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禾木观日出</p><p> 张建军</p><p> 冬季到禾木观日出,是我多年的梦想。</p><p> 高尔基在《人间》对朝阳有着细腻的描绘:在草场尽头的树林后面,光芒四射的太阳不慌不忙地升上来,在树林的黑色树顶上燃起了火焰。然后,一种奇怪的、激动人心活动开始:草场上的雾气越来越快地往上升,由阳光照成一片银白色。这以后,地面上就耸起灌木林、树木、干草垛。草场仿佛在阳光下溶化,向四面八方流去,颜色金黄而带点暗红。这时候,阳光接近岸边的、平静无波的河水,于是整条河都好像在活动,所有的水都涌到太阳照着的地方来……</p><p> 很早,还拜读过刘白羽的散文《日出》,那是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刘白羽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再看到许多对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出的叙述,更使得我有了冬季禾木观日出的冲动,那一定是另一种美妙的享受。</p><p> 机会终于来了,借元旦的小长假,与好友涛(他可是非常痴迷摄影的呦)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禾木看日出。</p><p> 12月31日一大早,收拾好相机、脚架,简单准备了干粮,驱车朝着禾木一路奔去,那心情是何等的愉悦。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涛时不时的敦促我架起相机,将沿途的美景悉数尽收。到达目的地禾木村,已是下午的4、5点钟,落脚了阿吉山庄后,我们又乘坐当地老乡的马爬犁,向观景台——哈登平台进发,赶在落日前,再拍一些照片。等我们再回到阿吉山庄,天已黑透。</p><p><br></p> <p><br></p><p> 次日,清冷寂静的山庄还在沉睡,我与涛便早早爬起来,简单洗漱,简单用餐,背上相机、脚架,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繁星点点中朝哈登平台的观景台迈进,以期占据个优利地形。穿越木桥踏上白桦林的木栈道时,我已是气喘吁吁,臃肿的衣装,还有那相机、脚架,在此刻也显得多余,毕竟还有一千多个台阶在候着我们那,着实有些费力了。涛看出了我的吃力,不停的拉着我、拽着我,一步一步的往上挪。大约半个多小时,总算是登上了观景平台。在长长的平台上,已然有了十多位捷足先登者,相互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他们是租坐老乡的马爬犁上来的。我们选好了机位,架好了相机,便静等时光。</p><p> 不多会,观景台上陆续聚集起百十来号人,人们纷纷摆开架势,竖起长枪短炮,有的还取出了无人机,大有不把日出摄入囊中誓不罢休的阵势。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跺着脚、搓着手,已籍有些许的温暖。而此时的冷并没有阻止人们对日出的渴望。</p><p> 渐渐的,东方依稀泛白,观景台下牧民的木屋已有炊烟袅袅升起,那一道道优美靓丽、飘然升腾的炊烟好似一首首婉约的歌,诉说着牧民的希望和憧憬,那是牧民对幸福、安逸生活的歌唱,是敦促朝阳升起的步伐!</p><p><br></p> <p><br></p><p> 东边的太阳如约而至,渐渐地渐渐地从山峰后泛出了金色的光芒。此刻已能看清山下的村落被云雾包裹,那云雾缭绕,游走于山林间,飘浮于山峦中,有如人间仙境一般,分明是遮挡太阳羞涩的光芒!人们停止了喧闹,停止了跳跃,开始按动相机的快门。</p> <p><br></p><p> 太阳终于完全的出现了,观景台对过的山峰后,几片薄云的边际,也衬上了浅红的霞光,火一般鲜红,映红了山峰,潇洒地将阳光洒向大地。瞬间,人们沸腾了,欢呼声、尖叫声伴着快门的咔嚓声,汇成了一曲激荡、欢快的交响乐曲。</p><p> 太阳越升越高了,这一缕缕阳光暖暖地洒在丛林中、村庄里,清澈的空气也使得小村庄不再安宁。</p><p><br></p> <p><br></p><p>这就是我想要看到的日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