手绢扎了起来,然后根据自己想法把手绢的不同部位浸泡在不同颜色的染料中,等待手绢慢慢风干后,一条独一无二的手工印染手绢便做好了。 第一次的成功印染经验,让沐籽深深的感受到了这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接下来也期待她根据老师的建议尝试用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材料上印染出更加丰富的图案。 一个小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孩子了解到了中华传统印染文化、印染技术,不得不说教育幼儿园的返本教育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 <h3><font color="#167efb"><b>宅家小天地</b></font></h3> 笠和小朋友很兴奋地选择了这个主题,家中只有三个小纸箱,妈妈当时有些担心,能做好吗?她信心满满,给妈妈讲着她的设计:两个纸箱做墙,一个做屋顶,还要做一个可以开关的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纸板小,虽然用胶带粘起来,却不能站立,她就反复摆反复实验,还真的把纸板粘得能支撑起来了。屋顶放上去就塌下来,也是她想的办法,把两块板子用线缝起来,然后再打开。 房子的基本造型做了两天,成型后她觉得有点丑,翻箱倒柜找出了好多小毯子、妈妈的披肩、各种裙子,还让爸爸拆了花园的彩灯做装饰,最终做出的效果还不错,她很喜欢也很满意。 孩子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认真可爱的小能手,在家长的引导下,全身心投入,做得用心,做得欢乐,做出了成果,玩儿出了高度。<div>家长在陪伴孩子玩耍、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常被孩子鼓舞着和感动着。这一个个新鲜的小生命,虽然年纪是那么的小,可是他们有无限的正能量和创造性。就像这春天的芽,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