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女警扶贫记(七)

素菊说生

<p>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p><p> ——《乡间的小路》</p> <p>  路遥说过:“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苗林,正是像牛一样,在扶贫工作中劳动,成为我们的好榜样;像土地一样,在驻村生活中奉献,成为我们的好大哥。 </p><p><br></p><p> 临时担任22天的第一书记苗林,却做了我们220天都不能做到的事情。进村第一天,挨家挨户与村民见面,实地走访了解贫困户情况。每到一家,“请”字开口:请你们帮驻村工作队的忙,多给他们提意见;请你们说说心里话,请你们注意身体,有困难给结对帮扶干部说,公安业务特殊,手机24小时畅通无阻,为你们开启......榆林到刘家峁村,两个小时的车程。从上车起,苗林大哥就精准扶贫整体工作,当前的扶贫政策、目前的工作情况,面临的困难和未来的帮扶计划等等聊了一路。每句话“请”字开头,“请多讲些工作方法和经验,你驻村工作时间长”;请你多帮忙,我刚参与此项工作,有好多地方请你多支持。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请”字书记。</p><p>  </p><p> 苗林大哥调入市局机关前,我就听说过号称榆阳公安分局“破案能手”、“模范丈夫”的故事。 榆阳公安曾不少大案要案被侦破,他任过办案组长。谈话笔录技巧性强,经常把犯罪嫌疑人谈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早早坦白,如实招来。人心非石,他说犯罪是一念之间,用真情打动嫌疑人,用法律保障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加之早些年,他曾在乡政府工作过,百姓的疾苦,同事们的需求,一一知晓、理解。这些年来,他走南闯北,风雨兼程。品尝过刑警的苦,感受过缉毒警的难,经历过治安警的杂,体会过经侦案的重,毋庸置疑,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用自己勤奋与智慧,与大伙儿们合唱着苦乐年华。他是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他的真诚和正直,体现在工作的边边角角,生活的方方面面。</p><p><br></p><p> 22天里,他跑财政局、发改委,走水利局、供电局,四方协调,电话与微信成了他的手头工具,一会儿打印文件,一会儿联络项目资金。22天里,他为刘家峁村落实硬化村内道路、修建水塔,安装路灯争取到项目支持。为驻村工作队开通了网络、增加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室设备,优化办公条件。流过的汗,熬过的夜,点点滴滴,都被乡亲、工作队的小伙伴们看在眼里。</p><p><br></p><p> 高速运转的机器也需要拉闸闭阀休息,连日辛劳奔波的苗大哥,刚刚还和我们聊工作,转身就呼呼睡着了。办公桌前他的工作日志敞着,我不经意地翻看起来:一条路,一块田,一口井,一盏灯,一张桌,一顿饭,甚至是一粒种子,都是他的头等大事,记录在本上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密密麻麻的数字、文字。村情、民情、总人口数、常住人口数、主导产业、集体收入、党员数、精准扶贫政策......我越翻越感动。</p><p><br></p><p> 望着窗外的槐花树,微风吹过,送来馨香,笔记本上的每一行每一句每一字,都如花香在办公室弥漫开来,我轻轻合上门,向开满花的槐树奔去。我想给大家摘些槐花做麦饭吃。当我把槐花带回厨房时,发现苗大哥已经给我们蒸好了槐花麦饭,还做了西红柿青椒洋葱蘸汁儿。我们的口水直接流到肚里,在村里能吃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真是稀罕,我们互相瞅瞅、瞧瞧,怎么之前就想不起来呢?他总是想在我们前,做在我们前。</p><p><br></p><p> 我们无法忘记苗大哥在那个大地被晒焦了的夏天,没有窗户也没有风扇的厨房里,围着热油锅边炸丸子、炸豆腐的身影;无法忘记苗大哥撒上葱花与蒜片的那一碗油泼面,浇上的醋汁儿、盐粒儿里浸着的是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无法忘记他卷起裤腿行走在雨地泥洼、把伞递给我们的那一幕;无法忘记他第一次召集刘家峁贫困户民主测评大会上的动员讲话;无法忘记田间地头、坡道沟渠、随时随地与村民交谈,征集意见深深浅浅的脚印;无法忘记在乌镇脱贫攻坚调度大会上代表榆林市公安局作扶贫工作经验介绍的他满脸的自豪。</p><p><br></p><p> 仅 2017年7个月的光景,驻村工作队修建村组道路6.4公里、砖硬化入户道路11公里,项目资金167万;修建通村水泥道路硬化1.5公里,项目资金60万;争取人饮工程项目建设资金52万元;投资3万元铺设公共供水管道3公里; 争取5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资金15万元;争取村组生产道路9公里,项目投资20万元;投资8.4万元用于本村灾后重建,投资2.4万元购置办公用品,改造驻村办公环境;投资6万元支援的村阵地建设项目;投资5.1万元为村民购置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又在粮食成熟之际,从网上购买了1000元的驱鸟带,免费发放给村内全体村民,让村民的粮食免受飞鸟野鸡的吞食。累计投资项目资金共计339万元。不要被这些数字吓到,这不是十以内的数字加减法,这是跋山涉水、来之不易的见证和成果。</p><p><br></p><p> 之后的三年中,数不清的清晨与日暮,说不完的好人与好事,都在寒来暑往的岁月复习中流转。窑洞的改造,彩钢房的新建,平房的兴修,驻村工作队的三次办公室、宿舍的搬迁,工作环境的提升,住宿条件的改善,鼓舞着士气;从没有门栓的简陋木门到安全防盗锁的铁门,处处倾注着苗大哥的关怀与周到。在局领导与驻村工作队之间,苗林大哥就是我们工作、生活、待遇的桥梁。他在民警中讲述驻村工作队每个队友的帮扶小故事,微信朋友圈发布我们深夜加班的工作动态,争取更多人的理解;他在局机关立功创模评审会上为我们据理力争,增加名额,向局领导汇报每个小伙伴儿的成绩和不易,争取更大的支持。 </p><p><br></p><p> 我们清楚的记得,寒冷腊月、午夜加班的办公桌上有苗林大哥为我们炖好的甜汤夜宵;我们清楚的记得,闷热夏日、午后餐桌上插了牙签的西瓜和雪梨;我们清楚的记得,半夜的工作群里苗大哥还为“老刘家”农业合作社推销小米、杂粮和鸡蛋;我们清楚的记得,一个个看似不期而遇的温暖,其实是一个个努力过后如期而至的美好。和他相处的日子里,我收获了遇事的坚定,学会了悦纳荒芜贫瘠;收获了工作的激情,学会了创新思维模式。在平淡无奇的人生轨迹里,收获跌宕起伏的心旌荡漾;在变化无常的人世中,收获悲喜交加的游刃有余。原来,工作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生活也可以活色生香。</p><p><br></p><p> 三年多来,驻村工作队的宣传报道稿件堆积如山,工作日志,资料汇编,宣传展版,横幅标语,汇报总结......我敲出的每一个文字他都认真审核把关,甚至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脱贫攻坚纪实宣传片的制作,美篇工作记录,每节每帧里都有他的策划和指导,他是编导,剧情就是真实工作的再现;遇到误会和不理解时,一声“别听他们瞎说”为我们解开除去迷雾,他那善良、正直的种子早已种在小伙伴儿的心里;他让我更坚定,女人是风景、也是坚硬如水的力量,不仅有锅台脸盆,还有手中的笔和枪。我不知如何感谢,也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憋了三年多、一肚子的话。</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所有倾泻而下的激流,最终都归向静默深邃的海洋。</span></p><p><br></p><p> 有人说他是“暖男”,我们的小伙伴儿则称他为“中央空调”。要记录的太多,任何一个话题,我们都能说上三天。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故事,让照片去说话,让文字发挥它的“德性”,让这些回忆代替颂歌,平静地怀念驻村工作队的过往。山外有山有他乡,天外有天有无常,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的小失误,语言上的小失口,生活中小失望,都在跌跌撞撞,反反复复中得到答案,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p><p><br></p><p> 记忆又回到了苗林大哥第一次到村里的那天。队员李波以《驻村工作队的一天》为题,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工作队从早上六点至晚上十一点的工作情况。我被身材魁梧而心细如发的波弟有所触动,认真帮他修改完文稿后,送交苗林大哥审定,准备在【平安榆林】“今日头条”号出稿宣传。苗林大哥看完后,没说话,只见眼里含着的泪水硬是挤回去。“不发了吧,我本人的照片出现多,低调些......”这是我们近几年来唯一一次在工作上的意见分歧。 </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感谢时光,感激遇见,感恩苗林大哥。</span></p><p><br></p><p><br></p><p> 又是一个深夜,我码完字,电脑屏前依然是大伙儿们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场景。耳边响起的是这一首流行了很多年的歌,送给苗林大哥和我的小伙伴儿们吧。</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乡间的小路》</span></p><p><br></p><p>作词:叶佳修</p><p>作曲:叶佳修</p><p><br></p><p><i>走在乡间的小路上</i></p><p><i>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i></p><p><i>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i></p><p><i>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i></p><p><i>荷把锄头在肩上</i></p><p><i>牧童的歌声在荡漾</i></p><p><i>喔呜喔喔他们唱</i></p><p><i>还有一支短笛</i></p><p><i>隐约在吹响</i></p><p><i>笑意写在脸上</i></p><p><i>哼一曲乡居小唱</i></p><p><i>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i></p><p><i>多少落寞惆怅</i></p><p><i>都随晚风飘散</i></p><p><i>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i></p><p><i>走在乡间的小路上</i></p><p><i>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i></p><p><i>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i></p><p><i>缤纷的云彩</i></p><p><i>是晚霞的衣裳</i></p><p><i>啦啦啦……</i></p><p><i>笑意写在脸上</i></p><p><i>哼一曲乡居小唱</i></p><p><i>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i></p><p><i>多少落寞惆怅</i></p><p><i>都随晚风飘散</i></p><p><i>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i></p><p><i>走在乡间的小路上</i></p><p><i>牧童的歌声在荡漾</i></p><p><i>喔呜喔喔他们唱</i></p><p><i>还有一支短笛</i></p><p><i>隐约在吹响</i></p><p><i>还有一支短笛</i></p><p><i>隐约在吹响</i></p><p><i>还有一支短笛</i></p><p><i>隐约在吹响</i></p> 2017年5月4日上午市公安局召开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村委会修缮+新修彩钢房+彩钢房落成+工作队入住 彩钢房修建中。绝版。 同样的位置,留念。绝版。 建设中的刘家峁。绝版。 2017年5月2日,驻村工作队的一天。 熟悉村情,贫困户遍访继续。 2017年5月12日,召开刘家峁贫困户民主测评大会,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并进行结果公示、村民签字确认。 刘家峁村重大事项村民决议会 2017年贫困户识别公布名单 2017年5月24日,市公安局精准扶贫推进会。 苗林大哥检查驻村工作队墙体文化展板。 进村入户,水井选址,派出所沟通,张贴公示名单。 工作中的苗大哥,从来都是乐天派。 认真审核,认真把关,认真聆听。 小伙伴们深夜加班现场。看看四图我的宿舍,床也被档案卡册占领,扫帚也扫不完的活儿。 2017年组建新的驻村工作队,第一张全家福。绝版。 <p>  被汗水浸透了的短袖,手中挥舞着的拉条子,炸鸡蛋泡泡,擀饺子皮的苗大厨。小伙伴们盼着苗大哥来,他给我们做好吃的。(绝版)</p> 看照片就知道我们吃出的是开心和幸福。工作再累,生活再苦,我们都把它过成活色生香。 汗水滴在案板上,饺子一定咸咸的。(偷笑中) 苗大厨的手艺。 苗大哥给大伙儿做饭,我给大伙儿洗衣服、晾晒被褥。 2017年9月16日,市局政治部苗林副主任在乌镇脱贫攻坚调度大会上代表榆林市公安局作扶贫工作经验介绍。 《带着感情真扶贫》电视片开拍了。 <p>严冬来临,院子里每一块牌都统统擦拭,但细心的他还是能检查出“死角”,您瞅瞅,指纹都冻在了上面。 </p> 大年初三,刘家峁村全体村民扭大秧歌。特邀驻村工作队参加,锣鼓响,秧歌起,您那,听好喽! 独有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专刊“,“扶贫工作日志”,《带着感情真扶贫》电视片光盘,留念。 卷首语 刘家峁村支书,接受采访。 宣传展版 秋收,驻村工作队合影留念。 <p>工作队的小伙伴,加完班扭秧歌。</p> <p>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p> <p>今年,我们还在扭秧歌。</p> 我是记录者,也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