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最慰人心

快乐的渔

<p><b>本文所有的图片上展示的食品都是本人这40多天宅在家里用心烹制的</b></p><p><b>这首歌《布列瑟农》比较能契合我们思乡的心情</b></p> <p><b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们放了一个超长的大假,度过了一个最没有年味的鼠年,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闭关生活。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躺着为国家做贡献。</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很享受这段与亲人一起居家的日子。</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和先生成家后一直聚少离多,后来既使团聚在一起,他也因为工作忙,工作日大多不回家,周末回家时要么补觉要么我们一起去公园散心,我空有一身厨艺无用武之地。这次好了,我们俩可以朝夕相对形影不离的生活在一起几十天。</b></p><p><b style="font-size: 18px;">尽管外面大好春光出不了门,但并不为之遗憾。这个阶段考验的是真正的爱,对生命对存在的本来之爱;考验的是与同一个人的相处能力。</b></p><p><b style="font-size: 18px;">很庆幸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前所未有的走近、关爱彼此,温暖又幸福。</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烧饭他洗碗;我网上买菜他认真打扫卫生;我们一起量体温、一起看时事、一起读书、一起喝下午茶、一起运动。我夸他家务做得好,他赞我厨艺高。</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几十天里我认真的扮演着厨娘兼营养师的角色。</b></p><p><b style="font-size: 18px;">当把自己精心搭配的五颜六色的荤素食材像变魔术一样做成了饭菜,会在潜意识中赞赏自己。与其说认真地对待了每一样食材,不如说认真的对待了每天的生活,认真地对待了自己,认真地对待了自己所爱的人。</b></p><p><b style="font-size: 18px;">再简单的菜品浸润了爱的味道也会变得更加美味。</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这大概就是人间烟火的快乐,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只要厨房里还奏着碗瓢勺交响曲、飘荡着酸甜苦辣的味道,生活总是让人觉得还有希望的,人间还是值得的。</b></p><p><b style="font-size: 18px;">每天用爱精心烹制出的食物不仅温暖了家人的胃也温暖了家人的心。</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真的要好好表扬一下我亲爱的儿子。儿子从事的是金融行业。这一行业与国家经济、民生、国际市场联系的比较密切。他们单位要求他们2月3日要到岗而且要提前7天居家隔离。因此他1月27号就离开家了。我们是那么不舍那么担心。我这个当妈的真不想让他那么早走。可是又想想,如果大家都怕危险都不去上岗,谁来保障国家的经济运转呢?只有千般不舍万般叮咛把家里能拿出来的口罩全部塞到他的行李箱里送他踏上了征程。</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这次新冠肺炎来的太突然,等到我们反应过来想去购买口罩和消毒用品的时候,所有的门店都销售一空。平时家里人又没有带口罩的习惯,一直没有储备。好在儿子单位原先发了一箱子kn95口罩用来防雾霾,这期间一直断断续续的把它送人只剩下几只了。直到年前姐姐家的女儿帮助下单的50只口罩送到儿子手里,我们的担心才略略缓解。</b></p><p><b style="font-size: 18px;">谁说90后没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挺身而出把自己的安危抛在身后。看看逆行到武汉的白衣战士有多少是90后!连习主席都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b></p><p><b style="font-size: 18px;">每当做了好吃的东西,免不了就想起儿子,他要是在家多好呀。他一个人吃的好不好?今天的晚饭又是如何解决的?非常时期快递也不给力,就是想给他寄一点也不能办到。</b></p><p><b style="font-size: 18px;">春节本来婆婆和和孩子大姑要来北京一起过年的,监时家里有事没能成行,这场疫情让我们分割两地。家里只有婆婆和大姑两个人,希望她们这段时间能够身体健健康康的,等到疫情结束我们在共赏春色。</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这段期间我父母是和我弟弟弟媳一起度过的。他们四个人过的很是充实。妈和弟媳一起烧饭。下午他们四个人打打牌,晚上四个人打打麻将,一起做做运动。过的其乐融融,让我们在外地的子女也放心了不少。</b></p><p><b style="font-size: 18px;">闲来无事的时候,有时也把自己做的美食放到朋友圈里晒一晒。我发现朋友圈真是一个好地方。它不仅能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还能起到记事本的作用,查找自己的生活轨迹特方便。</b></p><p><b style="font-size: 18px;">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人们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错过了三月的梅花,希望不要错过四月的樱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蔡澜,人称“中国第一食神”,一次,蔡澜夜间坐飞机,万里高空上,飞机突遇气流颠簸不停,身边一个老外紧紧抓住座位,蔡澜却悠然自得地喝着红酒。</b></p><p><b style="font-size: 20px;">飞机稳定后,老外很好奇地问蔡澜:“嘿,老头儿,难道你死过吗?”</b></p><p><b style="font-size: 20px;">蔡澜说:“我活过。”</b></p><p><b style="font-size: 20px;">蔡澜一生,就是去吃,去喝,去玩,去乐,有趣地活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曾经说过“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的足迹踏遍了七大洲五大洋,尝遍了各地的美食。</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就是被很多现代年轻人放弃的早餐,在他写的《吃好,做人才有意义》文章里不惜笔墨的详细的描写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和特色。</b></p><p><b style="font-size: 20px;">先写香港:九龙城街市的三楼,可从每个摊子各叫一些,再从其他地方斩些刚烤好的烧肉和刚煮好的盅饭。友人吃过,都说不是早餐,是食物的饮宴。</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斩把香港当中心点,画个圆圈,距离两小时的有广州,白天鹅酒店的饮茶一流,做的烧卖可以看到一粒粒的肉,不是机器磨出来的。台北的,则是街道的切仔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远一点距离四小时的,在新加坡可以吃到马来人做的椰浆饭,非常可口。吉隆坡附近巴里小镇的肉骨茶,吃了一次,从此上瘾。</b></p><p><b style="font-size: 20px;">日本人典型的早餐也吃白饭,一片烧鲑鱼,一碗味噌汤,并不丰富。宁愿跑去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吉野家吃一大碗牛肉饭。在东京的筑地鱼市场可吃到井上的拉面和大寿的生鱼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爱喝酒的人,在韩国吃早餐最幸福,他们有一种叫解肠汁的,把猪内脏熬足七八个小时,加进白饭拌着吃,宿醉即刻被它医好。还有一种奶白色的叫雪浓汤,天冷时特别暖胃。</b></p><p><b style="font-size: 20px;">再把圆圈画大,在欧洲最乏味的莫过于酒店供应的早餐了,一个面包,茶或咖啡,就此而已,冲出去吧!到了菜市场,一定找到异国情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问酒店的服务部拿了当地菜市场的地址,跳上一辆的士,目的地到达。在布达佩斯的菜市场里,可买到一根巨大的香肠,小贩摊子上单单芥末就有十多种选择,用报纸包起,一面散步一面吃,还可以买一个又大又甜的灯笼椒当水果,加起来才一美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纽约的富尔顿菜市场中卖刚炸好的鲜虾,绝对不逊日本人的天妇罗,比吃什么美国早餐好得多。和酒店早餐的不同只是多加一个炒蛋,最无吃头。当然,纽约像欧洲,不是美国,所以才有此种享受。卖的地方只有炒蛋和面包,宁愿躲在酒 店房间吃一碗方便面。</b></p><p><b style="font-size: 20px;">看看见识了那么多美食的人,怎能不烧出一手好饭</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美食而旅行,才是最纯粹的旅行。</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心中碎碎念的是以后财务自由了、有时间了能够环游世界,品尝各地的美食。</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去了深圳和香港尝到了粤菜后,颠覆了我对鸡蛋和米饭的烹饪理念。从此爱上了粤菜。</b></p><p><b style="font-size: 18px;">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能由鸡蛋串联起来。</b></p><p><b style="font-size: 18px;">早餐桌上摆着煎蛋、白煮蛋、茶叶蛋;中餐间或是香芹鸡蛋干、西红柿炒鸡蛋或蛋花紫菜汤;下午茶可能是蛋挞、小蛋糕等糕点。</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记忆中妈妈做的鸡蛋是白煮蛋切了用蒜泥凉拌再淋上麻油和盐,这是爸最爱吃的;韭菜炒鸡蛋、番茄炒鸡蛋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吃;丝瓜炒鸡蛋是我祖母爱吃的。</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直到上大学才吃到妈妈做的茶叶蛋。记不得是大几的一个暑假,开学时妈妈给我做了十几个茶叶蛋带着路上吃。虽然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鸡蛋,但一个女孩子一路还是吃不了十几个,夏天容易坏,等到学校扔了很大一部分。现在想想还是心疼。</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刚成家时我还做不了几个菜,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鸡蛋饺了。一盘金黄的鸡蛋饺一瓶花雕酒也能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最喜欢给儿子炖鸡蛋羹和白煮蛋。</b></p><p><b style="font-size: 18px;">直到几年前我去深圳和香港才发现鸡蛋料理真是别有洞天。</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香港在儿子学校餐厅第一次吃到滑蛋那种滑滑糯糯香香甜甜的口感,真的要让我怀疑我以前吃的是鸡蛋吗?那种幸福感真是惊天地泣鬼神。</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青少年是在皖北平原度过的。那时白米就是用来做米饭,米饭也是纯粹的白米饭。偶尔有米花糖、米花团可吃。菜市上超市里能买到年糕,但一般人家是不做的,也很少把它和白米联系起来。烤年糕我很喜欢吃,直到现在有时回家还要到菜市街去找烤年糕吃。</b></p><p><b style="font-size: 18px;">那次去香港吃到蛋包饭,在我的眼前又打开了一个米饭吃法的新天地。</b></p> <p>广东小吃萝卜糕。</p> <p>广东小吃米糕</p> <p>顺德小吃双皮奶。</p> <p>鸡蛋滑饭</p> <p>在四川吃到的是荷包蛋炒五花肉,这一款是改良版:牛排炒蛋卷。</p> <p>三色蛋</p> <p>蛋浆包饭。实际上蛋浆爆的是很好的,由于拍摄的问题,拍出来的效果不理想。</p> <p>炒细面。这是带婆婆去香港时,她点了一款主食,真的是超级好吃。我的还原度有八分吧</p> <p>高汤排骨面。这是对在上海吃到的面条的一次致敬。</p> <p>广东小吃流沙包。</p> <p>鸡蛋饺</p> <p>这是我一次做的三种白米美食:糯米粑粑、桂花年糕和干吃汤圆。玫瑰花瓣是我从阳台上的玫瑰花树上摘的。</p> <p>海参捞饭</p> <p>鲷鱼茶泡饭</p> <p>滑蛋</p> <p>牛肉饭</p> <p>溏心蛋和凉拌素菜。</p><p>现在我很少炒素菜,多数都是凉拌和白勺。</p> <p>腊肉炒春笋</p><p>春天到了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p> <p>苦瓜炒胡萝卜</p> <p>玉子烧。做的不错吧?</p> <p>三八节做的一桌寿司</p> <p>寿司</p> <p>水果沙拉</p> <p>凉拌秋葵</p> <p>海鲜沙拉</p> <p>蔬菜沙拉。</p> <p>辣白菜牛肉拌饭</p> <p>海鲜炒饭。</p> <p>菌菇炒意粉。自认为超过北京城里80%快餐店里的意粉</p> <p><b style="font-size: 20px;">说起苏东坡大家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大文学家,但他还是不折不扣的吃货一枚。他在吃上面极富开拓性,苦中作乐把吃货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一路走到天涯,吃到海角!</b></p><p><b style="font-size: 20px;">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十分贫困潦倒,吃不起当地富人吃的羊肉。吃货的他发现黄州的猪又肥又大又没人吃,价格还十分接地气。他这个天生的吃货因地制宜把没人吃的猪肉研究出了新吃法:猪肉不是肥嘛,那就切成方块,一半肥一半瘦,再放上竹笋、八角增香味,加点黄酒去肉腥,用小火慢煮,一开锅就是香喷喷的美味。为此,他老人家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于是,著名的“东坡肉”横空出世了,美味流转至今。</b></p><p><b style="font-size: 20px;">苏东坡被贬惠州时,虽贫病交加需羊肉调养,他依然吃不起羊肉,更不能与高官权贵争抢羊肉。于是他又发挥他吃货的聪明才智让人把羊脊骨取回家,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并美其名曰“羊蝎子”。等到骨肉微焦,他就在羊脊骨间摘肉剔髓,尽情享受美味。期间他还爱上了一种水果,高调唱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他的冤家对头恨得牙痒痒,很快把他调离惠州,弄到更远的儋州去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苏东坡被贬儋州时,一位友人以当地特产生蚝款待他,这种人间美味让他就此中了生蚝的毒,就隔三岔五让人买来解馋。这次他学了个“乖”,给朝廷的书信里,假装说儋州的日子清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屋,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暗地里偷偷告诫儿子,万万不可将生蚝的秘密告诉朝中之人,不然就无法享受到美味了。这样的诙谐有趣苏东坡,怎能不让人喜爱呢?</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过: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b></p><p><b style="font-size: 18px;">生活有时需要仪式感。</b></p><p><b style="font-size: 18px;">有时一款精致的食品、一个漂亮的摆盘都会让心情变成彩虹色。</b></p><p><b style="font-size: 18px;">红酒是一种浪漫的姿态;咖啡是小资的标配;而茶却是韵味悠长。</b></p><p><b style="font-size: 18px;">花两个小时煮一杯花茶和你花两个小时做一个ppt,从生命维度来看,二者并无不同,只要当下你沉浸其中。</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最早在饮食上美的启蒙是来自于韩餐和韩剧,同样都是在03年。</b></p><p><b style="font-size: 18px;">那一年我第一次去吃汉拿山烧烤,在那里第一次吃了他们的南瓜粥,原来南瓜粥可以细腻如牛奶一样光滑。它不仅仅是一般的粥了而是一件艺术品。</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是在皖北的一个城市度过的,后来又来到了更加北方的北京。饮食上都比较粗狂,摆盘以满为主。有时造型也比较繁锁复杂。看了韩剧才发现,原来摆盘不是以满以复杂为美。反而是简简单单充满了艺术性。餐具本身的造型比复杂的布置要重要。</b></p><p><b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我现在十分重视餐具的收藏,摆盘时很少捣鼓花样,简简单单,随手利用一下手边的小道具,可以是一块水果也可以是一件小艺术品,放到清清爽爽的餐具里也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还要再表扬一下我可爱的儿子。他知道我喜欢收藏餐具,每次到国外时就留心帮我带回来一点。13年他去美国时正好赶上美国星巴克第一家店一百年年店庆,推出限量版咖啡杯,他就给我买了一个回来。</b></p> <p>儿子买的星巴克杯子。</p> <p><b style="font-size: 18px;">他每次去日本时也会带回来一点餐具。</b></p> <p><b style="font-size: 18px;">两顿饭之间的下午茶时光是最惬意的时刻。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阳台上。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我们沐浴在阳光中读读书、喝喝茶、听听音乐整个心情都是放飞的。这一刻我们隔绝了外面的疫情有的只是温情。</b></p> <p>玫瑰苹果塔</p><p>咖啡是儿子从日本带回来的。</p> <p>玫瑰蒸饺</p> <p>我自己做的青团。</p> <p>自己做的烧卖。</p> <p>这个玫瑰花还有那么一点味道。</p> <p>做失败了的莲花酥</p> <p>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茶时间。</p> <p>柠檬玫瑰花茶煮的真好喝。</p> <p>奶茶的味道也不错。</p> <p>用做玫瑰花苹果塔剩的苹果和柠檬一起做了一款柠檬苹果茶味道也还行。</p> <p>黑糖玫瑰荸荠水有了春天的味道。</p> <p>儿子从日本带回来的糕点。</p> <p><b>晚上免不得要做一点宵夜。</b></p> <p>我把儿子从日本带来的海苔和虾皮一起烤了。这是我家常年的零食。</p> <p>我自己炸的麻叶子。是我们家乡的特产。</p> <p>自己做的虎皮核桃仁</p> <p>全麦面包片切成丁撒上一点洋葱末和盐淋上一点色拉油在电饼铛上烤。也是很不错的宵夜。</p> <p>和烤面包丁一样烤豆饼。</p> <p>阳台上的花儿们。</p> <p><b style="font-size: 20px;">汪曾祺既是文学大家又是美食大家,是文学界的另一枚吃神。他在江苏高邮度过了青少年,到昆明联大读了大学。他的文章里的美食主要是这两个地方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人生活的故乡有种在灵魂深处的基因。家乡那些普普通通的食材都成了他的武林秘籍,自此这一修炼就是一辈子。</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敢于试一试,什么都变着法子吃,美食家这名头就成了做做饭,成了他生活乐趣的源泉。</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的世界一副廓然开朗的样子。文革维艰时期,被下放到一个叫沽源的马铃薯基地,他倒自得其乐,随遇而安。与马铃薯的花儿叶儿成了知己,整天伏案作画,马铃薯的块茎,自然满足了口中之味,随处可拾的乐趣,是困境中自我调节的法宝。人的天性使然,难怪他常标榜自己是个有趣的灵魂。这点,与他的师叔黄永玉,倒是蛮像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性格恬淡宁静,用笔极简,浅言片语间总是能读出各种各样的情感。</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现在正在读他的文集中一部《人生不过一碗温暖红尘》,里面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家乡和昆明的食品。他总是用寥寥数笔就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很少有大段大段罗哩罗嗦的煽情,读后让人对他笔下的描写的食物和菜品神往。</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就摘抄几小段</b></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年为了躲避战争我们住进了设在道士观里的红十字会。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的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很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变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 炒米和焦屑</b></p><p><b style="font-size: 20px;">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那茨菇卖的很贵。价钱和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次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 咸菜茨菇汤</b></p><p><b style="font-size: 20px;">江阴有几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对寿山公园的一家,水果多,个大,饱满,新鲜。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水果香。最突出的是香蕉的甜香。这个香味不是时有时无,时浓时谈,一阵一阵的,而是从早到晚都是这么香,一种长在的、永恒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欲醉。</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b></p><p><b style="font-size: 20px;">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 水果店</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把最好的年留在了故乡里。</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每个人的心里,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妈妈做的菜。你从小吃过什么这个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的脑里,永远是最好的,也永远是找不回来的。</b></p><p><b style="font-size: 18px;">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乡愁。</b></p><p><b style="font-size: 18px;">无论在这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的诱惑是什么,到了年关我们能想到的,一定是故乡的食物是妈妈的味道。</b></p><p><b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把最好的年留在了故乡,把妈妈的味道留在了记忆里。</b></p><p><b style="font-size: 18px;">在宅家的这几十天里我尽可能的把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搬到了餐桌上。</b></p><p><b style="font-size: 18px;">尝试了很多第一次。</b></p><p><b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次擀了饺子皮。虽然擀出来的皮又厚又大包出来的饺子像角子一样大,但总是把它擀出来了。</b></p><p><b style="font-size: 18px;">还做了几次馒头。平时我们小区食堂有馒头卖,我都是在小区里买馒头,自己很少做。这次摸索着做了几次杂粮馒头,逐渐有经验做出来的馒头也比较符合标准了。我发现和面的时候酵母粉里放点白糖,发出来的效果会很好。</b></p><p><b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次炸了油条。</b></p><p><b style="font-size: 18px;"></b></p> <p>五种杂粮和的面。</p> <p>包子皮也是用杂粮和的面。</p> <p>用做米糕剩下来的材料做了发糕。</p> <p>第一次炸油条卖相也还行。</p> <p>看看我包的饺子大不大?</p> <p>正月十五我蒸了面灯。这点没有复原妈的手艺。我们这一辈的人当中我弟媳妇做的比较好,基本上复原了妈的手艺。在家乡每年正月十五蒸面灯时一定要配甜咸辣豆炒鸡蛋,那是我们全家的最爱。还有酿白菜,就是用烫过的白菜叶包肉馅上锅蒸,那也是我们的大餐。</p> <p>年下里我炸了绿豆圆子、菜圆子和肉圆子。</p> <p>如果哪天荤菜剩的多了,我就临时起意把那些菜剁了蒸角子,非常时期一定不能浪费。</p> <p>立春那天做了春饼。</p> <p>莲藕猪骨汤。</p> <p>参鸡汤。</p> <p>卤的猪蹄和豆皮。</p> <p><b>做这个美篇时发现我做饭营养基本上均衡,但是忽略了传统美食:粥。我很少做它,这点下次要改正。粥是好东西,养胃暖胃。</b></p> <p><b>窗外春意正浓,梅花杏花桃花正以次绽放;室内烟火正浓。疫情也逐渐减弱,现在每天都是以个位数增长,烟花三月下扬州离我们不远了。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胸怀一起迎接这欣欣向荣的春色。</b></p>